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状元 > 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

偏厅也刚刚才收拾好不久,以至于下人连热茶水暂时都无法送上来。

沈溪问了李衿关于商会经营方面的事情。

李衿显得很自信,容光焕发,款款而谈:“……老爷到底曾在闽粤为官,之后老爷又在江西、湖广做官,当过三边总制,现在又以帝师之身任兵部尚书,地方官员知道我们有老爷撑腰,都不敢开罪,生意做得顺顺当当。”

“这几年下来,我们商会的生意除了老爷指定的两广和江西外,还扩大到浙江和南直隶,甚至连四川和陕西等地都有了我们的生意。一切多亏姐姐操持,毕竟姐姐见识过大场面,生意上的一切事情她都能处置得游刃有余,贱妾只是在她身边打个下手,打理些账目罢了。”

沈溪点头赞许:“我知道惠儿很好,但你也不必自谦,你出身大户人家,家学渊源,有些地方,怕是你姐姐也不如你。”

李衿显得很羞涩:“姐姐才是经营的行家能手……听说姐姐以前打理汀州商会,把生意做到福建全省,甚至江西、浙江和南直隶也开始布局,只是那时没有官府撑腰,所以最后整个商业帝国才会崩塌。”

沈溪脸色略微一沉:“这年头,没有官府中人撑腰,生意的确不好做,你们李家也是因为得罪权贵,才有后来的分崩离析,当初汀州商会也是因此而没落。”

李衿听到这里有些伤感,不过她很快便振作起来,望着沈溪道:“现在有老爷撑腰,商会经营蒸蒸日上,不日便可以做到京城……”

“错了!”

沈溪摇头道,“此番让你们回京,不是让你们回来开辟新的天地……京城这边权贵多,生意不好做,稍有不慎便会亏本,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你们回来后,除了遥控南边的生意外,其余时候就过一点平静闲散的生活,养花弄草,我有时间就会过来,把这里当作半个家……作为家,最重要的便是人气,赚钱多少,那都是小事。”

李衿点点头发出“哦”的一声,随后俏脸便红了起来,沈溪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她想起了什么。

恰在此时,惠娘从后院过来,进到房间向沈溪行礼。

沈溪站起身问道:“泓儿睡下了?”

惠娘微微颔首,目光中有些哀怨:“这孩子从小身体便不怎么好,两岁多才会走路,如今三岁半说话也不利索,真怕他将来……”

说到这里,惠娘有些悲伤,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沈溪揽过惠娘的纤腰,轻声安慰:“放心吧,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他都是我沈溪的儿子,沈家的未来要靠他发扬光大,我不会亏待他,更不会亏待你们姐妹。”

“老爷!”

李衿听到这话,很是动情,忍不住依偎在沈溪另一侧的肩膀上。

一番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来到京城,第一时间便见到沈溪,还得到丈夫如此关怀,像李衿这样身世凄苦的女孩更觉得这份情感弥足珍贵。

沈溪笑道:“惠娘,你别多心,回头找大夫给泓儿诊病,看看如何调理身体,你这个母亲在他身边多照顾,我再请名师为他启蒙,将来才好撑起沈家门楣,不辜负你对他的栽培。”

惠娘摇头:“老爷,泓儿怕是享受不到你的荫蔽。”

“说什么傻话呢?”

沈溪正色道,“你们的名分,迟早会定下来,难道能这么一直拖下去?别多想,安心留在京城生活,我这次回京当官,几年内不会有变动,就算真有什么意外,你们也会留在京城,不需要再四处漂泊无依。”

……

……

沈溪跟惠娘和李衿一起用过午饭。

菜式很简单,大米饭就着两个素菜,再有一个黄瓜皮蛋汤,非常的清淡,这也跟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惠娘在汀州府生活多年,之后又在广州生活,对北方的饮食不太熟悉,这次带来的人,也都按照她跟李衿的口味搭配三餐。

沈溪虽然常年在北方居住,但也更偏向南方口味。

一顿饭结束,沈溪怜惜惠娘和李衿鞍马劳顿,让她们好好休息,缓过神再说,而他自己则打算先回兵部一趟,等天黑时再回来。

沈溪亲自送二女回到房间,然后离府步行来到兵部衙门。

王守仁看到沈溪,有些着急地道:“沈尚书,之前刘公公来兵部找过您,您不在,他等了些时候才离去……是否有着紧事?”

