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琵琶歌 > 第126章 劝归

高宗至了长风跟前,却是汲汲道:“是这般,眼下岳家军已将金人击退,形势已然稳定,然朕好几次下旨命岳飞班师回朝,他却始终不肯,教朕好生为难。所以朕欲派遣你前往劝说。”

对高宗此请求,长风心中乃拒绝,因毕竟他一直持主战之观点,而如今若要劝岳飞退兵,自当难以办到。然天子在前,岂能直言,只借口道:“陛下,此事责任重大,恐怕微臣难以担当。”

高宗摆手道:“诶!殳大人,好歹你当初亦是进士及第,乃朕钦点之榜眼,才干自是不必说。况此任并非有多艰难,你只需努力将朕之旨意传达,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即可,我相信岳将军听了,自是不敢不从。”

见高宗言已至此,长风也不敢再拒,否则便乃抗旨。而心中乍一想,去倒并非一坏事。一来,自己从来未去过什么军营,更未见过什么沙场,此番若前去,倒能一开眼界,亦不枉官为几载。二来又可借此探探岳家军之士气,听听岳飞关于收复失地之见解,若到时岳飞决意不欲班师,自己亦可回朝为之说辞,担待些许,如此倒了了些自己所愿。不失为一种极好选择。

遂答应道:“既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便是领命,待至了岳家军营,定当竭力劝说岳飞早日班师回朝。”

高宗听了大喜,然为保长风成功劝说,自是要暗暗给他立下一道“军令状”,遂又道:“因此任关乎我大宋社稷,自是不可小觑。故你欲归朝,便只能随岳飞将军一起,若是一人归来,当为失职,须按罪论处。”

长风听了,心中竟是一震。他未想到高宗这般有心计,为防自己不尽力劝阻,竟将自己与岳飞“捆绑”一起,真乃小看了他。故这般一来,欲回朝为岳飞说辞担待的想法便是落空,而许是要跟着岳飞长时间“征战沙场”了。

于是只得乖乖领了命,离去了。

长风念此番别京前往岳家军营不知何时能归,许是几日,又许是几载,不禁心生一丝凄凉。

夜里,他与爹娘共用晚食,自主要说些离别的话语,略怀感伤。而若柳乃于旁边侍着三人用食,自多少听见了三人对话,听闻长风将要离去许久地不归,不由心生些不舍之意。待长风饭毕回至房间,竟不忍开口问:“老爷明日要走?”

长风扭头一看若柳,竟见她方面容存一丝依依之色,便点头道:“正是,皇上命我前去劝说岳飞将军班师回朝,明日便须赶往军营。”

“那……若柳可否陪老爷一起去?”若柳低声,眼神中透着几丝渴望。

长风不禁一笑,道:“我倒是想带你去,可朝廷向来有令,不允女子进入军营。所以,你须留于府中,好好地伺候我爹娘!”

若柳听罢竟是低头下了头,沉默不语。

长风见此便问:“怎的,你不愿伺候我爹娘?”

若柳摇了摇头,“不是,若柳……只是舍不得老爷。”

长风听了心生一丝触动。岂单是若柳不舍他,他亦是不舍若柳。因若柳在他身边待了这般久,他早已不知不觉地将其视作身边不可或缺之人,难舍难离;又因若柳身上存太多与彩苓相似之处,时而存见若柳便如见彩苓一般之感觉,心中对她自是存不少怜爱之意。

遂慰道:“莫担心,我此番前去又非不归。待岳将军班师回朝之日,便是我归来之时。”

若柳嘟嘴问:“岳将军班师回朝?那是何时啊?”

几日?几载?长风无法说清,只得道:“这我亦不知,当是不甚久。”顿了片刻又道,“这般,你为我弹唱两首曲子吧,待至了军营,我便是想听亦听不到了。”

“是!老爷。”若柳当下点头答应道,便是转身去取琵琶了。

未几将琵琶抱了来,方坐于凳子上开始为长风弹唱。但听美妙乐声渐起,仍是那首熟悉的《琵琶歌》。长风不由闭上了双眼,静静地感受那词与乐描绘的画面,却于不知不觉中,脑海中竟又浮现彩苓的身影,于那湖边,于那柳树下,清晰无比。他仿佛瞬间又回至与彩苓分别的那一日,那个傍晚。而她的一颦一言,皆那般令人心碎,教人永生难忘。

泪,悄然滑落,苦涩了他的唇,苦涩了他与她的心……但闻琵琶声戛然而止,长风这方缓缓睁开眼,却见若柳正低头啜泣,忙问:“怎的了?若柳。”

若柳擦着两颊的泪水,抽噎道:“见老爷流泪,若柳心中难过。”

长风听了心中一酸,只得努力挤出一丝笑,安慰道:“傻丫头,我无事,只因心中思起了些许往事,心中生起几分感慨罢了。”又扭过头,看了看屋外深沉的夜,“天色也已不早,你便回去歇息吧,我明日一早还要忙着赶路呢。”

若柳听了,却是低头犹豫良久,方才缓缓转身而去,拉开房门,离去了,身影逐渐消失于门框之中。

※∽※∽※∽※

长风奉高宗旨意前去劝说岳飞班师回朝,快马加鞭四日,方至岳家军营门前。但见了台高筑,木护横绝,大为壮观。此刻立于营门两侧的守卫士兵见一身着宋朝官服者前来,皆忙提高了警备。

待行近,一守卫忙朝前跑了几步,喝道:“来者何人?!”

