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们连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宣传部

军区大院在北京西山八大处,这里层峦叠嶂,风景旖旎。不但是军事战略要地,更是国内外驰名的文化圣地。

在军区宣传部会议室,正在召开关于新闻班人员录取的专题会议。主持会议的是宣传部杨部长,与会人员是军区干部部招生办公室的两名领导,宣传部几个处室的处长们。杨部长是军区军事宣传理论研究的专家,也是全军有名的杂文家。他50岁刚出头,圆脸稀顶,身材魁梧,温文尔雅,抬手举止之间都透露出特有军队宣传干部特有的文化气质和风度。

举办新闻培训班,为军区基层部队培养一批新闻宣传干部,进一步搞好各部队新闻宣传工作,这是杨部长提议并抓好落实这项工作的初衷和愿景。他在上任之初就感觉到,这几年军区的新闻宣传工作不够活跃,特别是部队执行重大活动的时候,对外宣传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全面反映部队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让部队领导感到美中不足,差强人意。

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各集团军所属部队缺少笔头子硬的新闻宣传人才。这也难怪,近几年,部队取消了士兵直接提干的制度,士兵们必须经过部队的严格的军事技术选拔,然后参加全军院校统一考试,在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5门文化课考试达到一定的分数线后才能被录取,迈进军校大门接受培训后才能成为军官。

现实的情况是,凡是喜欢舞文弄墨能写点文稿的人,绝大多数学的都是文科,文学知识有点基础,对数理化功课不感兴趣。每年部队考上军校的士兵,绝大多数高中读的理科,数理化成绩不错,分数就上得去。而那些偏科的文科生士兵,就是把语文政治考个满分,最后的总分数也比不过理科生,只能藏身在孙山后唉声叹气。

这些理科生军校毕业后在军事机关或者后勤机关甚至基层连队,工作干的红红火火,就是到政治机关宣传教育这一套怎么也玩不转,特别是对外宣传,找个合格的新闻干事比找个参谋助理连长指导员不知要难多少倍。

杨部长了解到了这一现实问题,开始勾画培养为基层部队一批新闻干事的计划。经过给军区领导提建议做工作,计划得以通过,各种准备工作就绪,杨部长这几年精心筹划的美好心愿终于得到落实。

“一定把这个工作做好,不光是为部队培养一批特殊人才,也为一批报道员提供了改变身份命运的契机,一举多得,好事办好。”

军区新闻班招生条件比较宽泛。要求至少在军区以上报纸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刊载3篇以上稿件,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的士兵。为了照顾那些兵龄比较长年龄比较大文笔比较好的老报道员,招生条件中对兵龄和年龄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这种条件也给那些有关系的人留下了私下操作的空间,一些有关系的人自己不用动笔,很快通过报社杂志社的关系,发出几篇有分量的稿件发表出来,轻易迈过了附和参加考试条件的门槛。让这些整天点灯熬油为发表一篇小稿到处求情的报道员自叹不如,感到老天对人的不公,对自己的要求太严。

考试的分数也出来了,宣传部按照原来设定的标准也筛选了参加考试士兵的资格,现在是一个个扒拉人头,看看录取那些人员。看似宣传部大权在握,录取谁自己说了算,实际情况是,这成了个得罪人的差事。

听说军区招收一批搞新闻的士兵培训,一些总部机关的人把手就伸了过来,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宣传部,磨磨唧唧,想把自己的儿子女儿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甚至老家的亲戚邻居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塞进来;军区一些领导机关也有这种想法;更多的是基层军师旅团的领导们,都想给自己喜欢的士兵创造这么一个难得的转变身份命运的良机,使出浑身解数,和军区宣传部套关系,推荐报送自己单位的士兵。

不但是宣传部,军区其他机关亦是如此,机关的领导们大都是从军区各部队选拔上调的优秀人才,谁的老部队没有几个关系近的感情好的领导和士兵,他们为自己的老部队办事儿可是不惜力气,不求报答,为的是就是面子,要的那份荣光,以后回老部队受人尊敬。这些方方面面打招呼的人是千根线,最后都拉到宣传部这根针眼边,让宣传部掂量着看拉谁选谁用谁。这种情况肯定有的选上有的选不上,最后肯定要得罪人的。

