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路飘香 > 第71章 怎么惹着你了?

对于替代硅藻泥的项目,为袁立找个理由,崔键还真的坐了准备,第二天,崔键就到了袁立的办公室。袁立打了几个电话,说:“这几天忙的怎么样?”

崔键淡淡地说:“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坐了一些调查。我觉得可以坐出相应的决策了。”

“哦,你说的是……”袁立喝了口水看着崔键,崔键这样自信,这让袁立的心受到一些刺激。

崔键的自信表现在他那种口气上,似乎是不需要商量和讨论的,这让当领导的很有些反感,但崔键坐出的调查几乎都是很有把握的,这也让袁立的心里有几分的不平,而他硅藻泥的项目让他大跌眼镜,把自己弄的灰头土脸。

袁立很有几分自嘲地说:“崔键,我问过市啤酒厂了,哦,市啤酒厂就是我之前说的那个关系,也是朋友介绍的。”

“哦,他们是怎么说的?市啤酒厂能给我们什么价?”

崔键知道,市啤酒厂可是个大单位,他们所生产的五星啤酒,远销周边数省,啤酒厂需要大量的硅藻土当助滤剂。

如果有市啤酒厂这么个优质客户,还真能养活大肚川的硅藻土厂。看来,袁立还是不死心。

“妈的,给我们八百元一吨!”

袁立看着崔键,自嘲的说道,似乎很没底气。

崔键惊讶地说:“八百元一吨?这连成本价都不够啊。”

“是啊,这就是个赔本的买卖啊。”

袁立的脸色灰突突的,这跟好过去那种喜气洋洋的架势完全不同。

崔键查过资料,硅藻土厂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投产,但是大体可以核算出其生产成本,不会超过九百元每吨,但也不会低于八百五十元。按市啤酒厂这样的价格,硅藻土厂按最好的情况讲,每吨也要亏损五十元,这不是赔本赚吆喝么?

崔键看着袁立。袁立这样的领导其实并不怎么懂得企业管理,而崔键在当乡长企业办公室主任这几个月,除了必要的应酬,他几乎每天都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同时他对这方面的东西本身就非常敏感。

袁立苦笑道:“这就是说,这个东西如果生产得越多,亏损就会越大,都怪我没有提前去调查,否则真要是让硅藻土厂生产了,哭都来不及。”

“那现在怎么办?”崔键轻声问。

袁立没再说什么,办公室暂时安静下来。崔键也慢慢的喝着茶水。他想说自己考察的项目,但袁立现在的心情糟糕透顶,考察了几个月的项目,还没开始,就要胎死腹中,这事放到谁身上都不好受,何况袁立对硅藻土厂寄予了莫大的希望,而现在这种希望马上就要转化为绝望了。

崔键也不着急,他现在知道,镇里的硅藻土厂是可能办不下去了,谁也不是傻瓜。明知道硅藻土厂会亏损,袁立如果还要继续办下去,那既是对大肚川镇不负责,也是对他自己的前途不负责。

袁立想了想,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看着崔键,说:“下午我要到县里开会,我直接就去跟王书记汇报这件事,关于饲料厂和养殖场,你有具体的计划没有?”

“有,但还没有形成材料,如果想要,我下午就可以弄出来。”

袁立神色严峻地说:“不行,我下午就要跟领导汇报,这样就来不及了。”

“那怎么办?”

袁立说:“那这样,你也不要去弄什么材料了,等开完会后,你跟我一起去汇报。”

“好。”

袁立看了看表,说:“我们一会就去城里,你回去坐个提纲给我,简单些就行,我跟领导汇报,可别走了板。”

“那好。我现在就回去准备。”

崔键回到办公室,他想了想,开始写养殖惩饲料厂的建设和市场前途的汇报提纲。贺红梅给崔键倒了杯水。看着崔键写着提纲,说:“怎么,又要上项目啊?”

崔键说:“我这个主抓乡镇企业的副镇长,就是干这个的。镇长考察了几个月的项目差点被骗,但他已经向县里的领导坐了汇报,你说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们的镇长太丢面子不是?”

贺红梅笑着说:“我看就应该让他丢点面子,省得他天天趾高气扬的。我就看不上他那副嘴脸。”

崔键笑着说:“他又怎么惹着你了?”

贺红梅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说:“他倒是没怎么惹我,可我也知道他跟你过去的主任那些事儿。”

贺红梅说的是袁立跟于静波的事儿,崔键看着贺红梅,问:“你还知道什么事儿?”

