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们连 > 第二十七章 连队出事了

韩振山当了副班长,是连长亲自定的。韩振山为连长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日立牌,21寸。这是紧俏货。

连长买这个电视不是自己用,是给他弟弟结婚礼物。连长要养活在老家农村的老婆孩子,每年来来回回,那点儿可怜的工资都捐给铁路了。连长有一次开玩笑:“我要和我老婆离了婚,一定在铁路系统找个老婆。最好找个站长列车长,坐车再不用掏钱。然后和她离婚,平分家产,把我这几年捐给铁路的钱赚回来。”

连长只是说说,没有实际行动。他那个农村老婆可不是一般农村妇女,家大人多,哥弟七八个,在村里说一不二。如果不是连长考虑到家里父母兄弟为这事儿受气吃亏,连长肯定不会和她结婚。

连长弟兄两个。弟弟叫沈俊喜,长的和连长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其实,也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要不,神仙也做不那么像。

沈俊喜来到连队,连长刚吃过早饭,正蹲在连部门口那棵大杨树下抽烟,这是连长多年的习惯,每天早饭午饭后必有的姿态。连长满意的看着自己的部下来来回回的忙活,神情悠然。听到后面有脚步声,一回头,看到弟弟背着一个蛇皮袋子,乞丐一般站在后面。连长看了弟弟的神态,心里好气又好笑。“这小子没有当过兵,站没站相,走没走相,浑身上下没有精气神。”

“哥,我还没有吃饭。”沈俊喜放下袋子,有点不高兴的对连长说。

“通信员,去到饭堂拿几个馒头,弄点菜。”连长喊道。

不一会儿,通信员用筐子盛了五六个馒头,饭盆里装满黄灿灿的炒鸡蛋。副连长邢广富还端着一盘泡菜,那是他自己做的,很少露出来。

“也不打个招呼,怎么跑过来了?”连长有点儿不高兴,对自己的弟弟训惯了,家长一样的口气。

“我要订婚,女方非要给她买个彩色电视机,不然不和我好。在家里买不到,咱爹让我来找你,你给我想办法。”

“这是啥事儿,我们连队还是用的黑白电视,能买不早买了。她不同意再找一个。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女人多的是。”连长不以为然。

“哥,你不知道那妮儿多漂亮。脸蛋白的跟二层鸡蛋皮儿似的,腰段儿又好,犁耧锄耙样样在行。关键是她爹在乡水利局,咱家浇地从没有要过钱。送个电视,值。”沈俊喜占了天大便宜一样,说着话直乐,把馍菜喷了一桌子。

连长说:“我没有办法,你看这个部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兔子都不拉屎,去哪儿帮你买彩电。”

指导员低着头进了连部。连长看见了,对指导员说:“老寇,你有办法没有,给我老弟买个彩电?”

指导员正生闷气。听连长叫他,看到了沈俊喜。

“哥,你好。”沈俊喜嘴里吃着炒鸡蛋,寒暄一句。

指导员没有理会沈俊喜,也没有理会沈俊成。他似乎对着空气在喊:“他娘的,不干了,老子不干了,没有这么折腾人的。”

沈俊喜愣住了,他以为指导员说他买电视的事儿。连长很明白,他知道指导员闹转业,刚才去和营教导员谈心,估计结果不理想。

“老寇,不让走多待一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不在乎这一年的时间。不要和他们支气,人家毕竟是领导,关系弄僵了以后更不好处。”

“我这个指导员已经当了四年了,身上已经长霉生虫了,还困着不放。你说部队建设需要我,你给我调职晋级。你不用我就让转业回家,不上不下的玩死人了。他天天搂着老婆睡觉,我们只能洗跑马裤头。”指导员愤愤的说道。

指导员说这话,连长旁边搭不上话。指导员老婆在洛阳市,在一个学校当老师。去年分了一套房子,指导员没有后顾之忧,一门心思转业回家。连长老婆在村里种地,连长必须当了副营职干部,才能把老婆孩子弄到部队,变成商品粮户口。指导员一说转业回家,连长没有底气和指导员理论。

“老刘,你刚才说啥,买彩色电视机。我老婆是个老师,买这些紧俏货帮不上忙,我看,你还是从新兵里打听一下,肯定有城镇兵能办这个事儿。”

连长一拍大腿,把黄宗平叫到了连部。

黄宗平说:“连长,这事儿没问题,不过,你先答应我新兵下班后让我休假。”

连长骂道:“你个锤子,一说干活儿开始尥蹶子。好吧,好吧,赶紧办事儿去。”

当天晚上,韩振山走了,直到命和刘宏伟喝酒的那天晚上才回来。他干啥去了,除了连长和黄宗平,再也没人知道。

刘宏伟知道连长的弟弟来了,知道他弟弟住了几天走了,也弄不清来干啥。他对韩振山几天不在连队,有点纳闷。等他回到连队,一个21寸的日立彩色电视放倒连长的办公桌上。

连长和他弟弟都的合不拢嘴,不住的赞叹:“不错,不错。蝎你辛苦了。”

韩振山用衣袖擦眉头涌出的汗水,对连长说:“连长,小菜一碟,很简单的事儿。我爸向您问好。”

连长说:“感谢你爸,问他有什么事儿需要我帮忙?”

