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诚忠眼睛里神采奕奕,带着渴望唤道,“爹……”

“你看看我能不能……”宋诚忠欲言又止。

宋老爷子瞥了一眼,一眼看穿宋诚忠的心思。

这是做爷爷的,想和他这个做太爷爷的,争夺起名权。

“罢了!罢了!”

宋老爷子摇摇头,既然老大愿意,就让给他好了!

“根据咱们宋家的族谱,第四代中间范泽字,叫什么,老大来起吧!”

“唉!”宋诚忠立刻大声应下,笑道,“爹,我早想好了。”

“大郎媳妇若是生个女娃,就叫宋思涵。”

“若是生了男娃,就叫宋泽瑞,福泽祥瑞。”

“爹,你看这个名字好不好?”宋诚忠询问的望向宋老爷子。

“好CC!”宋老爷子连喊三声。

“福泽祥瑞,宋!泽!瑞!”

“这个名字有福气,老大起的不错。”

听到宋老爷子的表扬,宋诚忠背过手,仰头一笑,心里暗自得意。

为了给孙子起名字,他可是想了好久,怎么可能不好听。

“爹,我这就给大郎去信,告诉他,小娃的名字已定,就叫宋泽瑞。”

说完,宋诚忠风风火火的跑向了宋家书房。

…………

自打宋泽瑞出生,宋家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中,一家人围着小娃转个不停,比之五郎出生时的热闹,半点儿不差。

萧大人,萧十三,王侍郎,以及帽儿山上有品级的官员,纷纷送来贺礼道贺。

刚出生的宋泽瑞没到满月,却已出尽了风头,

大房屋内,李氏坐在炕沿边上,圆润的手指,一下一下的摸着小娃子脸。

眼里的羡慕,简直要化为实质滴出水来。

“这小娃长得可真丑……”

李氏恋恋不舍得拿开手指,故作嫌弃的撇撇嘴。

“瘦的跟猴儿似的,一看就没有……没有我们家四郎有福气。”

李氏仰仰头,炫耀般的道,“想当年,我们家四郎出生时,就是个小胖墩儿。”

“村里那些大叔大婶,小媳妇,哪个不说四郎有福气。”

“看看现在四郎,吃的好,喝的好,上面还有哥哥姐姐罩着,自己学问也不差,这才是真真的福气。”

李氏一直认为能吃是福,胖就是福。

所以,无论是当初的四郎,还是宋青苑,李氏都尽可能往胖了养。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不止是李氏,还有宋家村,以及其他村子的村民。

村里人都认为,谁家要是能养个胖孩子,就说明谁家日子过得好。

日子过得好,可不就是有福气吗,所以“胖”,就成了福气的代名词。

“老三家的小五郎也不行!”

李氏继续撇嘴,“出生的时候还不如你家这个呢。一看就随老三媳妇儿,福气肯定不如四郎大。”

李氏一边儿说着,一边拿余光偷瞄炕上的小娃儿,死死的摁住自己的手指,一副想靠近,又克制的样子。

孙氏看了,暗笑不已,别看李氏嘴上说嫌弃,其实这是眼馋哪。

于是,孙氏开口道,“要论服福气,咱家谁能比得了你。”

“从你肚子里爬出来的,二郎,三郎,四郎,还有苑儿,哪个不是沾了你的福,他们以后都能顶顶的好。”

“那当然了!”

李氏听了孙氏的话,心里贴慰,开心的不得了。

张嘴道,“我娘说了,我小的时候,就有个游方道士去了我们村子,给我看了一卦,当时就说我有福气。”

“我看那……”李氏美滋滋,“我就是旺夫,旺子,旺家的命格。”

“那是,我也觉得二婶旺,身上带着福呢!”

钱婉茹笑着接话,一记马屁拍的李氏格外舒心。

此时,钱婉茹刚生产完不久,正在坐月子,窗户都关的严严实实的,见不得风。

她整个人也因生娃,胖了一圈儿,虽说没有以前苗条,可圆润的脸上,带着母爱的光辉,也格外动人。

“大嫂,别听我娘瞎说。”宋青苑拽了拽李氏。

凑到小娃面前,伸手碰了碰小鼻子,笑道,“孝儿出生都是一个样,皱皱巴巴的,等再过两个月长开就好看了。”

“大嫂看五郎,不也是过了几个月之后,才长开的吗。”

宋青苑说着,不动声色的背着众人剜了李氏一眼。

哪个当娘的喜欢被别人说,自己家的孩子丑。

虽然她也认为,刚出生的小娃挺丑的。

“哼!”李氏鼻子禁了禁,拽着宋青苑出了大房。

临关门时,还不忘偷偷向炕上瞄了一眼。

直到回了东跨院,李氏耸起的肩膀,啪嗒落了下去,一身精气神十去七八。

哀怨的看着宋青苑,“你二哥啥前能回来呀?”

“这大房都有孙子了,你二哥这媳妇还没影儿呢,娘啥时候能抱上孙子。”

这一刻,李氏的羡慕不加掩饰,着急的站在原地干跺脚,掰着手指头算了出来。

再过一个月二郎回来,回来之后成亲,成亲后马上有身孕

这样一来,她明年夏天就能做奶奶。

“唉!”李氏一叹,还得一年,真真是难挨!

“别着急,孙子会有的!”

宋青苑拍了拍李氏,以做安慰。

其实说实在的,她也觉得李氏挺有福的。

从小的时候有父母疼,现在有子女管,不愁吃,不愁喝,闲事不操心,还有人哄着她说话,这么好的日子,可不就是有福气吗!

…………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又是一个好天气。

在李氏日盼夜盼,天天唠叨的时候,迎亲的队伍终于回来。

宋家已准备好了花轿,守在码头边。

同时,码头上站满了人,除了宋家迎亲的队伍,榆林县在百姓也来了不少,纷纷来看热闹,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惹得来往的客商,也驻足观望。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众人抬眼望去,果然,前方已经模糊的出现了船的影子,而且不止一艘,

具体多少还看不清楚,只觉得呼啦啦的一片,好生壮观。

其实早在昨天,就已经有小船先行靠岸,通知宋家计算好时辰,过来接亲。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一幕。

众人议论的功夫,船只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