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楚臣 > 第七百五十六章 关中(三)

“……”

赵庭儿回到上阳苑,看到韩谦独自一人站在寝殿庭中,院子里左右也没见人侍候,走过来问道,

“将吕轻侠、姚惜水她们押回洛阳了?”

“押回来了,黄昏前还在凌云阁见过她们,临死嘴巴还跟煮熟了的鸭子似的,贼硬。我还想看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求饶,竟然没有,失望。”韩谦笑道。

“你当真要将他们送往金陵?”赵庭儿问道,“将吕轻侠、周元送去金陵吧,姚惜水与李知诰同父异母的兄妹,总归还是要交给李知诰处置的。”

“我原本是这么打算的,但是午前李知诰着人送来一封秘函,称赞冯宣有大将风度,而说自己两年前率部进入成州时左腿踝中敌一箭,留下暗疾,每遇雨雪就疼痛难忍,想辞去陇右宣慰使一职,由冯宣接任,统领陇右军负责从西翼进攻凤翔,”韩谦揽过赵庭儿的肩头,说道,“他信里也没有明说,却是要拿自己功名利禄,换吕轻侠、周元他们的性命……”

“唉,没想到李知诰待吕轻侠却不忘情义——也是,吕轻侠祸乱天下,但不管怎么说,却终究是保住前朝一脉未绝。”赵庭儿颇为讶然,感慨道。

当年发动宫变、谋杀延佑帝杨元溥,吕轻侠、周元二人是罪魁祸首,在楚廷看来他们所犯乃不赦之罪。

然而说到大梁上下对吕轻侠、周元等人的态度,就有些可有可无了。

韩谦与延佑帝杨元溥的关系,从借口不议婚嫁之事脱身繁昌城那一刻,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杨元溥的死,甚至是韩谦在背后推波助漾。

而倘若不是杨元溥已死,韩谦禅继大梁国主之位,梁楚也根本不可能谈成和议,刷时大梁必然面临比想象中凶危数倍的危险及困境。

从这一点来说,吕轻侠发动宫变、刺杀延佑帝杨元溥,对大梁实则有功而无过。

至于吕轻侠、周元投奔蒙兀人,帮着蒙兀人对付大梁,乃至以往处处针对叙州、棠邑,也并没能发挥出什么作用来。

不过,此时大梁犹对楚廷称臣,赵孟吉将吕轻侠、周元囚送到洛阳后,于情于理都应该将他们送到金陵受审,籍此还能缓和梁楚转为紧绷的关系。

目前楚廷少壮主战派势力已经有抬头的趋势,倘若他们将吕轻侠、周元扣押在洛阳,不押往金陵,反倒会落下口实,最终叫楚廷朝臣众议汹汹,极可能会迅速导致楚廷对大梁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

现在的问题,是李知诰一定要保他们,甚至不惜以交出兵权为代价,也要保住吕轻侠、周元的性命,他们却不能无视李知诰的请求。

然而,应允李知诰的请求,将吕轻侠、周元等人留在洛阳不交出去,并非是简单要李知诰交出兵权,韩谦还想用李知诰统兵作战,也不需要他交出兵权。

不过,只要李知诰愿意配合,参谋府则能对梁州军进行更好的改造、整编,从而能较好的解决掉梁州此时事实上还处于半处立的这个问题,使梁州及梁州将吏彻底融入大梁。

当然了,这事与赵孟吉的归附,无疑又将牵涉到蜀国敏感的神经。

赵庭儿问道:“你打算怎么办,有将李知诰的信函交给冯缭他们看?还是说先将吕轻侠他们关押起来,待收复关中之后再说?”

“也只能先这样子,”韩谦说道,“我正打算写封信给李知诰,叫他勿需多虑,先专心打好这一仗,待收复关中再谈其他……”

…………

…………

安吉祥总觉得他与洛阳的氛围格格不入,在都亭驿住了几天,便赶去右内史府吏司找到冯缭,讨了一个孟州府制置使参议的职事,赶在三月底之前,便搭乘官船赶回孟州赴任。

赵孟吉囚禁吕轻侠及周元等人,暗附洛阳,蒙军及东梁军自然早有注意到异常,也着手加强太行陉北段晋城以及禹河南岸的城寨防御,但当时的蒙军以及东梁军多多少少还心存赵孟吉回头是岸,或者以为赵孟吉仅仅有意占据孟州、保存实力的幻想。