沈溪摇头:“刘公公来,多半是为此番宣府大捷之军功,想让兵部这边出面为前线将士请功……此事兵部最好不要掺和进去,既然内监越俎代庖,我们没事去凑什么热闹?”

王守仁皱眉:“刘公公到来,有可能是受陛下差遣,沈尚书最好还是问问究竟是什么情况。”

“不必了!”

沈溪摇头道,“但凡涉及将士军功,我一律不会过问,刘瑾想怎么奏请随便他……吩咐下去,兵部上下不得就这件事发表议论,也不得附议,所有事情都要听从指示,谁若强出头,出了问题我就推他出去顶缸。”

王守仁领命而去,沈溪回到自己的办公房,发现案上堆砌的公文不多,也就是说他上午没来兵部,其实没什么影响。

由于平时沈溪需要在兵部和军事学堂两边走,要去哪边,根本就不需要跟谁打招呼。

以前兵部尚书最要紧的事情,便是每天上朝面圣,参议军机,平时兵部事宜都由下面的属官负责,并非每件事都要沈溪亲力亲为。

一把手总领全局,副手分管事务,具体到兵部则是左、右侍郎分管差事,负责做实事的则是下面的官员,比如兵部各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任何时候,机关单位都是这种规矩。

沈溪把公文大致看过,这些公文不需要交给内阁和司礼监批复,跟朱厚照所定基本国策精神吻合,兵部可以处置所有涉及军队之事,不需要其他衙门插手,直接向皇帝负责。

沈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把手头公事处理完毕,这还是他不放心把一些事情交给下面人处置亲自作出批复的情况下。

就在沈溪无事一身轻准备离开时,司礼监秉笔太监戴义带着一份公函前来,见到沈溪后如释重负:

“哎呀,沈尚书,总算是见到您人了……之前咱家跟刘公公来见您,无缘将这份有功将士的名单交到您手上,现在好不容易碰上了,您不是给批复一下?”

沈溪笑道:“戴公公客气了,本官只是兵部尚书,这种请功奏本,本官可没资格批复,直接请陛下朱批即可。”

“总归还是需要兵部同意不是?”

戴义脸上满是为难,一看就知道是被刘瑾强迫,期期艾艾地道,“这奏本若不过您的手,怕是不合规矩……还是请沈尚书留下墨宝吧!”

沈溪笑容转冷:“本官乃兵部尚书,若这是兵部公文,本官题名理所当然,但实际上这却是刘公公以司礼监名义向陛下请功的奏本,根本就未经兵部审勘,却要本官署名,是否强人所难?”

戴义面对强势的沈溪,脸上尽是无奈的笑容,叹息道:“唉,沈大人,您别看咱家如今是司礼监首席秉笔,但情势并非几年前,咱家只是奉命行事,你就不要刻意为难好不好?”

面对言辞恳切的戴义,沈溪没有拿腔拿调,抱拳道:“戴公公的苦衷,本官可以理解,但本官的难处也望戴公公理解……戴公公将本官的话带给刘公公,让他知晓本官的立场,这次为前线将士请功之事便完全交给刘公公了,本官和兵部不会过问,出了事情也由刘公公一力承担。”

“这……这能出什么事?”

戴义一脸茫然,诧异地问了一句。

沈溪打量戴义一眼,心里清楚这个老狐狸正在跟他装糊涂,当下道:“有些话,本官不方便直说,若戴公公不清楚,大可回去问刘公公,本官有重要差事做,恕不能多陪,告辞了。”

说完沈溪转身便走,戴义没有阻拦,他知道拦也拦不住。

等戴义拿着奏本回到司礼监,正想如何应对,刘瑾从他的办公房出来,打量一眼,皱眉问道:“怎么样,兵部那边已联名了么?”

戴义走过去,心虚地道:“刘公公,沈大人是怎样的脾气您还不知道?不管奴婢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肯在上面落名,实在没辙,奴婢只能回来跟您通禀。”

刘瑾怒道:“没用的东西,这点小事都做不成,朝廷养你等何用?”

