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状元 > 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

林黛自小到大,一直都有些娇气。

她喜欢缠着沈溪,希望能跟小时候一样,每时每刻沈溪都在她的控制下,两个人长相厮守,亲密无间。

但奈何沈溪当官后,根本没那么多时间陪她,林黛慢慢明白过来,无论如何也回不到当初孩童时两小无猜的状态了。

林黛是有一些幽怨,但她对生活非常容易满足,沈家人将她呵护得很好,如果不是碰到周氏和沈溪,她这一生要遭受的苦难会很多,正因为有沈溪包容,才让她的小性子可以延续下来。

“……都这个时间点了,你还在做公事?你不会又要出去领兵打仗,离开我们吧?”林黛撅着嘴,好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沈溪笑道:“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军国大事哪里敢懈怠?不同的是以前我需要靠打仗积累军功获得别人认可,现在我已位列兵部尚书,作何还要冒生命危险出京?就算领兵打仗我也可交给别人来做!”

林黛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哼,我就知道你不傻,打仗可是要死人的,你总领兵在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不来了!”

沈溪又好气又好笑,他很清楚,眼前的女孩没有心机,这种话如果是当着周氏或者谢韵儿的面说出来,必定会被斥责,只有他听了才不会埋怨。

沈溪反而觉得她性子率真,没有心眼。

为了表明自己真的是在做事,沈溪把自己手头正在写的东西拿给林黛看。

“瞧,我的确是在做事……这是兵部公文,你相公我岁数虽不大,但大明跟军队有关的事情全都由我负责,你应该为有我这样能干的相公而感到自豪!”

沈溪笑着说道。

林黛呸了一声:“真不知羞,你自己也说岁数不大,说话却总喜欢装得一副老成的样子,什么意思……我看……还是早些回房休息吧,公事怎么都处理不完,你别忘了,今天刚好轮到陪我……”

沈溪有些为难了,一边是公事,一边是美人软言相求,两边都割舍不下。

沈溪问道:“你沐浴过了?”

“嗯。”

林黛羞红着脸点点头,“入夜时便洗过了,你也知道,我很喜欢干净的,倒是你……”

被林黛打量,沈溪有些不好意思,有时候太累了他沾床就睡,脸脚都不洗,自然也就无卫生可言。他低头看了看桌上的卷宗,剩下已经没几份,于是道:“你先回去等候,让丫鬟烧一些热水,我这边也有些疲乏了,处理完手头这份公文,我就过去,沐浴更衣,好好休息!”

林黛急了:“你不能休息,我们还有正经事要做呢!”

“咳咳!”

沈溪咳嗽两声,道,“当然,你所说的正经事,也是我休息放松的一种方式。你今天一定要好好表现,让我心情愉悦,或许你的愿望就能达成。”

林黛这下又变得羞怯起来,满面红云地点头,“好。”

林黛再看沈溪时,面子已经挂不住,转过身低头一路小跑而去。

沈溪看着林黛婀娜窈窕的背影,自言自语:“唉,本来以为今晚怎么都可以把公事处理完,没想到……不过事情可以明早起来做,家人的感受对我而言才是最重要的,看来今晚有的忙活了……”

说到最后,沈溪忍不住笑了起来。

……

……

夜色凝重,沈溪正在温柔乡中。

京城谢府,谢迁正在书房会见宾客,礼部尚书周经过来跟谢迁商议事情。

最初两人说的都是礼部事务,说到后来,话题自然而然转到沈溪身上。

“……于乔,你苦心栽培多年,终于将之厚这孩子提拔到兵部尚书的高位上,他回朝后做事果决,成功打击了阉党的嚣张气焰……以他的年岁,能用如此沉稳的心态办事,看来你后继有人啊……”

周经对沈溪的评价很高。

在周经看来,谢迁和刘大夏都算沈溪的伯乐,而他自己也是慧眼识英才。

弘治十二年殿试,周经也是读卷官之一,算得上沈溪座师……两人初次见面,沈溪还是赴京赶考的举子,经刘大夏介绍而结识。

谢迁黑着一张老脸,道:“老夫确实培养过他,但他有今日成就,还是他自己努力多一些。不过我现在倒是有些担心了,小小年纪便如此诡计多端,将来如何确保他不做出有损大明朝廷的事情来?”

