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邪帝强宠:至尊狂后千千岁 > 第146章 他是谁?

接近响午,繁华富庶的京内四周嘈杂,护城河穿城而过,湖面之上,乌蓬小舟随波荡漾。

“福安”酒楼。

二楼最为偏僻的雅间内,那靠窗位置,一名黑色缎锦衣公子手着酒盅。

“三弟不知二哥这是何意?虽有其人,只是那人久不出山,贸然散出消息只怕……你我担待不起啊!”三王子收回目光,放下酒盅,眉间隐隐担忧。

大王兄这根骨头已经够难啃的了,倘若因为造谣……在竖立个敌人有弊而无一利。

“三弟只需把消息放出去,然后在大王兄耳边吹吹风,后面的事二哥自有主张。”百里.亦殇回首淡笑。

“哎!”三王子秀眉浅蹙,眸光横睨,叹了口气:“也罢!不过二哥,大王兄近日似乎有意疏远三弟,不知是不是知道了什么,倘若现在去谏言,只怕会引人怀疑。”

“待消息散出,四王弟那边会有动静,你只需静观其变,把利与弊说与大王兄听,他是个明白人,定不会袖手旁观把有利于自己的人推对面去。”百里.亦殇眸光清透如水。

“三弟实在想不明白二哥的用意,莫非你想让人假冒莫公子?”三王子沉吟片刻,颔首疑问。

“既然已知,又何必一问?”

百里.亦殇扫一眼桌上小菜,笑容愈发明媚好看。

“他是谁?”三王子俊俏清秀的脸庞展现出一股八卦的气息,眸光横睨。

“不告诉你!”百里.亦殇直视他,面容温润谦和,仿佛被一束暖光包裹。

三王子感觉自己出现了幻觉,他的二哥,他的二哥一向冰冷高贵,行事干脆利落,杀伐果决,一年四季都不会笑一下。

怎么地,今儿个……提到一名男子,那么……温柔呢?

怎么看,都觉得他二哥这表情就像“思春”。

莫不是……想起一个正常男人不近女色,他也有那方面的怀疑。

莫非……

“二哥你莫不是真有断袖之癖吧?”

这话一出,百里.亦殇脸色黑的能滴出墨汁,那幽色如野狼般的眼神让三王子即刻噤口,缩了缩脖子。

“本王很正常,三弟,时间不早了,行事小心,若真有一丝不通常理,必要之时立即抽身,万不可以身涉险。”百里.亦殇交代,携手拿起桌面上的蓑衣,起身离开。

“知道了二哥,三弟自有分寸,一路小心。”三王子望着他离开,随后目光飘小窗外面,欣赏溪流河上的画舫小舟。

二哥这盘棋子这次似乎下的很大,不过他最好奇的是二哥在意的那名男子,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让万年的铁花开花。

……

百里.亦殇出了客栈,交代了小奴几句,便直接回了府,毕竟这丧事还得继续。

在灵前,他把楚离给他的信在烛火上烤了一下,烧为灰烬。

宫内。

王上对宫外面的事情了如指掌,不过就算是千里眼也有疏于遗漏之事。

比如……半月后,有人告御状,告到了四王子底下手里,而要状告之人便是大王子手下的礼部尚书。

听说这礼部尚书的老家亲戚,仗着礼部尚书这个官在京中当差,无法无天,强抢名女,弄得峰城民不聊生。

官官相护,当地百姓哭诉无门,只能携手上京告御状。

“王上,如此人神共愤之事,万不可轻易盖过,不然有失民心啊!”说话的是户部侍郎,看起来大约三十来岁的壮年男子。

他是四王子身边的人。如今抓到一个痛踩大王子的机会,那是万万不能放过的。

“王……王上,臣冤枉啊!臣有敲打峰城老家的人,他们万万不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一定是……一定是有人想陷害臣啊!”礼部侍郎叩首,言辞狡辩。

户部侍郎冷哼了声:“索顿大人,你说有人陷害你?那三日前有一名老父登你府门讨要说法,差点被你们打死这又是为何?”

“一个乞儿,登官门要饭,本官以礼相待,谁知这乞儿趁机非礼我府中丫鬟,被管家赶了出去,这也有错?”礼部尚书挺直腰杆。

“众所周知,街头乞丐蓬头垢面,可从没见过布衣整洁的乞丐,索顿大人若还想抵赖。王上。臣请旨,证人就在宫门口,还请王上准许入殿对峙。”户部侍郎单膝下跪。

“……”本以为是场小打小闹,说几句就过去了,谁成想,竟发展成这样,王上就算有千万种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包庇。

证人入殿,矛头全部指向礼部尚书,就算他想辩护,也百口莫辩啊!

眼看礼部尚书就要完蛋,矗立于臣首的大王子终于按捺不住,上前一步:“父王,此事疑点多多,听信一面之词只怕不能公正,若不然把索顿交由刑部主审?”

索顿是个人才,本就是他给王儿的,倘若就这么没了,也着实可惜,王上沉思片刻,刚想准许。

谁知竟然有人敲登闻鼓告御状,震耳欲聋的鼓浪声使朝堂上一阵喧哗。

大王子内心突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登闻鼓一响,必有冤情,一国之君必亲自审理。

“何人击鼓?带上来。”

“是。”旁边的内官赶紧出去把击鼓鸣冤人带上殿。

只是……这人是不是有点多?

本来宽敞的大殿,被一群老百姓站满。

“……”王上不可置信的眼神,询问办事的内官。怎么带这么多人进来。

内官在他耳边道了道,这三十个人还不算多,击鼓鸣冤的人还有五十人没有带上殿。

“……”一大清早的,这究竟是个什么事儿?王上内心郁结,瞪了瞪下面跪着的礼部尚书。

那眼神似乎在说,这些人最好不是来告他的,不然……

礼部尚书脖子缩了缩,这群告御状的人,有一些,他都认识,是峰城的父老乡亲。

果不其然,得王上允许,带头的百姓声音哽咽,状告的是礼部尚书家仗势欺人,强抢民女。

想起这人心惶惶的日子,一时之间朝堂上一片哭泣,王上扶头,感觉一个头两个大,内官察言观色一顿呵斥。

如同菜市场的大殿才归于平静。

此事审问了很久,往日早早下朝的官员今日拖到了响午才施施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