不管怎样选,无论最后是否得罪人,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照顾关系,把握平衡。先把各种关系排除个三六九等来,从大到小以此排序解决。再把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出顺序,结合关系看是否录取。能照顾的就要照顾,不能照顾的要有个合适的理由推迟掉,不让对方忌恨最关键。

上层关系户毕竟还是少数,最主要的生源是基层部队,最需要解决的平衡还是基层师团。这次招生人数是按照总部规定下发的指标数额招收,招收新闻培训的士兵人数在50人左右,军区宣传部是没有权利随意增加或减少。按照军区的通知要求,全区部队团以上单位都有人报名参加考试,全区符合资格参加考试的士兵有三百多人,最终只能有五分之一的人进去。军区宣传部起初的计划是照顾到每一个师级单位,虽然达不到每个团都有,至少把握平衡每个师要有一个上学的指标。

宣传部第一次确定的录取名单,就是按照这个平衡标准招收的。当然,这个名单里没有我的名字,因为,刘宏伟是属于被平衡掉的第一批人。

尽管他当时对自己未能入围很是生气,大骂宣传部一些领导腐败头顶违法乱纪,乱拉关系暗箱操作等等,不是看到门口卫兵都比自己个子高大威猛,就要站在军区大门口大骂几声,甚至准备好了要当现代杨三姐,和这些贪官污吏一起过堂受审,让他们一个个都受到丢官撤职的处理。但是,今天看起来,人家宣传部所做完全是按照规定进行经常性处理,当时那种情况,不要说宣传部,就是我自己做主招生,也把我作为第一批平衡掉的人。

别看这些报道员们都是兵,可别小看了他们,他们在部队神通广大的人物,其办事能力比那些干部还要强。这些兵们都读过《红楼们》、《三国演义》、《菜根谭》文学名着,对那些驭人之术略知一二,也读过《史记》《战国策》历史传记,粗通权谋之计。他们写的稿件大部分都是反映部队先进工作经验和典型人物事迹,都是往领导脸上贴金的讨人喜欢的活儿,深得那些团长政委参谋长等部队主管们的喜爱,对这些兵们也就高看一眼。平时,这些兵们有事儿没事儿常往这些主管们的办公室里钻,送一些在外面划拉的野兔烧鸡猪头猪大肠之类的食品,和这些大光棍们先是海吃海喝,后是勾肩搭背,酒喝完了就成了难兄难弟。平时再给他们拍些工作照、纪念照、艺术照刊登在报纸杂志上,或者把特意放大制作的艺术照片放到镜框里,挂在领导办公室里,和领导们的感情更是不一般,有什么事情找领导办,像出差报个发票买个相机等别人不好办的事儿,他们去搁住的时候儿不多。

这些兵们最拿手的还是和报社编辑记者关系。这些兵们第一次到报社送稿子,就像香客第一次到庙里进香,心里像揣个兔子一样按耐不住怦怦乱跳,也似一个刚进门的新媳妇一样低眉顺眼诚惶诚恐走进报社大楼,面对那些陌生的高矮胖瘦不一的男女编辑,紧张的浑身颤抖,激动的连句囫囵话都说不好了,从自己斜跨的绿色军用挎包里掏出自己的稿子,恭恭敬敬的递给编辑:“老师,我写的稿子,您看看行不行?”

结果是可以预料到的。碰到一些脾气性格比较好的编辑,他会接过稿子,一目十行象征性的看一遍,然后客气的和你说一句:“稿子还可以,你先放这儿吧,我明天仔细看看能不能给你用一点。”

碰到脾气不好的编辑,一把拽过你比递过来的稿子,看都不看一眼:“放这儿吧。”还有一些人更是牛气冲天,用鄙夷不屑的眼光看你一下,就下了逐客令:“快走,快走,别耽误我干活儿。”明明他在聊天下棋,看到你来了,故意显得工作很忙似的,这样的编辑很会装逼。

当然更多的是人品好有才气的好编辑,如果你第一次就遇到这样的编辑,你像今天第一次买彩票就中大奖,第一次相对像就遇到了你的老婆一样的幸运,你的事业就会少很多麻烦和挫折,很快走上正路。《战友报》一个叫刘永国的编辑就是一个。刘编辑是湖北人,北京大学毕业,很有才气,最主要的是人脾气性格格外的好。无论是新报道员老新闻干事,或者宣传处长都一样的热情接待。