韩振山笑道:“我爸说让你对我严加管教,争取早日当个班长,入党立功,回去好安排工作。”

连长看了韩振山一眼,韩振山笑呵呵的看着连长。“放心,我和指导员商量一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你回去休息去。”连长给他定心丸。

当天晚上,沈俊喜背着电视回了山东。第二天,连队开会宣布命令,韩振山喜滋滋上任,当了一班副班长。

这事儿到此算了。刘宏伟不知道底细,自己没有本事夺回自己的东西,算是吃了一个哑巴亏,伸伸脖子咽肚里了。可是,这事儿后来被捅到团里。团领导听后很生气:“以权谋私,侵害士兵利益,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政治部的钟副主任带着组织股的柴干事、干部股的陈干事,还有宣传股的刘干事,一起来到连队。钟副主任是个老政工,是团里的八号首长。

部队首长按照职务高低的代号是,团长是一号,政委是二号,副团长是三号。政治处主任是六号,司令部副参谋长是七号,政治处副主任是八号。部队有一个多年不便的规则,副团长叫三号,副参谋长叫七号,副主任叫八号,其他领导是啥职务叫啥职务,从不叫代号。

钟八号尽管是团里最小的首长,可他是政治处的副职,政治处是政府的组织部,管着干部升迁调动转业的大事儿。八号没有权力给你提职,在关键的时候说一句不该说的话,你可能就要白忙活几年。八号来了,沈连长和指导员格外热情。邢副连长破例掏钱买了香蕉苹果和瓜子,按照座谈会的架势,摆了几张桌子。

“八号,欢迎你莅临指导我们连。”沈连长要把那双小眼睛笑的看不见了,握着八号的手说。

“沈连长,你把我们当客人待了,都是革命同志,不要这样客气。今天我们到这里来,主要是搞一个调研。听说近几年社会发展很快,很多农村成长了一批年轻的小老板。他们富裕之后不是自己享受,而是不忘国家,积极献身国防,投身军队现代化事业。我们来看看你们连有没有这样的小老板来部队,我们政治处好搞个典型宣传。对了,你们连那个后勤建设典型就不错,在全团,全师全军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以往的好作风,好传统,不要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啊。”

连长一听这事儿,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不说话了。连队军政主官有分工,连长抓训练,抓管理,指导员主抓思想政治工作。树典型的事儿归政治工作,是指导员份内的事儿,连长不能多问。

指导员说:“你看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资料,我来安排。”

八号说:“连长指导员你们忙,我们开个座谈会,然后找几个兵个别交谈,问问情况就行。”

座谈会在连部进行,一个班一个代表,绝大部分是新兵。刘宏伟最后一个进来,他在厨房捏包子,韩振山通知他去连部参加座谈会。

走进去,柴干事正在动员:“就是前一阶段,听说好多农村的万元户小老板们放下手中的挣钱机器,来部队当兵来了。这在我们平时看来很简单,是个普通人普通事,可是要是放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来看,是个不得了的事儿,同志们。都说我们国家经纪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人民群众生活富裕了,没有人愿意当兵了,不愿意站岗放哨保家卫国了。这些同志的到来,就是对那些谬论一记响亮的耳光。所以,我们今天来,就是想统计一下,看我们连有没有这样的小老板,万元户,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没人说话,短暂的寂静。

八号看着刘宏伟启发道:“酗子,你说说你家是哪里的,入伍前在家干啥工作。”

刘宏伟起身答道:“首长,我老家是兰封县,入伍前上学。我不是小老板,家里也不是万元户。要是我能挣那么多钱,我真不会来当兵。”

八号尴尬的笑笑,看了几位干事一眼:“这酗子实在。”

陈干事道:“憨人说实话,实话不好听。”

二班的孙有道站起来,大声说道:“报告首长,我们家是万元户,有的是钱。”

几个人像是菜市场鸡笼子里的公鸡,听到呵斥的反应,“扑棱”一下把脑袋齐齐扭过来,盯准了这个发言的新兵。

“快说说,你家是干啥的?”八号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我爸是煤老板,我们家开了个煤矿,每天都能卖几千吨媒。除了成本,每月收入都在几万元。”

调研组好像捡到大宝贝,座谈会很散了,只把孙有道留在连部,进一步挖掘事迹材料。

回到班里,刘宏伟还没坐下,韩振山过来问:“怎么这么快散会了?”

刘宏伟不耐烦:“团里要找万元户,找典型,找到了你的老乡孙有道。我还真不知道孙有道家里那么有钱。”

韩振山笑道:“肯定是那小子嘴大,他一贯作风就是吹牛。我和他家离20多公里,以前都认识。他有个屁的钱。”

“人家说家里有煤矿,几辆大解放,每年好几万的收入。”这是当兵以来第一次两人心平气和的说这么多话,刘宏伟有点不相信自己还有这个耐心。

“什么煤矿,瞎吹牛。他们家在一个浅煤层上面,为了贴补家用,他爸在自家院子里挖个洞,每天偷挖点媒换钱。这小子这样吹,把他家那点财路全断了,我要给他提醒,别让他吹牛,那样会害死人的。”

韩振山真被被调研组叫到连部,问的什么也没人知道。

连续几天,刘宏伟一身的轻松。韩振山每天阴天,心思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