周经笑道:“于乔,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既然沈之厚刚出仕你便看好,并一路栽培提拔,如今却又质疑,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

见谢迁脸色越发难看,周经连忙举起手,摇头道,“好了,好了,我不说了,这孩子我看没多大野心,他在待人接物上很谦和,跟陛下又是师生关系,年岁相仿,陛下对他信任有加,今日听说,在他建议下,陛下已决定派兵增援宣府,连带兵之人也已定好……”

“砰!”

谢迁突然一拍书桌,显得很生气:“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老夫便怒火中烧……沈之厚做事独断专行,此事他提前未曾跟老夫商议过,匆忙间便做出决定,老夫看哪,此番非出状况不可!”

周经劝说道:“于乔,不必动怒,你该想到,今日他面圣时,临时提出方略,前线军情紧急,他作为兵部尚书提出一些建议,理所当然。在此之前,他还要跟你谋划弹劾魏彬……怕是没机会商谈!”

谢迁斜着瞥了周经一眼,问道:“如此说来,你倒是体谅他,无条件支持咯?”

“于乔,你不必拿戒备的眼神看我,我这一把老骨头,在朝多一天人生便少一天,都是半身入土之人,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唉……”

周经叹息一声,又道,“你如今身子骨倒是不错,能在朝多承担重任几年,至少等朝政清明才慢慢退下来。”

“在此期间,可以栽培沈之厚入阁,你要相信自己的眼光,走科举入翰苑一直到今天登临高位的文臣,不可能做出危害大明江山社稷之事,倒是阉党和那些拥兵自重的武人,才可能威胁到大明安稳……”

“之厚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谢迁仔细琢磨周经的话,颔首捻须:“你说得倒也在理。”

周经笑道:“本就如此,你怕之厚将来祸国殃民,对他有所戒心,但你该想到,文臣就算位高权重,也要受大明典章制度制衡,如何能乱国?你多提点一下他,这次对付阉党,我便觉得他很有本事,将来朝廷就得指望他这样优秀的俊杰,你我总归要让贤……”

……

……

清晨雾起。

沈溪牵挂公务,早早便醒来了,虽然软玉温香抱满怀,但还是准备起来把昨日未批完的公文给解决了。他小心翼翼地把怀中佳人的玉臂挪开,然后准备坐起身来,哪知道尽管他很小心依然把林黛惊醒。

佳人“嗯”了一声,便忽开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他,眼底中沈溪能感受到浓浓的眷恋。

“哼,真是个坏人,除了欺负人家,还会做什么?”林黛本要起身梳妆,但难得跟沈溪独处,自然赖在情郎怀里不肯起床。

或许是感觉到有些燥热,林黛将被子掀开一角,如此一来,如雪的藕臂揽住沈溪的腰,显得分外妩媚动人。

沈溪没好气地道:“看你这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多懒散呢。”

“谁懒了?以前娘是喜欢这么说,但现在娘早不这么说了,她老人家还夸我勤快呢……不过现在家里不需要我干活了,这两年添置那么多丫头,或许很多你都没见过吧?”

林黛撅着嘴说道。

沈溪打了个哈欠,用手擦擦眼睛,道:“别赖床了,起来吧,我该办公务了,天色不早,难道一直陪你,蹉跎一日?”

这边沈溪要起床,林黛尽管有些不开心,但还是松开自己的手臂。

沈溪一边穿衣,一边道:“昨夜实在太累,后半夜才睡过去,估计你也没休息好,白天留在屋子里补觉吧……”

“知道了!”

林黛跟着起来穿衣,嘴上却不依不饶,“总是捡好听的说,却没什么实际行动,白天家里更是连你人影都看不到!”

沈溪望着林黛满是幽怨的娇颜,心想:“真是个深闺怨妇,为什么这丫头总长不大?是我呵护得太好,还是她不愿成长?”

自己穿戴整齐,林黛又帮沈溪整理衣衫,末了拉着沈溪的衣角道:“你这就走了吗?”