刘宏伟第一次去《战友报》送稿就遇到了刘编辑,人家哪个客气让他几十年过去都铭刻在心不能忘记。那次送稿,尽管写的稿子不行,刘编辑最后还是给改成一条72个字的简讯发了出来,后来刘宏伟上新闻班,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大家对这位刘编辑印象都是一致的好。

这些兵们遇到了喜欢自己的编辑,接下来就会想方设法联络情感搞好关系。从部队领导哪里要点米面油肉给编辑们送过去,或者把编辑请到自己的部队驻地采访写作,顺便进行游览。当时流行一句部队招待编辑的顺口溜:“广州军区靠洗头,南京军区靠旅游,沈阳军区靠吹牛,北京军区健身球,兰州军区一支刘。”“一支刘”是兰州的一个中药的名称,类似“一支刘”男人吃了有奇效,公牛吃了“哞哞”叫,就是把药撒在面条里,面条也能三天站着不倒。当然这都是调侃,并没有人拿这药试过。

认识了这些编辑记者,不单能在报刊杂志上能上稿,更重要的是如果求他们帮忙办点事儿,这些被称为无冕之王的人上能通天,下能入地,无所不能,关系门路不得了,多大事儿也难不倒这些人。当军区举办新闻班的消息一出来,报道员们就通过这些编辑记者把人情求到了说了管用的军区领导哪里,每个也不能小视。还有一些报道员磨机自己单位的领导,让他们找到自己在军区工作的老乡战友或是自己的老领导们,把工作也做到了宣传部领导哪里。

刘宏伟没有找任何人,也没有找任何关系,当然是第一批淘汰的对象,不用任何犹豫,也没有不好处理的人情难题。

今天宣传部开会是第二次研究录取的人选名单。宣传处按照部领导第一次研究录取名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对一些人员录取进行了调整,现在提交第二次的录取名单,提交部首长拍板。当然,这第二次录取计划里依然没有刘宏伟的名字。

“按照部领导提出的要求,我们这次重点对基层师旅单位的招收名额给于倾斜,基本上做到各集团军师旅级单位至少有一个名额,一些重点部队的师有两个名额。”宣传处涂处长简要介绍说明了情况。

“调整的人数多吗?”杨部长一边看名单,一边问道。

“有十多个,都是集团军下属的师旅部队。”涂处长回答。

“哦。我看这个名单不是最后的确定名单,可能还要进行调整。”

“是的。通过这次调整,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涂处长看杨部长在注视着名单,把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什么问题?”杨部长把名单放到一边,看着涂处长问。

“我们这次调整,把名额进行了平均分配,一些单位的利益是照顾到了,可又引出来了新的矛盾,带来了新的问题。”

“哦?”杨部长非常重视的看了一眼。

涂处长道,全区各部队对新闻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大一样,有的单位根本不把对外宣传当回事儿,不要说战士报道员,就连个写稿拍照的干部都没有,只是在年底开会的时候,才从单位临时抽调一两个人去应付一下。有些单位领导重视,却没有很好的办法措施,其实最后也就是落实到口头上。有写单位就不一样,多年来一直对新闻报道工作特别的重视,每一任领导交接的时候都作为一项重工作进行交接,不但搞好的对外宣传,也为上级机关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这些单位也注重新生力量的培养,这些单位的战士报道员写的稿子,要比其它单位的新闻干部写的稿子质量高,数量多,名声大,而且喜欢干新闻或者干出成就的报道员人才数量多。就拿3师来说,这次参加考试的4名战士,每个人的文化考试成绩,刊稿的数量质量在整个新闻班招收的名单中都在前列,然而,我们现在按照全区部队平衡的办法,这个师只能有两名同志进来,两名同志落选。落选的这两名同志无论是考分或稿件,都比其它单位进来的人员高出一截。像这样的情况在其它集团军也存在,我们认为,这对一些单位和一些同志也是不公平的。

杨部长沉吟道:“部队反响大吗?”

“比较大,我这几天接到不少电话,还有一些单位来人询问情况。”

杨部长道:“这个问题值得重视。我们既然要培养人才,就不能看着这些比较优秀的同志掉队。我看,这个名单还不能提交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