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儒雅仙道 > 第二十七章惊鸿处正灯火阑珊

随州城东西长南北窄,城内有两横三纵五条主要街道,都是可以并行三辆马车的宽阔街道。.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货物也是琳琅满目。总体来说,随州城是付平来到这个空间见到的最繁华的城市。当年的秦州城,付平并没有在城区溜达,其实并不了解实际情况。至于路州城更是匆匆而过。

新年将近,这里的商铺一般是腊月二十八关门,到元宵节才开业。饭馆酒肆也是基本如此。所以付平不得不出来采买过年期间的吃食。可是有十七八天的时间呢。就着采买食物,付平顺便把随州城基本上参观了一遍。

腊月二十七上午,付平觉得食物采买的差不多了,只是还缺锅碗以及油盐之类的,就又到街上购买。没想到却意外碰到魏林。

“付兄弟。”

“魏叔。”

“付兄弟可是让老哥哥好找。还以为兄弟已经离开随州府了呢。”

“哪里,我只是租了个院子,平时没什么事情又不到街上来。魏叔找我有事?”

“自上次回来,把路上的经历和蔡员外汇报之后,蔡员外就让老哥哥请你去府上,员外要当面表示对你的感谢。”

“也不是什么大事,再说那也是我本该做的事情。蔡员外再感谢付平可是不敢当了。”

两个人站在街上聊了几句,魏林想请付平去酒馆坐坐,付平没有答应,因为他知道到了年底,作为蔡府管家的魏林肯定是十分繁忙的。魏林也没有紧着相让,最后问清了付平的住址,两人分手各自忙活去了。付平一直在街上吃了午饭,才带着买好的物品回了租赁的院子。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八,一大早,魏林就带着两个人来到付平的小院。进门就说:

“付兄弟,我代表蔡员外也代表老哥哥自己来看你了。”

付平赶忙客气了一声,把魏林及另外手里领着不少东西的两个人让进屋子。

“这些是员外吩咐让我给付兄弟送来的年节礼,只是些吃食,不是什么贵重之物。”

说着又从怀里掏出来一封银子,看样子也有百十来两,递给付平。付平双手连摆说什么也不接。。.

“付兄弟,这可是员外让我送来的,你要是不要呢就自己去蔡府对员外说,银子我就放桌上了。”

见魏林如此说,付平也就收下了。

“员外想请付兄弟到附上盘桓几日,不知兄弟什么时候方便?”

面对魏林以及蔡府的一再邀请,付平也不好总是拒绝。想了一下,对魏林说:

“魏叔,过完年,十五那天我去。一是给蔡员外和魏叔拜年,也顺便看看花灯,魏叔看是否合适?”

“合适,合适,当然合适。”

又闲聊了几句,魏林告辞而去。小院又剩下付平一个人,听着街道上传来的零星的鞭炮声,思绪慢慢飘远。付平想上榆树村那不应该是童年,一个人的童年只能有一次,不论重生还是穿越。可是自己昏睡前的记忆丢失太多,搜遍所有记忆,也找不到童年的点滴。

在淡淡的愁绪中,在越来越稠密的鞭炮声中,年过完了。

自那个夜晚听到如同仙乐的琴音,付平一直留心着,看能不能还会听到。那是立冬后不久,现在已经打春,付平一直没有再听到那美妙的琴音。

十五那天,付平本想临近傍晚的时候再到蔡府。不过,上午巳时中,魏林亲自到小院来接了。到了蔡府,拜见蔡员外。蔡员外只有四十出头的年龄,很是客气。一再表示对付平抗击劫匪,不仅保住了货物,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商队里的人表示感谢。付平也只能说,既然拿了商队的报酬,就该那样做诸如此类的话。

中午蔡府留饭。魏林作陪,还有魏林曾经提及的蔡小公子。付平仔细观察了一下,十三四岁的模样,个头和付平差不多,眉目清秀,一身书卷气,毫无纨绔气息。经魏林介绍,知道小公子名叫“蔡玉书”。饭间魏林没有再提到蔡府做伴读的事情。午饭过后,付平看到蔡府人来人往,不好耽误蔡员外和魏林的时间,就和玉书小公子说想去他的书房参观。

不得不说,玉书的书房相当大,而且书多。听玉书介绍,这书房是玉书曾祖时建的,几代人搜集的书籍绝大多数在这里,还有少量在内书房。玉书的曾祖科举出身,在仕途摸爬滚打四十多年,一直做到二品大员,积攒下随州城如许家业。之后玉书的祖父辈,以及父辈再没有人出仕过。玉书是长支长孙,玉书上面三个姐姐,就玉书一个男孩。从六岁起启蒙,十二岁开笔,全家人把再现祖上辉煌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玉书身上。