沈溪道:“一起吃个早饭,不去饭厅那边,让丫头跟你韵儿姐姐说一声,我跟你在屋子里用早餐,吃完便去书房办公。”

“哦。”

林黛点了点头,脸色好看很多。

夫妻感情的培养,存在于生活中每一个片段中,林黛很喜欢缠着沈溪,哪怕只是面对面什么都不做,对林黛来说也幸福无比。

因为沈家人知道沈溪公事繁忙,家里随时为他准备好食物,就算沈溪回来的时候不是饭点,想用餐也随叫随到。

不多久,林黛的丫鬟便把热汤饭端了过来,清粥小菜在未来或许不值一提,再平常不过,但在这个时代,每天能吃上这些,也只有官宦人家才能做到。普通百姓,别说吃糠咽菜,能否吃得上早饭另说。这时代的人,普遍都是一日两餐,每一餐都勉强温饱,遇上天灾人祸,就会发生饿死人的状况。

林黛陪着沈溪一起吃饭。

不过林黛注重的根本不是早餐,而是沈溪,饭桌上总往沈溪身上瞧。

沈溪道:“快吃吧,吃过好好休息,我该去正事了。你放心,接下来我们的生活会越发稳定,总会让你如愿以偿,为沈家开枝散叶,你也可以找到更多的精神寄托。”

……

……

兵部衙门,即将领兵出征的将帅济济一堂。

沈溪召集举行会议,给胡琏、王陵之、马九和荆越等人补补课,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克敌制胜。

要改变过去对鞑靼人只能单纯靠防守的策略,主动进攻,只能灵活运用火枪、火炮和强弩等武器。

短兵相接时,用长矛阵保护己方火枪手和炮手,至于什么情况下结成怎样防守阵势,都需要提前演练。

沈溪道:“……时间匆忙,我本希望通过驻军京城期间,对各地换戍京师兵马进行操练,如今你们马上就要奔赴战场,只能以战代练了……”

对于“以战代练”这一新名词,许多人一头雾水,只有广东、湖广和江西籍的将领才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沈溪曾在他们面前不止一次提过这说法,自然能领略沈溪所说精髓。

胡琏道:“沈尚书,很快兵马便要出征,但我军却由各省卫所军队构成,大家口音不同,习俗各异,怕是在行军作战中无法做到上下一心!”

作为主帅,胡琏当初答应领兵时非常痛快,但等他冷静下来想明白后,便知道这件事没想象中那么容易。

明摆着的事情,此番出征宣府的兵马非出自同一支军队,素质参差不齐,既有跟过沈溪上过战场立过战功的精锐,也有未曾经过训练混吃等死的孬兵。

沈溪征调的地方人马中,不乏一些过了年岁应该退下去却占着位置不肯挪窝的老弱病残。

等胡琏明白自己的处境,便开始在沈溪面前提困难。

沈溪将手中的军事地图放下,抬头看着胡琏,道:“朝廷此番派兵去宣府的目的,不是让你们打出多么漂亮的歼灭战,也不是让你们一口气建立不世功业,只是让你们感受一下战场气氛,战机出现时能够把握住。”

“你们只需记住一条,面对鞑靼人时,最好避免正面作战,毕竟此行你们所带粮草补给不多,武器装备也不占优,只要让鞑靼人明白无法深入我大明腹地,自身随时都有被围歼的风险,其自然会撤兵……”

胡琏诧异地问道:“那依沈尚书之意,此番去宣府,无需主动出击,只需严防死守?”

沈溪没有正面回答胡琏,而是说道:“一味防守,意味着将主动权拱手让人,实不可取,而主动出击我军未经严格训练,跟鞑靼人硬碰硬存在不少风险,具体情况当视前线战局而定,大明在宣府周边兵马已足够支撑起整道防线……你们前去,最重要的是见机行事,配合整体战局便可!”

胡琏大致听明白了,点头道:“那下官便按照沈大人吩咐去做。”

沈溪对于胡琏等人是否真正明白,没有硬性要求。

将心比心,沈溪觉得自己的要求确实太高了,让这些受时代局限无法打开思维的人去进行一场不属于这时代的热兵器战争,不太现实,而他也不会为了功名利禄离开京师,因为这种战事的胜利对他没有了决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