平平淡淡的过了十几天,柯云儿也要回府了。.

临走前,阿山望着含笑那是满脸复杂,含笑十分尴尬,又不好意思伤了阿山一颗少年心,只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阿山盯了含笑半天无果,最后很是失魂落魄的走了。

苏惋还在忙于赚钱。然而冬天资源短缺,即使她想出了许多菜方子,也暂时毫无用武之地。最近她又托叶长风帮忙找月华生。不过那货很无耻的说:“我可不想为了你而去找虐。”

无奈,只好先把事情放下来。只是有机会进城的时候去打听一下。

终于开春了。

古道村的河流开始淌起了涓涓细流。村民们很高兴,纷纷拿了家里的盆去装水。

反正不久天气热起来,这么丁点儿水就会被晒干,不如现在多弄点儿。.

古道村的气候很奇怪。冬天的时候及其寒冷,还会落雪。但其他几个季节都比较燥热,夏天常常干旱,缺水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还要去别的村子一桶桶的挑水来灌溉田地。有的田干的甚至浇了水就像是浇在水泥地上似的。

苏惋忙起来了。

先是去找王癞子协商买地的事情。

本来她是准备一个人去的,但是一个女子,这么一个人去有些不成体统,于是苏林便跟着去了。

王癞子四十多岁了,然而沧桑得如同六十岁的老人。正坐在门口的土堆上面,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抹眼泪,嘴里面不断的念叨着:“儿啊……”

苏惋前几天就观察了一下地势。还是很平坦的,用来造房子倒是不错,而且旁边还有几块地,虽然不是很好,但还是不错了,既然在乡下,那也就必须有地,所以把这几块地一起买了,也是个好办法。

苏林走上前,和王癞子搭起话来。

谈到要买地的时候,王癞子抹着眼睛说:“四十五两银子俺卖了,反正俺家就俺一个人了,就去后面那小茅屋去住了……”

苏林当官的确是个好官,很体谅劳动人民,就一脸比王癞子还悲伤的表情说:“我顺便把那两块地买了,给你八十五两银子吧……”

苏惋差点儿一口水呛死自己。

八十五两银子,亏了这么多啊!

她可不是当官儿的啊,也不是什么学习雷锋的好孩子。所谓无商不奸嘛。

于是,苏惋感觉插进去,强笑这说:“八十五两银子我也没有,就七十两吧,七十两已经是高价了……”

王癞子眼泪花花的说:“七十两,太多了吧?俺,俺这地不知这么多银子……”

苏林直接忽略了苏惋,满脑子都是一可怜的穷老爷爷,便掏出八十五两银子,郑重的交到老人的手里。

王癞子感动的不行,钱都收了,自然是要去拿地契了。

拿了地契,几人便出村去衙门。

苏惋一路上都一脸牙疼的模样。

走到村口,见到一个拉驴车的人经过,苏林再次发挥同情心,雇了驴车。

苏惋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从苏林手中流失,简直就想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