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走出山沟沟 > 第一二四章都有钱了

回家第二天,徐远就开始忙碌起来,村里人陆续拿着红纸来到徐远家里,要求给他们写对联。徐远当然十分乐意,谁让他在学校里学习了毛笔字,而且还写的不错,关键是田玉芬早已在几天前就招呼着村里人写对联,村里人看到徐远回来了,哪里有不来的道理。

徐远坐在炕上,炕中间上面摆放着一张小书桌,他就趴在小书桌上给村里人开始写对联。这张小书桌很有多年的历史了,据徐茂成说他小时候就用过。现在深红色的油漆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抽屉两旁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两列金色正楷依然格外清晰。

贴对联是过年必不可缺少的一道程序,也是一道风景。对于徐家沟村大部分人来说,窑洞都是破旧的土窑洞,门窗也是破损不堪。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扫去门窗上的尘土,糊上雪白的窗纸,手巧的婆姨女子剪下精美的窗花,给破旧的门窗上带来一丝美丽。如果再把红艳艳的对联张贴起来,这下才会感觉一片喜庆,过年的滋味才会更浓了。

徐家沟村多少年来写对联都是义务的,不挣钱的,但是房老师总是乐此不疲地为村里人服务。徐远记得小时候会凑在房老师的跟前,看着他写对联。那时候徐远就非常羡慕房老师手中的那支毛笔,他在红纸上写下方方正正的字迹,红纸鲜红,毛笔字乌黑明亮,红与黑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徐远。

提起贴春联还是有一件趣事。一年腊月,常培富老汉让房老师给他写对联,房老师当然没有推辞,拿起毛笔唰唰几下就写完了。常培富老汉看着对联很满意,红纸上写满了黑字,可是内容是什么呢?常培富老汉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是这难不倒常培富,他根据对联的长短就把对联贴在了该贴的位置,长的宽的应该在门上,长的窄的在窗子上,更短的就应该是横批,然后他又凭着感觉把其他横的、竖的横批分别贴在锅台上、牛棚上、磨盘上、碾盘上等等。常培富老汉还真有本事,多数横批还都贴对了,白虎神位在磨盘上,青龙之位在碾盘上,左天地右三界也没问题,可是就是把“水草通顺”这个横批贴在锅台上,而牛棚上则贴了个“一家之主”。这让当时还在村子的房清来发现了,就把这件事编成了个笑话,在徐家沟村里流传了很长时间。

徐远计算不清楚房老师这些年给村里人写了多少副对联,但是他清晰地意识到是他抢走了房老师的这项工作。村里人都来到了徐远家里,房老师的门前自然会十分冷清。房老师会怎么想?难道真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还是有了徒弟出马,师傅就可以靠边站了。徐远的心里面有点说不清楚。

徐远从小就是个好孩子,没少被村里人夸赞,今天又给全村的人们写对联,他们的嘴上把徐远夸奖的更是天花烂坠,徐远都感觉有点飘飘然了。

“徐远写得对联比房老师写得好看。”寡妇郭毛女说得很直白。

“好看在什么地方呢?”徐远问道。

“不知道,反正就是好看。”郭毛女基本上是个半文盲,钢笔字也许还没有写过,不要说欣赏毛笔字呢?她根本说不出徐远写得毛笔字好在哪里。

“徐远是我们徐家的骄傲,也是咱们徐家沟村的骄傲。等到徐远参加工作了,到时候说不定还可以当大官。”一旁的徐茂德夸奖道。

“徐远你要记住了,当了大官可不能把徐家沟村的人们忘了,以后千万别像刘成斌,不知道当了个财政局的什么领导,连娘老子都不管,这样的大官有什么用。”常培富老汉站在人群中,说话的语气明显带有鄙视的成分。

徐远听了村民的夸奖和劝告感觉到有点脸红,赶忙说道:“我哪里能当什么大官呢?我以后就是一个教书的,用你们的话就是臭老九。”

徐远的解释对于村里人来说算是没有意义,在他们看来,徐远从小到大就这么优秀,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很有礼貌,长大后绝对不可以只当个教师那么简单,最起码也应该当个乡长或者书记什么的。

令徐远感到吃惊的是村主任徐茂才也亲自拿着红纸来找徐远写对联,徐茂才虽然是徐远的三爸,但是他也是徐家沟村最大的行政长官,难道他也觉得自己写得毛笔字不错嘛?能得到村主任的肯定足以说明自己的价值。

“我家侄儿子真是有本事,来,给三老子写好一点。”徐茂才把一张红纸扔了过来,然后掏出一盒金光闪闪的香烟,抽出几根扔给了窑里的男人。徐远说不会抽,也就没有接住那支烟。

马宝亮抽过好烟,自然知道这盒烟的价值,拿在手里放在鼻子上仔细闻了一番,然后叼在嘴上点着。一旁的徐茂德也点着烟,使劲抽了一口,问道:“这盒烟多少钱?应该很贵吧?”