戴义一脸苦涩,强忍泪水解释:“刘公公,话不能这么说,咱家过去也曾为朝廷做出过贡献,您要是觉得非要兵部联名不可,不妨亲自前往,您地位尊崇面子也大,咱家过去实在不顶事……沈大人深得陛下信任,在朝如日中天,怎会看得起咱家这样的小人物?”

刘瑾冷笑着打量戴义,问道:“怎的,咱家说你两句,莫非你还有什么意见不成?”

“不敢。”

戴义低着头,情绪低落地道,“有些话不吐不快,怕是兵部那边对此次宣府地方功劳勘定结果有异……现在沈大人不肯在刘公公您的奏本上落名并非什么大事,就怕兵部回头再上一份奏疏,结果跟您的不一样,那就麻烦大了!”

戴义的话,让刘瑾眉头皱了起来。

戴义继续说道:“看这架势,兵部那边似乎不愿善罢甘休,刘公公莫要忘了,陛下对沈大人以及他领导的兵部那是完全的信任,沈大人的话,哪怕没有道理,陛下那边也会听得进去……”

“够了!”

刘瑾抬手打断戴义的话,怒气冲冲地道,“沈之厚有何德何能,居然能让陛下对他如此信任?”

“这件事,咱家已决定,就不劳外人说三道四了。传咱家的话,马上派人去宣府表彰有功将士,后续犒赏将会陆续送到,让将士们放心,该是他们的功劳,咱家绝不会少一分一毫!”

……

……

刘瑾急着给前线将士犒赏,目的是快刀斩乱麻,先将一切事情敲定再说。

刘瑾怕出现戴义所说的情况,兵部另行上奏宣府大捷有关将士的功劳,甚至将地方虚报战功的事情揭发出来,那时他刘瑾就下不来台。

“沈之厚,你有胆子就去泼陛下的冷水,看谁先遭殃……跟咱家斗,你小子还嫩了一点儿!”

刘瑾认为大事已定,甚至没奏请朱厚照,便将犒赏之事确定下来。

一切看起来都按照朝廷规矩办事,但其实操之过急,很多事应放一放,把所有一切查清楚再说,但刘瑾却有意加快了进度。

等他带着奏本去豹房见驾时,已提前想好如何跟朱厚照对答,甚至提前找到张文冕和孙聪回来先行预演了一下。

刘瑾心想:“定不能让陛下提及筑京观之事,若战功水分太大导致京观筑不成,咱家得跟着那些杀千刀的遭殃!”

到了豹房,钱宁带着刘瑾面圣。

此时已接近下午未时,朱厚照已睡醒了,正在院子里梳洗,屋里的桌子上已备好精美的饭菜,朱厚照左手拿着面巾胡乱往脸上抹,右手却在对服侍他洗脸的一名二十多岁的妇人动手动脚。

“陛下……”

刘瑾站在院子门口非常尴尬,毕竟那妇人并非朱厚照的妃子。

宫外的女人,没一个有名分,有些特别受宠的不是朱厚照不想给,而是张太后那边不同意。

现在张太后和朱厚照母子二人正处于冷战状态,刘瑾知道很多事自己不应掺和,在朱厚照立后和纳妃的事情上显得小心翼翼。

朱厚照斜着瞅了刘瑾一眼,一摆手,那妇人在两名宫女相伴下离开,朱厚照依依不舍看了婀娜多姿的背影一眼,这才回过身问道:“刘公公,你是不想让朕有片刻闲暇啊……朕刚起来要用膳,你就特意跑来唠叨?”

刘瑾一看就知道自己不受待见,心想:“若非是要赶紧将此番宣府大捷有关将士的功勋落定,打死我都不来打扰小祖宗您的雅兴。”

刘瑾道:“陛下,这不是您关心宣府大捷么?老奴这两日都在废寝忘食办事,总算将所有事情都落实了。”

“是吗?”

朱厚照脸色好转了些,一抬手,“拿过来,给朕看看。”

刘瑾笑道:“一切都瞒不过陛下,陛下英明神武……”

说着恭维的话,刘瑾从怀里将奏本拿出,半屈着身体,双手托起呈递到朱厚照面前。

朱厚照接过去随便看了几眼,连连点头:“很好,刘公公你办事愈发得朕的心意!”

刘瑾赶紧做出誓死效忠的姿态,道:“能为陛下做事,是老奴几辈子修来的福气,陛下,您看这些功劳可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