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状元 > 第二六二四章 太顺了

第二六二四章 太顺了

推荐阅读:

沈溪不会随随便便就入阁。

哪怕入阁会让他权倾朝野,他也不会轻易这么做。

沈溪跟张永一起入宫,却没第一时间见到朱厚照。

因为朱厚照早就预料到沈溪肯定不会欣然接受这个任命,如同之前他不接受同为两部尚书一样。

“沈尚书还是来了,他定不是来谢恩的……以他的性格,定会跟朕说一大通道理,最后想方设法把入阁的差事推掉。”

朱厚照在乾清宫内走来走去,显得有些着急。

小拧子提醒道:“陛下,或许沈大人这次想开了呢?”

朱厚照道:“沈尚书在这种事上从来跟那些老顽固一样……朕其实最不想听他说那些有的没东西的,聒噪起来跟谢老头有什么区别?”

显然朱厚照欣赏沈溪的地方,在于沈溪能帮他做事,而且之前沈溪遭致朝中大多数元老大臣的反对,跟他一样属于“鹤立鸡群”,这让他觉得自己跟沈溪有共同语言。

他不喜欢沈溪的地方,在于沈溪有文人脾气,教训他的时候,其实跟谢迁等人没什么区别,只是沈溪一般不会这么做。

不过发生大事的时候,比如说他又做了什么违背祖制或者是法纪纲常之事,还涉及到沈溪本人,沈溪一定会跟他来“讲理”,朱厚照早就熟悉了沈溪的套路。

“但陛下,您真不见沈尚书?”小拧子苦着脸问道。

朱厚照摆摆手:“不见就不见……让沈尚书回去吧,要是他爱等就等着,反正朕不会松口!”

说完,朱厚照径直往后殿去了,看来是真的不喜欢听沈溪的唠叨。

……

……

朱厚照回去睡午觉了。

等他醒来,以为沈溪早就走了,自己终于可以耳根清净,等问过小拧子才知道,原来沈溪压根儿就没离开,还在乾清门外等着。

“他一直没走?”

朱厚照很惊讶,因为他这个午觉足足睡了快两个时辰,天都要黑了。

小拧子道:“陛下,沈大人他不肯走,奴婢去劝过了,张公公也在劝,但没什么作用。”

朱厚照神色不渝,最后还是摇头:“算了,让他来见吧。”

终于在掌灯后,沈溪于乾清宫正殿见到朱厚照。

简单见礼,朱厚照笑呵呵地道:“沈先生其实不必前来谢恩,你卸任兵部尚书,朕觉得你能者多劳,应该给你个闲散的差事当当,就在内阁挂职,以后有什么大事你还可以参议一番。”

沈溪道:“陛下真觉得这么做没有什么不妥?”

朱厚照道:“不是挺好的么?这大明身兼两部尚书的是没有,不过以大学士挂职吏部尚书的却比比皆是。”

沈溪摇头:“即便有,也并非正职。”

“这有何区别?”

朱厚照故作不解,“若是吏部尚书出现空缺,他们不是照样要暂时接替一段时间?就当是吏部尚书这边,朕暂时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让沈先生一直兼着……让旁人来做,朕实在是不放心。”

沈溪道:“但陛下莫忘了,当初陛下以吏部、兵部两部尚书委任时,在京师士林引起多大震动……可知后来发生了何事?”

沈溪本来是劝说朱厚照改变主意,但他这边态度越坚决,朱厚照的反应也跟着激烈起来。

朱厚照脸色转冷:“沈先生乃是朕的股肱之臣,过去一年间沈先生立下的功劳,堪比许多历史名臣一辈子取得的成就,这还不算沈尚书过去十年间在朝中的丰功伟绩,他们有何理由反对?”

沈溪很想说,这当什么官职,从来不是以功劳来决定。

但他也知道这会儿跟朱厚照说这些无异于对牛弹琴。

朱厚照再道:“先生的官爵,是朕赐的,谁要是有意见,尽管让他们来跟朕提,朕会让他们知道反对的下场!”

