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儒雅仙道 > 第十九章操旧业又作乞儿行

在翠屏山山脚处,和师父苍松子以及观主苍云子、先生苍玑子等人依依惜别。.背着装有银两、衣服、草药的蓝布包袱,两只胳膊的衣袖中各自藏着汹和小白,毅然沿着大路奔槐集镇方向而去。

出门游历的日子从此开始。

十五里地,对今天的付平来说已经是很简单的事情了。用了一个时辰即感到槐集镇。在槐集镇的街上走着,付平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几乎经过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打量自己几眼,不仅如此,打量的同时,还向自己身周看,像是寻找什么一样。

开始付平很是纳闷。不过,不久付平就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你想,一个看起来五六岁的小道士,长的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独自北个不小的包裹,身边没有大人陪伴,的确是件容易让人惊奇的事情。

看来是自己疏忽了。难道师父苍松子也没有想到吗?师父不可能想不到的,可能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吧。总要放付平出去游历,如果安排人陪着,一是付平身上的秘密不好让其他人知道,二是有人陪伴的游历是难以达到历练目的的。另外,虽然看起来五六岁,不过自从知道了付平的来历之后,在苍松子的心里怕是一直把付平当做一个成年人看待。还有,付平仅在三清观就呆了八年多,不论苍松子还是观里的其他人,估计也没有谁还拿他当孩子看。

心里思来想去,付平也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只好闷头赶路。同时为了防止被偷或者被坏人盯上,付平让小白直接藏在包袱里,让汹时刻保持对周边的警戒,自己捡人少的地方低头赶路。

出了槐集镇,上了官道,中午的时候,随便在路边找个吃食摊子填饱肚子,也不顾头顶上初夏正午太阳的烘烤,一直向北走去。

如此晓行夜宿,沿着官道走了十几天,差不多离开翠屏山有三四百里地了。付平心想,既然是出门游历,老是沿着官道走,怕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总要融入社会中,或者去一些名山大川之类的地方才行。

这次出门时,师父苍松子也没有指点自己该如何历练,连大概行走的方向都没有说。只是告诉自己由着心性,信马由缰好了。只是尽量避开荒无人烟之地,怕遇到无可预料的危险。

这一天付平忙着赶路,不小心错过宿头,戌时初赶到一座城下,城门早已关闭。在城门附近转了转,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适合过夜的地方。还真被他找到一所破旧的土地庙。

付平进到庙里,发现庙里已经有人了。两个穿着破烂衣衫的小乞丐。一男一女。孩有十岁左右,男孩子和付平差不多,六七岁的样子。三个人聊了起来。

那两个孩子原来是姐弟俩,家里被恶霸欺负,父母均已离世,姐弟俩相依为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是两个月前到这里的,白天进城乞讨,晚上出城住在这座土地庙中。俨然一副以此为家的样子。

早晨的时候,付平跟姐弟俩商量,用自己身上的道袍换弟弟的旧衣服穿,并给了姐弟俩差不多五两散碎银子。两个人换过之后,姐弟俩依旧进城乞讨,付平却毅然绕城门而过,沿着曲折的小路,向偏远的乡间走去。

对姐弟俩付平还是很同情的,这也是付平来到这个时空后,记忆中唯一见到的不平之事。只是付平能做的也只有给他们些银两。还不能多给,多给了又怕给姐弟招来灾祸,毕竟两人还小。

重新扮作小乞丐的付平,又故意把背着的蓝布包袱用路边的土弄得脏兮兮的。开始了走村串巷的乞讨生活,也算是重操旧业了。

夏去秋来,付平也不刻意去记自己走过了什么地方,走了多少路的事情,只是按照师父苍松子说的,由着心性、信马由缰地一直走。沿途也见识了不少异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别样的景致。

这一日来到一座大山脚下。山势俊俏,呈西北东南走向,一眼望不到尽头。询问当地人,当地人说该山叫做“西梁山”,绵延几千里,山里野兽纵横,住在山脚的人家基本都以狩猎为生,大都不事禾稼。民风彪悍,习武成风。

付平在这一带流连了一段日子。走过的村子都不大,大的五六十户人家,小的不过十来户,已经算不得是一个村子了。民风虽然彪悍,性格却是十分豪爽。付平每次乞讨都会有不少收获。不过都是肉食,有刚出锅的,也有风干的。付平在本心里并没有当自己是个道士,所以也不去遵守什么清规戒律,再者在这里好像也难以乞讨到素食。十次乞讨,也不过能有一次是窝窝、卷子,总不能挨饿吧。

走过的村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略微大点的村子,村口都会有一个演武场,或大或小,早晚都会有人在场子里或打熬力气,或习练招式。

有时候,也会在旁边看上半天。时间一长,付平心里也动了想习武的念头。虽然自己的修炼,按师父苍松子的说法是:小有所成,不过如果一直在外历练,总要学些自保的技能防身吧。至于汹和小白,还是少用的好,汹不好让人知道,小白一动就会伤人性命。另外,体内虽有真气,自己却不会用。记得昏睡前的书上说过什么真气外放可以隔空伤人,可是自己一直在尝试,都无果而终。付平有时也后悔,当时在三清观只顾着修炼体内真气了,竟然忘记询问师父如何外放真气以防身了。不会是师父也不知道吧,不然怎么没有教过自己呢?

自有了习武的念头之后,付平打算在附近多走走,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愿意教自己武功的师父,等找到武功师父,就先住下来。反正游历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一直到快入冬了,终于在一个比较大的村子的演武场,看到有人在习练类似昏睡前见识过的太极拳,付平就在这个村子里一户人家的柴房借住下来,天天乞讨之余就去演武场边上看。一来二去的,没过两天,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村里来了个小乞丐。

习练太极拳的有三个人,大的年龄十六七,另外两个一个十四五,最小的也就十岁左右。教他们的是位看起来六十出头的老年人。不过腰背挺直,脸色红润,动作敏捷。

付平在旁边看了几天,决定就跟这位老人家学太极拳。

付平先是跟了他们几次,认清了老人家的住址,然后就回去准备。和村子里的人打听哪里有大点的镇子,镇子上有没有杂货铺,打听清楚之后,去买回一坛子酒,两包糕点。到了晚上,从包袱里拿出干净的道袍穿上,让汹和小白守在柴房里,一个人提着礼物向事先摸清的那位老人家的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