赵孟吉率孟州守军正式举旗易帜,并将吕轻侠、周元以及蒙军派驻孟州的官员,统统押送往洛阳,蒙军及东梁军的惊动依旧是极大。

安吉祥于南关河码头停船登岸,能看到汴梁、武陟境内,东梁军在驱使数以万计的军民,在南岸修筑寨垒。

孟州以东,便是同属河内故郡的怀州、卫州,再往东则是河朔三镇之一的魏博两州。

河内故郡以及魏博镇,位于禹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及太行山东南地区,地势是相接的,梁军要进攻怀州、卫州以及东面的魏博,也必然是从孟州出兵最为便利。

不过,安吉祥即便没有参与机密,但他心里也很清楚此时着军心、士气都还没有真实坚定下来的孟州军,去攻打东梁军守御的魏博重镇,很不现实;而梁军主力精锐,今年的作战重心在关中。

他回到孟州,官船靠近南关河码头时,看到蒙军当年于孟州东南与武陟之间运土填出来截断禹河的大坝上,已经布满军民。

在大坝逼近南岸的一侧,看到数百甲卒已经用拒马、鹿角等障碍物搭起一道简易防垒,防垒之后数百兵卒簇拥盾弩峙守,防范南岸的敌军进入大坝。

而在大坝以西的水面上,还停泊着数艘战船,共同对南岸大堤的东梁军形成封锁。

而在防垒的北侧,已经挖开一道巨大缺口,数千精壮民夫仿佛蚁群一般,正不断将挖出来的泥土运回北岸。

目前缺口挖开已经两丈余深,而禹河汛期还没有到来,禹河的水位距离目前挖开的缺口底部还有丈余。

当年蒙军强征数万民夫挖土堆坝,截断禹河,之后每年都会征调民夫加固,才形成今日这座与两岸大堤平齐,顶部坝宽就超过十二丈的大坝。

短时间内,孟州仅仅是运用三五千精壮民夫,是绝不可能将大坝完全挖开的,但在禹河汛期来临之后,还是能通过缺口,将一部分从禹河上游而来的洪水导入故道。

当然了,看到码头上

停靠有一艘新造的挖泥船,安吉祥心想待伊阙水营大寨造出更多专用的挖泥船,挖开大坝的速度兴许能更快一些。

安吉祥回到孟州,想要清闲,却不得清闲。

太和七年,大梁军政之重心,都放在西翼收复关中的战事之上,东翼、北线主要是建设、巩固现有的防线。

即便与孟州相邻的怀州,诸县防兵加起来仅有四五千人,但韩谦也明确要求孟州不需要急于对怀州用兵,前期将主要精力用在军政事务整顿上。

当初为了能令蜀兵在孟州安心扎根,乌素大石从泽潞等地强征数万未婚或寡居的妇女,驱逐到孟州来,与蜀兵婚配生儿育女,在孟州、河清等地共编四万军户,并驱使之开垦耕种。

虽然孟州编有四万军户,但跟楚蜀或东梁及蒙兀在河朔、燕云所编的军户,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那就是楚蜀等国的军户(兵户),每一户差不多有两三名成年丁壮,通常每户每年仅需要派出一名丁壮履行四到六个月的兵役,是为正丁,其他丁壮则为余丁,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服兵役的,只需要在农闲时参与操训。

也就是说,即便是战争期间,兵户正丁的兵役有可能会无限期延长下去,但兵户至少还能保证有一到两名青壮劳动力维持耕作。

孟州所编的军户,每户仅有一名丁壮,都还编入军中,所生育的儿女还极为幼小,田间耕作都由强掳婚配的妇女承担,其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

劳累或饥饿致死,每年都要有上千人之多。

除了远离故乡,这也是孟州军战斗力始终差强人意的一个主要根源。

现在最为迫切的,却不是清丈田亩推行新的税制,接管地方上的政事,而是要将四万军户都改为民户,并将大部分万守军裁撤下去,尽可能弥补农耕所需要的劳动力,让他们得到真正的休养生息。

而作为对归义将卒的奖赏,即便这次裁撤下去的将卒,也将一次性配给十五亩地的水旱田以及一些必要的救济物资。

对那些退出现役的武官将领,配田则增加到三十亩,有文化底子还推荐参加府县组织的吏考,任职府县或乡司。

甚至有人十分怀念故土,欲归蜀地与家人团聚,洛阳目前正派人前往成都府谈判,只要蜀主王邕答应接收,这边会发给路费盘缠,助其归乡。

当然,考虑到蜀国对大梁的戒心渐盛,蜀主王邕即便愿意接受一部分蜀兵归乡,名额估计也相当有限。

安吉祥猜测,差不多在蜀主王邕夺位后还继续掌握一定权势的世家宗族,才会想办法,也才会有办法将流落在外这么多年的子弟接纳回来。

底层寒民及普通军户出身的将卒,从来都只有随波逐流的命运,也许留在孟州安家扎根,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孟州这边最终会择骁勇精壮,保留三支整编步战旅的募卒编制,负责地方上的防守,序列编入荥阳行营军

