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们连 > 第二十四章 跑官

眼看假期临近,赵云芝泛起离别的忧愁。她现在是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男人。女人嫁男人,如上市场买衣服。刚开始挑来挑去,什么样的衣服难入眼。后来盯着品牌高档,自己经济实力又不够。最后碰到一件不太合适的衣服,商人便宜打折卖给你,回到家就怎么看怎么满意了。赵云芝现在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男人干好,尽快让自己随军到部队,早一点安好自己的小窝。

“广富,我走后你可要安心工作,早点调到副营职干部,让我们早点一起生活。”赵云芝有时候叫老邢,有时叫广富。每次叫根据心情而定。谈不重要的家务事儿叫老邢,要是谈这些重要的事儿叫广富。不管叫什么,司务长总是爽快答应,满脸谄媚,一副怕老婆的嘴脸迅速定格在那张荧屏上。

“我会的,10年之内,不,五年之内,让你在部队有一个窝。”邢广富立下了保证。

邢广富说这话赵云芝信,了解邢广富的人也信。邢广富这几年正在走好运,正像前几年走背运一样。邢广富当兵就在连队炊事班,他也想在部队干好,提干转志愿兵,穿着四个衣兜的军装回家。可就凭他那种高小文化水平,三脚踹不出个屁来的窝囊样,干啥啥不中,吃啥吃不饱,要想在部队干出名堂,是不可能的事儿。五年中,除了新兵训练的三个月,一直都在连队烧火做饭,没入党,更不要说立功授奖和提干。

当兵第五个年头,老兵退伍前的一天,连长来到炊事班。连长姓宋,山西人。宋连长说:“广富啊,先把手里的活儿停一下,我和你说几句话。”

邢广富说:“连长有啥话你说吧,我不能把火灭了和你说话。”

宋连长说:“那好,我跟你去灶火间谈去。”

连长和邢广富来到灶火间,看到灶火间干干净净,平平整整,心里感到舒服。

连长说:“广富,你当兵今年是第五年了吧?”

“是,连长,正好五年。”

宋连长对广富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和表扬,都是千篇一律的表扬词,用在谁身上都一样。而后委婉告诉他:“你是个好兵,好炊事员。本来连队今年打算还要留你转志愿兵,可是今年团里只给我们三个指标,两个尖子班班长一人一个,司机班长占一个,这些人是必须留,也是团里戴帽下来的指标。连队文书和其他几个想留的老兵没有了指标。特别是后勤排,想留下的多,指标就那么几个。”

宋连长说:“广富,我知道你的心事,也知道你的情况,可我这个连长在连队说了算,在团里说了不算。你还是做好退伍回家的准备。”

邢广富听后呆了半天,连长啥时间走的也不知道。心里一直念叨:“完了,完了。干了几年,连个志愿兵没有转成,回去后如何见爹和娘。”

邢广富感到山穷水尽没有出路,但毕竟当了五年兵了,面子还要。尽管懵懵懂懂,炊事班的工作没丢。

人就是这样,有时候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邢广富一边满腹心事一边经常工作。

那天宋连长把他叫到连部,交给他一个任务,说是老兵快退伍了,上边的领导要到连队检查工作。多大的官儿叫什么都没有说,团里通知是吃住在他们连队。

连长安排:“明天杀头猪,把这几天的生活好好改善一下,给首长留个好印象。”

首长来的时候,邢广富正杀猪,忙的不亦乐乎。第一眼看到首长是在食堂吃饭,他压好煤火,回食堂帮助打饭,看到吃饭的队伍中多了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兵,胖胖的,个子很高,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服装,和连队战士一样走在路上伸着脖子喊口号,食堂面前狠劲唱着歌,显得很兴奋。他没穿干部服,不知道多大的官儿,反正是个首长。看年龄50多岁,怎么也该是个师团级别,不知道底细的人,看他像个老志愿兵。

首长看到桌子上的大鱼大肉,不高兴的问连长:“你们连队天天这么好的伙食?”

连长倒是实在:“不是。首长来了,我们改善一下伙食。”

首长说:“记住,我现在是你的兵,你不是我的兵,更不是首长。你们天天吃啥,还吃啥,我不能搞特殊。过日子象过日子的样子,天天这样吃,不把你连队的家底都吃完了,以后怎么过日子。”

宋连长连忙点头称是。第二天,连队吃饭还是按照经常的食谱做饭。

连队的粮食供应标准是三分粗粮,七分细粮。粗粮就是玉米面,细粮就是白面和大米。连队细粮下的快,粗粮下的慢。为了把粗粮吃到肚子里,连队炊事员想尽办法粗粮细作,把那些玉米面放糖做发糕,用鏊子做煎饼,还先做窝窝头再用油炸成馍干。目的一个,变着花样把那些玉米面哄到肚子里。可不论怎么吃,这玉米面是刮油刀,越吃肚子越空,越吃肠子越薄。喉咙嗓子火辣辣的疼,嘴馋的恨不得咬以后自己的手指头。

