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扶君上相 > 第二百八十三章 筹善款

“您要注意身子,夜里被子可得捂好了。”

何南枝对娄传术的影响很好,听他说自己因着凉咳嗽,心中不免也有些担心,上了年纪,这点小事都不能当做小事了。

“恩。”江安生听何南枝如此道,也应道,“是要盖好。”

他二人说完,赵佑新和宋卿玉也开始了关心,但这俩人的关心,他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毕竟着凉这是一说辞,哪是真的,只是他瞧着江安生和何南枝这两人,心道,太般配了,这模样简直就是夫妻俩一唱一和,只不过寻常夫妻是夫唱妇随,她二人是妇唱夫随。

也挺好。

“好好好,老夫一定盖好,免得你们担心,年纪大了,听着你们关心老夫这个老头子心中也十分欢喜哈哈哈。”

他现在这个年纪,对于朝堂的事情渐渐不感兴趣了,反而那些亲情之类的,更让他觉得有意思。

“对了,佑新,老夫这太师位置你什么时候撤了,你先在位置也挺稳当的,老夫现在想歇息了。”

说着,夹了一块肥瘦均匀的红烧肉进了嘴里。

“您要离开朝堂?”

“可不是,老夫这大半辈子都耗在了这朝堂上,现在就想想想清福。”

娄传术笑着应下。

“可,朕舍不得……”

“哎,这两位都在,有什么舍不得的?说的好像老夫要辞离人世了一般。”

娄传术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将其打断了。

“朕不是这个意思,只是……”

娄传术从小便叫他读书写字,在争夺皇位之时,娄传术也屡屡帮助他,还为了稳固他的位置,尽心尽力帮他培养人才,都说帝王无情,但他有。

“好好好,大不了以后老夫时常来看看你好了,都是做皇上的人了,怎么还很小时候那般。”

一想到赵佑新幼时憨憨又十分爱哭的模样,娄传术就想笑。

赵佑新听后,脸色微微发窘,他小时候什么德行,他自己最清楚,也知道娄传术口中说他小时候时自己是个什么形象。

宋卿玉也想起赵佑新小时候,面上一阵嫌弃。

“皇上小时候什么了?”

何南枝瞧着赵佑新脸色不太对,悄悄探过脑袋问江安生。

“听闻,皇上小时候特别爱哭,简直就是个爱哭包,而且十分粘人。”

她问他,他便老老实实答了。

何南枝一听,瞧着现在黄袍加身颇有威严的赵佑新,真有些难以想象。

“不会吧,不过,这样一说到挺可爱的,可惜你小时候,我怎么逗你你都不哭。”

被她这样一说,江安生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何南枝以前在他这里可嚣张了,虽然现在也嚣张,他只庆幸自己小时候没有赵佑新心灵那样脆弱,若是自己被她手劲打哭了,他往后怎么树立丈夫的威严。

不过,他好像忘了,他现在这样,在她面前也没有威严可说,还不是她一个眼神自己就闭嘴了。

“老师,您想离开就离开吧,朕不强求您。”

他可是想起了,娄传术年纪大了,现在活像个老顽童,他敢笃定,如果他不让娄传术离开朝堂,他能当着这里所有人的面,把他小时候的令他羞耻的事情全部都抖出来。

“恩,佑新大了,知道体谅老师了哈哈哈哈。”

娄传术听他同意,仰头开心得大笑。

“……”

他怎么感觉这里一个个都欺负他,他可是皇帝!

可谁叫他黑历史太多,智商也不够高。

五日后。

南莲阁新款出来,激动地几个黍朝的贵人抓紧了抢。有紫金卡的,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得了这衣裳的人自是高兴,不单单是买到这样好看的衣裳,也赚足了面子,能买到这批限量新货的都是京城有头有脸之人,更有甚者,不同款式各买了一套,瞧得让那些买不起或者是有钱买却没抢到的人心中冒酸泡泡,但只能等下一批。

因为何南枝放出话来,在南莲阁购买一成的价格会成为捐赠芈州等地的善款,既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衣裳又可以做善事,得到一个善良的美名,如此一举两得,不禁让南莲阁的口碑变得更好了,赚到利润也并没有因为交了一成善款比以往少赚,反而有些涨。

一些商人看到此商机,也纷纷照做,这可把赵佑新乐坏了,原本干瘪的国库都开始丰盈起来了,想着,江安生这一家人都是他的福星。

何南枝已经自动被他归类为江安生的一家人了,想着,他这个腹黑工部尚书想要的东西定是有能力得到的,更何况,是一个女人。

趁着这热度高着,赵佑新又在朝堂中做了一次拍卖捐款,就是让每一个官员拿出自己的收藏品,然后拍卖。有了帝王的压力,官员们不得不拿出自己的藏品,也不得不花大价钱买对方的藏品,哪怕自己的收藏爱好不一样,也得买。

但赵佑新照着江安生方法,给了那些官员每人一个甜枣,就是放假五天,可以让他们旅旅游,缓缓大出血的心情。

搜刮完朝廷命官还不够。想着,官员是和赵佑新比较亲近的,那些富得流油的富商也自然不能放过。

第一个下手的对象便是南莲阁。

南莲阁十分爽快地捐出了六万两,其中三万两是江孟氏捐的,虽捐的和何南枝一样多,但是何南枝现在是没几个钱了的,江孟氏手里有的是。

江家现在是江安生在一条船上的,江安生好了,江家才会更好,三万两,她们出得起,照着南莲阁这个利润,没几年就能赚回来。

京城的富商见南莲阁出了这么多钱,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捐这么多,都纠结着银子多少。

可他们这一纠结,酒错过大好的机会——赵佑新下令说何南枝一介商贾却心系百姓,封她县主之位。意思是说她捐钱积极,捐的多,所以赏她。

这件事,是在江府的时候就定下了的,可他们不知道啊,个个在家中抱着心脏喊后悔。

县主啊,可不得让他们士农工商排在最末尾的商人后悔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