两个人聊的到也投机。晚饭是在玉书书房吃的,就他们俩。

饭后先是在玉书的带领下,观看了蔡府的花灯。之后魏林安排两个蔡府的长随,护送着他们俩到街上去看。当十五的满月漫过随州府的城墙时,随州府里已经是万人空巷了。付平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街道上到处是人,小贩高高低低的吆喝声,观灯人的惊叹声,真可谓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随州城两横三纵的主要街道两侧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些路段不仅是两侧,还打起顶棚,在棚顶上也挂满花灯。花灯上面有写些古诗词的,有画人物故事的,也有写上灯谜让人猜,猜中了有奖。

在玉书的带领下,两个人慢慢向随州府府衙前的广场走去。玉书告诉付平,当月上中天时,曹大家要在府衙前操琴,去年就是如此,今年府衙也早已透出信,今年照旧。由于越接近府衙广场,人群越是拥挤,付平也没有机会向玉书打听曹大家的情况。心里还是猜测,十月的夜里听到的琴音会不会就是曹大家所为呢?

赶到府衙前的广场时,虽然离月上中天还有一会儿,不过这里已经是人头攒动。府衙门前早已打起一个高高像戏台一样的木台,木台四周的柱子上,全都挂满明亮的花灯。正当付平想找一个好一点的位置,以方便接下来听琴时,玉书拉着付平的手,两个长随在前面开道,不一会就到了木台前面空着的一张方桌前坐下,桌子四条腿上都贴着红纸黑字的“蔡府”两字。看周围还有不少类似的桌子,写着张府、李府等等。付平心里才明白,原来这些大户人家早早就占好了位子。付平两人坐下后,就有人上茶,并端上装满瓜子、点心等的碟子来。

月上中天时,包括付平在内,所有人都紧紧盯着台子。先是两个小厮抬出一张矮几,除了在几上摆上香和香炉外,还有一张琴。两个小厮做好这些退下去之后,一个丫鬟扶着一位轻纱遮面、看年龄在十六七岁样子的妙龄少女,穿一身鹅黄的长裙,裙裾轻盈摆动着,袅袅娜娜走到台上的矮几处,素手捻起矮几上的香,旁边的丫鬟帮着点着,少女对着天空的月亮拜了拜,丫鬟接过香插在矮几上的香炉中。少女才盘腿在矮几后面对人群坐下,素手随意拨动了几下琴弦,发出清脆悦耳的琴音,这时的台下早已鸦雀无声。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到今天付平才算真正彻底地领会了白居易的这两句诗。

接下来,少女叮叮咚咚地弹了起来。付平认定那天夜里的琴音必也是出自该少女之手。

这就是曹大家吧,边听琴曲边在心里想着。今晚的琴音并没有十月里的那个夜晚的琴音美妙,也没有像那次那样打动付平,让付平陶醉其中。其实,不论昏睡前,还是醒来后,对乐理付平不仅不精通,甚至可以说毫无涉猎。十月那个夜晚的情况或许有点特别:清冷的月光、幽寂的小院、孤单的感觉,这些可能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琴音才与付平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从而打动付平,以至于沉醉其中。

正当付平心里胡思乱想之时,琴音戛然而止。紧随而起的是如雷般的叫好声。付平对此很是鄙视。因为付平可不认为所有叫好的人都能听出来琴声的美妙,恐怕和自己一样对琴音一知半解的人也不再少数。如果弹琴的是个老妪,或者是个老翁,还会有这么多人叫好吗?付平是肯定不信的。起码自己叫好不是冲着琴音来的。特别是当曹大家掀起脸上的轻纱,微微侧身轻曲双腿对台下施礼时,叫好声更是山呼海啸一般。因为离得比较近,付平还是基本看清了曹大家的脸。看清的一刹那,曹大家的美貌深深震撼了付平。

等玉书站起来拍了一下付平的肩膀时,付平才回过神来。台上早已空无一人。

玉书自然也发现了付平的异状,以为付平还沉浸在琴音中,就对付平说:

“如果你喜欢,改天我领你去清平坊,曹大家平时都在那里。”

和玉书分手后,付平回到自己的小院。总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不正常。不说自己昏睡前基本上已是知天命之年,早已过了犯花痴的年龄,就说来到这个时空,上榆树村之前的时光基本忘记了不算,自上榆树村起,自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寻找发生在身上的问题的答案,特别是到了三清观之后,一门心思修炼,期间不是没有见到美女,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那张脸和那身穿鹅黄长裙袅娜的身影,仿佛钻到自己心里一样,怎么都拂之不去。

今夜付平没有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