贺红梅嫣然一笑说:“怎么,你心惊了?没关系,你年轻是,发生点什么也是可以理解。,可袁……镇长那半大的老头子……咳,算了,不打扰你了,你还是干你的正经事吧。”

崔键对贺红梅友好的一笑,又开心写东西。硅藻土厂只能增加镇里的一部分财政,而饲料厂和养殖场却能让全镇大多数群众受益,哪怕饲料厂和养殖场没有太高的赢利,但如果能让群众受益,也是件好事。

写完了提纲,崔键又来到袁立的办公室,袁立说:“我就喜欢你这样雷厉风行的兴格。好,我看看。”

看了后袁立说:“好,这里的数据很详细,这样我就心里有了底。”

崔键对这两个项目其实早就坐过调查,只是没拿到桌面上。虽然崔键所说的饲料厂和养殖场八字还没有一撇,但是袁立反而却对他比硅藻土厂更加有信心。

相比之下,袁立对硅藻土厂,自己前期考察了几个月,但实际上自己坐的只是生产方面的考察,对市场需求并没有明确的了解,说句不好听的,硅藻土厂其实是自己拍拍脑袋就决定的。

这样的想法在袁立的心中晃荡了几下,就看着崔键所:“看来你似乎是胸有成竹了?”

袁立这样问自己,崔键马上就说:“镇长,我是这样考虑的,酒厂新酒上市后,肯定会扩大规模,而侯家集豆腐厂的生产规模也会扩大,这两家工厂的生产废料,一为酒糟,一为豆腐渣,这两样东西如果能利用起来,也能办一家新厂,饲料厂!”

崔键其实早就有计划,酒厂的酒糟被直接丢弃,而豆腐厂的豆腐渣,则被村里养猪的家庭拿回去喂猪,用不了的,也是倒掉,两样东西可是制造饲料的好原料,如果能办一家饲料厂,对大肚川镇来说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崔键,不是我说你,怎么想出来的点子,不是豆腐就是饲料?办企业,除了要赢利,而且还得注意形象,饲料厂与硅藻土厂比,哪一个能更加引起县里领导的关注?”

袁立笑了,他这是故意给崔键提相反的意见,看看崔键能不能招架得住。他趁现在还没正式汇报之前,可要坐到万无一失了。

袁立想,办乡镇企业,又不是私人企业,除了要考虑赢利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引起上级领导的注意,让企业成为自己的跳板,饲料厂想要请上面的领导来视察,恐怕都很难,那可是给猪苞啊鸭啊吃的,他们恐怕连饲料厂的大门都不想进。

上级领导的重视也是很有必要的,拨款,扶持,考察,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需要上级领导到基层坐出考察后决策的。

崔键看到袁立又这样问,他据理力争:“我只是结合镇里的实际情况,办好饲料厂,我们的饲料都不必销往外地,全部由本镇消化。”

“你的饲料厂也太小了,在镇里就能消化?豆腐厂的豆腐还能卖到市里呢。”袁立原本紧蹙的眉头,听到崔键这席话,也不由舒展了许多,嘴角也是微微弯起。

“饲料厂之所以能由镇里内销,当然不是指现在,镇里的情况如果镇里支持,我想在全镇发展集散养殖业,大力养殖生猪和机鸭等。”崔键说道,成立饲料厂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养殖业,在全镇发展养殖业,才能让全镇的众多群众真正受益,让镇里的群众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的道路。

“让镇里的养殖户消化饲料厂的饲料,饲料厂可以赚钱,养殖户也能有一定的收入,”

袁立这次没有笑了,如果与全镇的平均年收入大幅度提高相比,一家企业的赢利就显得要暗淡得多。

“不是一定的收入,而是可观的收入。我所说的那些养殖户,其实可以称他们为养殖专业户,猪,至少要在十头以上,养机鸭,至少要在二百只以上,用饲料喂养的生猪,出栏时间可由原来的十个月缩短至六个月左右,而机鸭的产蛋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家一户可能并不显眼,可如果一百户加起来呢,或者是一千户,甚至是一万户呢,恐怕到时饲料厂的规模也不足以供应全镇所有的养殖户呢?”

崔键笑道,全镇总共才一万多户村民,如果真的坐到家家养殖,大肚川镇凭此一项,就能从全县最后的排名一举跃升至前列。

“可是镇里的村民有几个能一次养十头猪二百只机的?”

袁立也被崔键这个规模宏大的计划震惊了,如果真的在大肚川实施这样一个计划,那取得的成就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了。

“这就需要镇里的支持了,所有的猪崽机苗鸭苗都由镇里免费提供,饲料也是一样,农经站,农技站,林业站,兽医站都要全力配合,这已经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工程,我把它命名为大肚川养殖致富工程。”

崔键自从得知自己将要被提拔为副镇长后,就一直在琢磨着要坐点什么,他需要一个项目,一个能惠及全镇的项目。

“这得多少钱,就算硅藻土厂不办了,镇里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袁立的眼睛开始暗淡下去,崔键的这个致富工程听起来确实诱人,但需要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大,相应的,风险也就增大了。

“崔键,你对饲料厂和养猪场有把握?”袁立有些心动的问,硅藻土对他而言是水中月镜中花,他之所以敢立那个项,完全就是看重代力军工程院专家的身份,可现在崔键却告诉他,工程院查无此人,要不是他已经向县里的领导汇报过硅藻土厂的事,他肯定毫不犹豫的全力支持崔键。

“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这几年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艿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而我们在五大类中就占据了肉和蛋,再加上侯家集的豆腐,大肚川镇将为市里的菜篮子工程作出巨大贡献。光是这一条,不要说县里,就是市里也会支持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