赵孟吉以孟州府知府事、都指挥使以及荥阳行营军副都统制留守孟州,在军事防备接受荥阳府制置府、荥阳行营都统制韩东虎的节制……

韩谦除了用兵伐谋,未遇敌手外,这些年能接纳温氏、李氏,对荣阳一役中擅杀妇孺的梁国旧将陈昆进行严惩,对厚待俘兵,梁国旧将也能较好的融入旧棠邑军体系,并得到重任,对梁州问题的解决也极有耐心,甚至大胆用李知诰、柴建作为西翼进攻关中的主将,甚至用朱裕之子领兵,体现出一位雄主真正具有的胸裕与气度。

而这些恰恰是赵孟吉最终放下戒心的根本。

安吉祥不清楚孟州归附大梁,会对东梁军及蒙军造成多大的惊忧,但想必消息传到凤翔,对王孝先及其部将的冲击,定然不小。

安吉祥走进孟州府衙,见到赵孟吉说及此行洛阳、觐见韩谦的诸多见闻,也注意到顾明府以及其他一些老面孔,甚至保护赵孟吉的嫡长子、原牙军都虞候赵朔不知所踪。

他也无需细问,赵朔、顾明府等人必然是赶去跟柴建或李知诰会合,以便能就近劝降王孝先及其麾下将吏去了……

…………

…………

“蔚侯,你此时放下战戟归降,犹能安渡余年,你若想去江淮与妻儿团聚,君上也会一力促成……”

攻陷岐州城后,上万兵卒将内城团团围住,李知诰身穿战铠,在百余扈卫的簇拥下,徐行于岐州内城南门两百步外,勒住缰绳,停在长街之上,振声说道。

赵孟吉的归附,极大化解掉王孝先所部的抵抗意志。

柴建率其子柴训及周通、郝子侠三部人马,兵逼城下,王范、项珍、赵非熊等凤州、眉坞、陈仓城寨守将相继率部投降,而李知诰、冯宣、冯翊率陇右军从天水出兵,一路东进夺街泉、陇山关、凤阁、千阳等城塞也几乎是兵不血刃。

唯有两军合围到岐州城下,王孝先率万余嫡系精锐宁死不降,才算是打了像模像一样的一场仗。

然而王元逵所部被荆振、孔熙荣率四万兵马围于雍州城中,韩豹率部夺渭河北部的同州,将沿禹河南下的小股敌军封锁在合阳以北,王孝先即便有万余嫡系犹忠于他,却已成陷入重围之中的孤军。

柴建率部赶去与孔熙荣、荆振会合,参与对雍州的合围,李知诰率陇右军会合周通、郝子侠旧部,总计步骑三万进逼岐州城下。

王孝先宁死不降,手下也有一些与他共进退的部将,但他手下蜀兵哪里还有什么士气可言?

李知诰也不玩什么围三阙一的心理战,甚至不待重型战械从后方运来,便合张松、邓泰、周通、郝子侠各率本部兵马,打造云梯、登城车等简陋战械,簇拥着战弩从四面围攻岐州。

三日毙敌千余,外城守军便告崩溃,最终是张松、邓泰率万余兵马,将王孝先及三千牙军围于内城。

即便如此,韩谦犹传诏李知诰,尽可能给王孝先率部投降的机会。

面对李知诰的劝降,王孝先面孔狰狞一笑,挥手之后,稀稀落落十数支箭朝李知诰攒射而来。

张松忙不迭的与

扈骑簇拥李知诰后撤,没想到王孝先都山穷水尽到这一步,竟然还顽冥不化,气急败坏的说道:“君上与督帅对王孝先也算是仁义已尽,下令攻城吧!”

“攻城吧!”李知诰叹了一口气,说道。

王孝先为示死战,同时也防止其他将卒不肯死战,有开城投降的心思,他早就下令从城内将北面、东面以及西面的三座城门用土石堵死,仅留下他亲自坐镇的南城门甚至直接打开来,诱梁军从城门洞杀进去。

张松作为攻城主将,也是将精锐兵马及战械都集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