说到这里,朱厚照完全不复商量的口吻,就差直接命令沈溪俯首听命。

平时朱厚照已算独断专横,只是在对待沈溪时,他还是相对软弱,便在于他在沈溪面前实在硬气不起来。

但今时不同往日,朱厚照已将朝中那些碍眼的老家伙通通赶走,剩下能让他心烦的,也就是以谏官姿态出现在他面前的沈溪,旁人根本就没资格和胆量跟他唱反调。

以至于现在的沈溪,已成为过去的谢迁,甚至快要成为更前面的刘健。

所以沈溪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保持一个度,因为他知道朱厚照的逆反心理有多重,一旦把朱厚照逼急了,会产生很多不可预料的后果。

沈溪皱眉问道:“陛下如此做,就不怕失去人心?”

朱厚照板着脸:“朕从来就没觉得那些大臣的支持有重要……他们背地里不知把朕当成怎样的昏君,朕就是想让他们知道,在朕这里,只要有功劳,有能力,朕就可以委以重任,沈先生便是榜样,他们对此有什么异议,大可在功勋上超过沈先生,朕自然给他们个说法。若不然,哪怕他们合在一起,朕又有何惧?”

朱厚照说的这番话,连沈溪都没法反驳。

朝中的人反对归反对,能力或许比沈溪强,但论见识和对大明的贡献,怕是合在一起都未必有沈溪高。

当然这不是沈溪就此便答应下来的理由。

沈溪再道:“那陛下可有想过,若是朝中文武大臣全都反对,该如何做?”

朱厚照漫不经心道:“何须现在就想清楚?等他们反对了,朕再应付……沈先生应该累了,早些回去歇着,你的谢恩,朕领受了,以后好好为大明办事即可!”

说到最后,朱厚照明显不耐烦了,举起茶杯表示送客。

沈溪无奈摇头,他知道再跟朱厚照争下去,会让师徒关系恶化,朝局就此陷入动荡,在谢迁和杨廷和等人离朝的情况下,他再也不能拿出以前那种漠不关心的无所谓态度,甩手不做事。

“臣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沈溪道,“最好尽快找到吏部尚书人选,臣只是暂时兼任罢了。”

朱厚照脸上终于展露笑容:“好说,好说,朕会斟酌一下到底谁才合适……不过就算有合适的人选,也等沈先生当上首辅再说!”

……

……

吏部尚书转内阁大学士,长远不说,刘瑾当政时刘宇便是例子。

刘宇当时是以吏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不多久就被张彩取代他吏部尚书的职位,而今天同样一幕出现在沈溪身上。

刘宇入阁,只是刘瑾对刘宇的一种“补偿”,毕竟刘宇除了贿赂刘瑾舍得花银子外,在办事能力跟张彩相差十万八千里,刘瑾为彻底掌握吏部,只能让刘宇去内阁当个闲差。

但今天的沈溪情况并非如此。

沈溪进了内阁,甚至可以压住梁储和靳贵,因为二人在朝中的声望以及资历都不及沈溪,就算刚致仕的谢迁都都压不住,更何况是继任者?

沈溪出宫后,事情就算是彻底定了下来,朱厚照暂时没打算找人取代沈溪吏部尚书的职位,或者说,朱厚照让沈溪挂内阁大学士的名头,更像是为以后做准备。

或许连朱厚照自己都没想过,沈溪是朝中唯一可以跳过内阁顺位之人,只要沈溪入阁,在大事上基本都要听从沈溪的意见,沈溪的意见甚至可说是决定性意见。

……

……

英国公府宅。

这两天张懋刚跟孙子张仑促膝长谈一番,让张仑入职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如此一来算是正式确定由张仑承袭英国公爵位。

张懋无比宽慰,不过随即传来消息,说沈溪卸任兵部尚书,以吏部尚书职入阁,让张懋心中一沉。

跟夏儒下棋时,他有些心不在焉,完全不复以往洒脱自如的模样。

“公爷是在想沈之厚的事情?”

夏儒对张懋非常了解,不由问道。

张懋将棋子放下,叹道:“这不很明显吗,以后内阁和六部事务,还有都督府事,基本都要出于之厚号令,怎能让老朽不担心?”