徐茂才笑吟地说:“不算贵,十来块钱吧。”徐茂才的口气真是大了不少,十来块钱可以割二三斤猪肉,可以够一家人美美吃一顿,没想到一盒烟就这么贵。徐茂德的心里不住地计算着一根烟是多少钱,他最后算出来了,吃一根这样的烟比吃了一颗鸡蛋的价钱还要高不少。

徐茂才大体看了一眼窑里的人,笑着说:“提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村的退耕还林款拨下来了,今天晚上就给你们兑付,大家手里有钱了,就可以快快乐乐过一个好年。”

窑里人听到这个振奋的消息,他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钱真是个心理调节剂,在这个金钱统治人心的社会,没有任何东西比钱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了。

这一天仿佛过的格外慢,人们等待着手里接过那一沓子票票的时刻。等待的时间往往就会很漫长。徐远虽然也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但是徐远现在最关键的是坐了太长的时间,他的腰也酸了,屁股也坐不住了,可是还有人拿着红纸往来走。没办法,只能继续忍着,徐远可不想让村里人说自己考出去了,人就变娇气了。

徐远总算把对联写完了,太阳也渐渐落了。村里人赶忙吃过饭,就急匆匆来到村主任徐茂才家中。

晚上的会,村里人都来参加了,徐远也来到了会场,徐茂才让徐远坐在炕上。当然坐在炕上的还有各家各户的当家的,老婆婆老汉汉、婆姨女子、憨娃娃们站满了一地,他们个个脸上都流露着灿烂的笑容。窑里今天是格外的安静,只听见老汉汉们吧嗒吧嗒地瞅着老汉烟,窑里弥漫着呛人的烟雾。

“现在开会。今天会议主要的内容有两项,一是传达乡党委、政府对当前工作安排的指示精神;二是兑现退耕还林补助。”徐茂才坐在炕中间,右手夹着一根烟,左手拿着一个蓝色的小本子,眼睛仔细地瞅着上面记录的歪歪斜斜的字。

徐茂才说道:“首先传达精神。昨天下午我到乡政府参加了全体乡村干部大会,会上,乡政府主要领导对当前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主要有几下几方面:一是做好退耕还林补贴兑现工作。二是做好封山禁牧工作。这项工作我要说几句了,乡政府领导点名批评了咱们村,为啥呢?因为刘叔家的羊,我的意思是过完年后赶紧把羊处理了,你说了刘叔?”

刘志富老汉坐在炕栏上,嘴里叼着一根老旱烟,难为情地说道:“那群羊就是我的儿子,我舍不得。大不了那群狼崽子来了再叼走一只吧。”

刘志富老汉这么一说,村里人都很同情。徐茂才也不便于在说什么,他说道:“那你自己看着办吧,现在继续传达会议精神,三是做好越冬度春的工作。四是做好防火防盗工作。五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六是做好发展林果业、养殖业的思想工作,保证退耕还林的成果不反弹。”村主任徐茂才传达会议精神真简洁,基本上是干条条,听得村民不甚清楚。不过这对于全体村民来说还是求之不得,现在最关键的是想领票票,谁也没有心思听你念叨。

第一项会议内容很快就结束,下面就领取退耕还林补贴。徐茂才先向大家说了一下验收情况,当然他一再强调验收林木不是栽上就可以全部验上,而是还要看来年的成活率,今年能验收上去一千多亩林地,在夏庄乡也是最多的,这和村里的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来年成活率过关,剩余的林地也会全部验收。

徐茂才尽量把这个道理给村民讲了个清楚,村民现在也都能接受,因为他们都知道张家河村的退耕还林地人均还不足三亩,这比起徐家沟村全村人均十来亩相差的不是一丁点。他们现在已经扫除了对徐茂才和徐平承包山地的不满情绪,他们觉得能有徐茂才这样实干的领导,算是徐家沟村人民的福气。

为了能让村民增强对金钱的欲望,徐茂才直接把将近二十万元的现金摆放在炕上。徐茂才敢保证,徐家沟村从来没有一个人亲眼会见过这么多的现金。

这真是让徐家沟村的人们开眼了,打娘胎下来后,做梦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可是今天的的确确摆在自己的面前,虽然这些钱不是属于一个人的,但是看看也是觉得很过瘾的。

兑现补助进展得很顺利,马算盘子早已经根据每家每户的人口计算出了面积,然后计算出了补助金额。退耕还林真是个大好事,徐家沟村退耕补助最少的户就是三口之家的徐茂成家和王霞霞家,但是他们也领到了五千多元钱。徐茂成虽然最后给徐平栽了几大片林地,按照原来商量应该是徐茂成来领补助,但是徐茂成坚决不领,天底下还哪有父亲挣儿子的钱的道理呢?

领到钱后,每户人家的腰包就鼓了起来,都成了有钱人。当然最鼓的人是徐平,扣除给村上的百分之二十,加上村上分配的亩数,一下子就领到一万多元钱,他摇身一变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