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个房间里,李秀英喝了正气水后,整个人感觉好多了。

“建军他爹,你刚才怎么不跟雪梅说我们明天要去找工作?”

站在窗前的沈国标看着外面漆黑一团的天空,心情复杂。

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转过身来,然后走到椅子边上坐了下来。

“还是不要说了,城市里要的人都是有文化的,像我们目不识丁的,找工作很难,等明天去转一转,看能不能找到干粗活,再跟孩子说。”

梁雪梅刚收完菜,正在播种,豆芽叽叽喳喳个不停。

“豆芽,你刚刚说什么?我公婆正商量着在城里找工作的事?”

“是啊。”

梁雪梅的脸上表情非常丰富,一来豆芽能知道别人的事,二来是担心公婆。

豆芽接着说:“庄主,你就别乱想了,我的法力没那么强,我会知道你公婆的事,也是因为你的孝心和强烈欲知力。”

梁雪梅半知半解,但她相信豆芽所说的,并问:“豆芽,你还知道什么?”

“不知道。”

梁雪梅无奈,只能离开空间,去敲公婆的门。

“爹娘,你们睡了吗?”

正睡不着的沈国标夫妇听到梁雪梅的声音,赶紧回答,“还没呢,你进来吧,门没锁。”

由于时间太晚,怕打扰二老休息,梁雪梅开门见山的说:“爹,你们是不是想在城里找工作?”

沈国标和李秀英一怔,没想到梁雪梅会猜到,不过,想到她能做出美味的烧烤,还利用它们挣了那么多钱,而且他们又突然大包小包的带过来,能猜也不奇怪。

“是的,我们打算明天到附近转一转,看有没有合适的活?”沈国标如实的说。

梁雪梅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痛苦,想着二老在家的一切,知道正处于矛盾与无奈中。

“爹娘,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们肯不肯?”

听到梁雪梅有想法,沈国标夫妇仿佛看到了希望,急说:“你快说,只要不让我们闲着,做什么事都可以。”

“我们不如卖早点。”

“卖早点是什么?”李秀英不解的问。

梁雪梅解释着,“就是早餐,这里的学生多,加上我之前卖烧烤,积攒了点人气,卖早餐肯定比在外面打工强,只不过要早起而已。”

“早起我们倒是不怕,但是,雪梅,你想过没,早餐一碗白粥一点咸菜,能挣几个钱?”有厨房经验的李秀英。

梁雪梅笑着说:“不,我们不只是做白粥,要做就做营养早餐,比如红薯馒头,各种馅的包子。”

“那也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开个饭店,反正你的厨艺好,做的菜好吃,来吃饭的人肯定很多。”不知何时进来的孙佩佩插话。

她是见梁雪梅许久没回房,才出来看看,正好见到隔壁房的门开着,里面传出雪梅的声音,才进来的。

李秀英赶紧把孙佩佩拉到床边坐下来。

她不是有意要讨好,而是人家让他们白住在这里,真是难得的姑娘。

“雪梅,佩佩说得对,我们就开个饭店,你教我做饭,至少比卖早餐强。”

梁雪梅摇了摇头说:“不行,这里的饭店有好几家,已经饱和,再说了,就算我们能以手艺吸引顾客,但会引起同行的嫉妒,肯定会出事端,我们又没人脉,到时肯定白干了,还不如卖早餐积少成多。”

这是她前段时间的生意经。

大家都陷入沉思头,整个房间安静下来,都在为怎么做才好而沉默。

沈国标率先开口,“我觉得雪梅说的有道理,就做早餐,明天开始。”

“明早不行,你们先休息,等明天下午我们一起去市场买了蒸笼等所用的工具,做两天试试,利用星期五卖烧烤做个宣传。”

“还要等到星期五,太长时间,不行,后天开始做生意,我们可以少卖一点。”李秀英说。

她憋屈了这么长时间,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干一场,风光回家。

最后,梁雪梅答应了。

他们都在聊卖早餐的事,梁雪梅已经忘了把沈国标他们是她公婆的事告诉孙佩佩。

第二天梁雪梅五点就起床,先去熬粥,刷牙洗好脸后,李秀英起床了。

她看到梁雪梅时,一愣,接着说:“雪梅,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起这么早。”

“娘,我已经习惯了,你去睡吧,等会儿我们上学时,我再叫你们。”

“我也习惯早起,睡不着,想着早起给你们做早餐,没想到你更早。”李秀英说,“对了,在哪里买菜,你们爱吃什么菜,我去买一些。”

梁雪梅正要出去买菜,就把婆婆带上。

反正已经决定了,公婆在家除了卖早餐外,就是给她们做三餐。

然而,除了梁雪梅外,其他三人根本就等不到晚上,大中午的,顶着烈日去买蒸笼等工具用品。

至于发酵粉是梁雪梅从空间买回来的,当然,她的解释是暑假去找沈建军时买的,根本没人怀疑。

下午放学,和孙佩佩急着做馒头包子。

刚好沈国标把家里剩下的红薯和芋头都带来,梁雪梅就做了红薯馒头。

红薯去皮切块蒸熟压成泥备用。发酵粉和白砂糖混合加入适量温水酵化,然后加入面粉中,揉成面团。

接着,把面团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红薯泥后,两份面团发酵一个小时后,把它们拿出来揉一揉擀成长形,红薯面团在下白面团在上,从底部往上卷起来切成一小团。

然后把它们按扁如同包子般包起来,多卷几层次,螺旋状越明显,接着把它们放进蒸锅,盖上锅盖放进灶锅里,不烧火二次发酵二十分钟,最后大火烧开蒸十五分钟再焖五分钟就可以出锅。

看着红白相见的馒头,孙佩佩兴奋的叫起来,“太棒了!雪梅,快看,这是我做的馒头。”

她是第一次做馒头,就像采了蜜的蜜蜂翩翩起舞。

李秀英的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也是第一次做这种馒头。

以前,在妯娌们的游说下做过白馒头和菜包,像红薯馒头连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