邢广富别看人粗,心眼很细。他在灶膛烧火,经常弄一些吃的,在后面独自享受。烧个土豆红薯是常事,用饭盆煮个鸡蛋鸭蛋也方便,真是嘴馋的时候,他到营房外面的庄稼地,逮一些青蛙老鼠长虫,撒上油盐佐料,用蓖麻叶淤泥一裹,加工出诱人的美味。这些事儿他只做不说,不要说连长,炊事班长也不知道这个秘密。

从首长到食堂四处踅摸的眼神中看到,他就有点受不住了。那天晚饭后,邢广富把首长叫进炊事班后面的灶膛间,变魔术似的,从里面掏出一条狗腿。掰开裹着的淤泥和树叶,香味和热气儿咕嘟咕嘟的往外冒。

首长说:“狗肉,真香。你从哪弄来的?”首长怕邢广富去村里偷老百姓的东西。

邢广富说:“老乡送的。”

首长问:“真的吗?”

邢广富含不含糊的回答:“真的,是老乡送的。他家里盖房子,需要很多炉灰渣,我们几个连的炊事员,把烧出来的煤灰攒起来给他。他家杀了一条狗犒劳我们几个,给我送了一条狗腿。”

首长没有客气,一边吃一边和邢广富聊天。首长说:“你们连长指导员真是榆木疙瘩,我刚来肚里不缺油水,他非弄那么多好吃的。我说不吃,连续几天不见油腥,饿的现在是前心贴后心,真想逮住自己的屁股咬一口,解解馋。”

邢广富跟着傻笑。两个人边吃边聊,当首长得知邢广富要退伍回去,很是吃惊。“你干的不错,为啥要走?”

邢广富:“没有办法,首长。现在部队提干越来越少,一个团几个名额,哪能轮到我。想转志愿兵吧,政策一会儿一变。去年吃香的是后勤人员,几年要先保留战斗骨干。我们连队今年恐怕连文书都留不住,那有我的事儿。”

首长很平静的说:“安心干工作,其他你别管了。”

邢广富半信半疑:“这事儿是团党委定的,营里都做不了主。你能弄来指标,你多大的官,你不是师长吧。”

首长笑一笑:“酗子,你们师长是我以前的警卫员。”

邢广富惊的张大了嘴,可他愣是没有理出首长是多大的官。首长在连队住了半个月回北京了,邢广富等了几天也没有见动静,直后悔那条狗腿白让他吃了,要是送给连长指导员,说不定还能帮自己说几句话,还有点希望。

到了年底,邢广富退伍回家。家里张罗给他定亲成家。媒人介绍几个姑娘,人家看他是个退伍兵,没钱也没工作,提的条件五花八门,目的是想推掉这门婚事儿。有个离婚带孩子的娘们儿同意和他结婚成家,除了提出带孩子过门,还要他新盖几间房子,置办好家具才行。把邢广富难的要跳江自杀。

那天,满脸沮丧的邢广富接到连队一封加急电报:“速归队。”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好运气来了。

他走后不久,军区直接下来一个戴帽提干名额。归队后邢广富才知道,首长是军区司令员,那时候没有军衔看不出来,今天看就是很大的官。人都说,邢广富真会送礼,有懒福,一条狗腿换回来一个排级军官,一个美好前途。

邢广富这几天正在琢磨,要不要去找一下首长。让他给提职,尽快把老婆随军过来。他知道,在连队论资排辈,十年内老婆也难随军。连长、副指导员的老婆都是农村的,他们也在琢磨尽快随军的事儿。

邢广富到固城集镇上买了几斤小米,花生,还买辆两只活鸡。他琢磨,先送妻子到北京,送她转车后,顺路去首长家一趟。

送他们夫妻依然是连队的毛驴车,赶车的人是三斗。这是邢广富故意安排的。现在三斗已经成了他的心腹。赵云芝一直在他耳边念叨三斗和梅香的好处。邢广富对他们也有好感,有好事儿当然交给自己的人最放心。

邢广富问:“三斗,你在战斗班呆着,感觉怎么样?”

三斗苦笑道:“我是啥都不会,整天混日子。”

赵云芝道:“广富,三斗这个兵不错,就是没文化,我看到你们后勤挺好的。”

邢广富说:“等我送你嫂子回来,和连长说,你去菜地种菜算了。”

三斗一听来了精神:“中,这个活儿我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