张懋本以为张仑在都督府内已站稳脚跟,但他现在却怕沈溪横插一腿。

沈溪入阁前,他的担心还没那么强烈,毕竟沈溪是吏部和兵部尚书,属于执行层,没有到决策层,就算手头权力再大,对皇帝影响再厉害,依然要受内阁和司礼监钳制。

一转眼情况就不同了,沈溪入阁,这意味着他既制定规矩,还能亲身参与比赛,甚至自己为自己做裁判。

如此一来,沈溪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之厚并不是都督府中人……”

夏儒提了一嘴。

张懋叹道:“是与不是有何区别?他如今贵为国公,跟老朽身份一样……他连内阁大学士都能兼领,掌都督府事有何难?”

夏儒继续摇头:“内阁中他排位最末,应该掌控不了局势。”

张懋无奈道:“你没看懂陛下走这步棋的目的……陛下下旨让内阁凡遇大事跟之厚商议,跟过去一年的谢于乔,有何区别?”

夏儒一怔,瞬间便想明白问题关键所在。

过去一年时间里,谢迁身为首辅大臣,也只是在碰到大事的时候才过问,小事完全交给其他几名阁臣处理。

这并不影响谢迁对朝局的把控。

而沈溪的情况,跟谢迁何其相似!

且沈溪还是吏部尚书,掌控着朝中官员的升迁,兵部事务又不得不仰仗沈溪,军中上下对沈溪更是无比拜服……

一切的一切,都显示都督府以后难逃沈溪掌控。

……

……

沈溪入阁,在朝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但到最后却平平稳稳放下。

有看法的人虽多,但想朝廷提出反对意见的根本一个都没有。

反倒是沈溪自己到皇宫跟皇帝请辞内阁大学士,旁人却连一份上奏都没,更别说是去死谏或者跑到沈溪府上闹事。

好像大家都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沈溪以卸任兵部尚书作为代价,换得入阁的机会。

“……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到底有先例可循。”李鐩在拜会沈溪时,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

正如李鐩所言,以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的情况在大明发生过多次,比沈溪身兼吏部和兵部这两部尚书要常见许多,就连最挑剔的谏官都挑不出毛病来。

不过随即李鐩补充,“但若长久你还挂着吏部尚书正职,那时朝中就会有很多反对声音。”

沈溪接待李鐩是在谢迁位于长安街的小院,谢迁离开京城时,把小院交给沈溪,不过谢迁的口吻,这小院只是暂时租给沈溪,随时都可能被收回。

沈溪给李鐩倒了杯茶,问道:“那为何不能是我挂吏部尚书职,兼内阁的差事呢?”

“呵呵,随你怎么说,关键要看言官清流怎么说。”李鐩笑着,就像是等着看热闹,完全没把眼前的事看得多严重。

谢迁走后,李鐩轻松了许多,朝野内不再需要诸多拘束,没事可以到沈溪这里喝杯茶,闲聊几句。

沈溪没谢迁那么死板,也没杨廷和那么苛刻。

沈溪平时看起来很严肃,但性格很随和,尤其对朋友,而李鐩恰恰是沈溪在朝中结下的不多的朋友之一。

沈溪苦笑道:“看来这阁臣,还不如兵部尚书好当呢。”

二人言笑间,完全没有感到压抑,说到朝廷大事,也是用轻松的口吻说出来。

李鐩根本不把沈溪当作权倾朝野的大臣,别人对沈溪不了解,李鐩对沈溪非常熟悉,他很清楚沈溪从不摆什么架子,有事可以当面说,反而是面对谢迁、杨廷和、梁储这些人时,李鐩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你到内阁履职了吗?”李鐩问道。

沈溪摇摇头:“没有,不知该如何面对叔厚和充遂呢……”

李鐩宽慰道:“叔厚和充遂都不是外人,以前你们在詹事府时便合作无间,现在不过是重新聚首罢了……这样也好,以后朝廷内有何事你们也能好好商量,有没有觉得朝堂比以前更加雅致?”

“雅致?”

沈溪不由皱眉。

李鐩笑着点头:“不觉得吗?以前拘束的事太多,做什么都得瞻前顾后,现在总算轻松了……这几天工部衙门都显得很平和,秩序井然,上上下下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沈溪大概理解李鐩的说法,解除谢迁、杨廷和刻板严肃的桎梏后,工部衙门的工作环境变得轻松了。

不过沈溪这边体会并不深刻,毕竟吏部本来就是个严肃的衙门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