长风止马回道:“我乃朝中官员侍御史殳长风,此番是奉圣上之命,有要事与岳将军传达。”

“请大人稍等片刻,我这便进去通报!”守卫说罢便转身朝营内奔去了。未几疾步而归,只立于长风马前一侧,拱手并示意道:“岳将军已准,大人请进!”

长风这便驱马向军营内驶去。

既入营门,但见朱帐林立,固若山丘;中道两侧各一木桩而立,桩上“岳”字锦旗高飘,若展翅雄鹰;不远空旷处,士兵们正刻苦操练,呼声震天,气势非凡。长风见此,心中竟颇生豪迈,想我大宋军营如此,将士们必乃所向披靡,驱之金人于千里之外,重整河山。

既入主帐,却见岳飞正危坐于帅座阅书,忙拱手喜呼道:“岳将军!”

这岳飞生得一副威武模样,身高八尺有余,广额方脸,直眉浓须,面携一丝锐利气。长风与岳飞私下无交情,却于朝中具“袍泽之谊”,只因二人于宋金问题上之观点不谋而合,皆持“主战”之意,可谓并肩作战。故岳飞倒对长风十分欣赏尊重。

“殳大人。”岳飞忙起身相迎,“殳大人此番是来传达圣旨?”

长风轻叹道:“说是,亦不是。”

岳飞奇道:“此话怎讲?”

长风这方道:“实不相瞒,皇上此次命我来劝你班师回朝,若劝不回你,便不得归去,否则判我个失职之罪。”

“那殳大人是何意?”岳飞忙问。

长风立场坚定:“在下自然是支持你岳将军继续北伐。想如今,你岳家军气势如虹,屡屡胜出,自应一鼓作气,将金人逐出我大宋境内,收复北方失地;若就此班师,那金人必定会继续南下,到时朝廷亦只得再派你出兵抵抗,岂不极是劳神伤力?故说,班师无非是多此一举。”

岳飞听后倍感欣慰地道:“殳大人,还是你理解于我。眼下金军虽分四路攻我大宋,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实则虚有其表。因金军位于黄河以南,身处被动之局势,只要我率领岳家军坚持抗击,且先发制人,相信不出一月,便可将金人逼出黄河一线。”又担心道,“然殳大人既支持我北伐,你若此番劝不回我,岂不要白白受那失职之罪?”

长风摆手笑道:“岳将军切莫担心,既然我这般回去乃是受死,倒不如便留于这军营,既能瞻仰瞻仰将军之为将之道及雄才大略,亦能一睹我大宋将士之非凡气魄,岂不极好?待哪日将军收复失地,封狼居胥,我方随您一同归朝,到时,圣上亦无由惩罚于我。”

岳飞喜道:“如此甚好,那岳某便谢过大人了!”说着拱手躬身行了一礼。

长风忙将岳飞扶起,道:“岳将军无须这般客气。你之所以拒绝班师回朝,坚持要领军北伐,无非是为我大宋领土及天下百姓着想,可谓赤胆忠心。我若不为你担待着些许,岂不愧对于天地,愧对于自己。”

岳飞听了,当下不由踌躇满志地道:“殳大人,有你此话,我便是马革裹尸亦在所不惜了。你放心,在岳某有生之年,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还百姓一个太平!”

既说了这番豪言,当下又忍不住将长风拽至地图前,向他陈述自己关于恢复中原之谋略来。

听着岳飞慷慨激昂之陈词,长风一时不禁觉得热血沸腾,好似冥冥中已然看到,大宋不久之将来便会故地重拾,天下从此一片安稳昌盛之模样……

尽管岳飞一直口若悬河地说着,然长风却只得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看着,毕竟他乃一文官,军事什么的他丝毫不懂。

就这般过去了近半个时辰,岳飞方才停了下口来,却似乎仍有些意犹未尽,这便念长风来军营有所奔波劳碌,忙命人带他去军帐歇息去了。

长风既被带至了军帐,只看了番自己的居住之地,方又忍不住出了帐门,独自一人去操练场地了,欲目睹岳家军将士之风采。

“哈——!哈——!”偌大的操练场上,成千上万的士兵正练着拳,喊着响亮的口号,皆是雄姿英发。而前台上,一位身着铠甲的将军喊着口令,他双手负于身后,目光如炬地巡视着眼前的士兵,极是威武。

待那将军稍微行近了些,长风敲将目光移至其脸庞,竟却骤然一惊——那人的模样轮廓竟然极似他许久未见的曾宏宇!

见此一幕,他忙朝那将军走近了些,又细看了片刻,竟是瞬间一喜,当下忍不住朗声呼道:“曾兄!”

那人听了,顿时正过身来,——果然是曾宏宇!

两人见得彼此,一时间激动不已,忙相互迎面行去。

“贤弟!”

“曾兄!”

“贤弟,你怎的会在这岳家军营里?”终于行至彼此跟前,曾宏宇方满面惊喜地打量起长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