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回到古代作农业大亨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下震惊!(下)

这番话说得林灵气血上涌。

如果真能够如此倒也不错。

她笑着说:“陛下言重了。我嫁与陛下,即是嫁与江山,既嫁与江山,便会全心全意投入对江山有益的事情。”

自芳心暗许的那一刻起,她便决定要和这个人过一生。

之前所有的犹豫与不安,都只是因为太过在乎这个人。

——老实的说,她对成为天下最有名气的人没有什么欲望,她只是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

——现在她所想要的都已经拥有,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与此同时,因为各大势力的推波助澜,《林氏百草经》问世的消息以瘟疫般的速度传播。

不到一日之功,整个大北朝的士林谈资话题便以《林氏百草经》为中心。

但是医、农两家对这样的效果并不满足,两个的人不约而同动员所有人上到士林,下至田野,纷纷宣讲此书的内用、作用以及林灵的事迹。

而医、农这两家的人有多少?

——医家弟子遍及整个大北朝的各个阶层,人数丝毫不亚于道门。

——农家则更盛,因为农家弟子的主要来源是农耕之人,所以农家弟子足足有两万之众!

要知道整个大北朝才六十余万人口,两万人几乎是整个国度人口基数的三十分之一。

而且还是传播信息最迅速、最广泛的那一部分人。

因为农家弟子来自五湖四海的乡野之家,乡里乡亲之间信息传播的速度,那可比朝廷发布旨意的传播速度还要快得多。

......

青州,石镇,石山村。

王凤双手捧着林启给她的《林氏百草经》,双目含泪。

这个孩子所走出去的路,远比她们所有人想象的都要长。

她身后石虎拍拍她的肩膀道:“媳妇,这是林灵那闺女的造化,正该为她高兴才是,怎地还哭上了?”

王凤一把把他推开,用帕子擦了擦眼泪,说:

“你懂什么?我这是高兴!这孩子受了那么些苦,如今终于是苦尽甘来了。”

“是啊,当初林灵提出要将小石头带去教养,你我还不同意,现在看来却是我们辜负了人家的心意,也耽误了儿子的前程。”石虎有些懊悔地说道。

说起孩子,王凤也有些后悔,但后悔仅仅是一瞬间。

——如果可以,她这一生也不想在踏入那个地方。至于小石头,只要他平平安安的长大,成家立业,她这做母亲的也没有不满意的。

“这没什么好后悔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好。”王凤含着泪说,

“当家的,你瞧我们家现在不好么?那孩子现在也过得好,当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啊!”

“是,媳妇,你出去走走、看看,谁不说林家的姑娘好?”石虎笑呵呵道。

“瞎说什么,林灵妹子现在就要是皇后娘娘了。”王凤满脸满足道,“天下人都称颂,妹子的位子就坐得稳,也不会像我当年...”

说着,她的神色有一丝黯然。

她只恨自己没有毒医仙那等魄力——此生若是无良缘,嫁与江山又何妨?

毒医仙留下的笔墨甚少,可是字字入骨,句句销魂。

石虎知道当年王凤嫁他并不是真心,可是这会子却也不恼,只心疼媳妇又回忆起从前的往事。

好在不一会王凤便自个儿想开了——“你在家看着淼儿,我出去瞧瞧大家伙怎么说。”

——就算再如何追忆当年又有什么用呢?物是人非,她也已经不是当年的王家贵女。

现在人人都知道她家里走出了以为准皇后,也人人都知道那个不平凡的女子默默为天下的穷苦人而费心费力。

他们不但畏惧皇后的威严,也敬重这位传闻是天仙下凡准皇后的所做的一切。所以他们同样予以那位女子的恩人尊重。

这一点王凤能够清楚的感觉到,以往村里人与她交好归交好,但始终有一种淡淡的疏离。

但现在不一样,所有人都似乎很积极地想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亲密态度。

而这都是林灵带来的。

——谁知道当年的举手之劳的仗义执言,竟换来了今天的一切呢?

想到这里,王凤不由望向那个曾让她无数次魂牵梦绕的地方——京城!

此时的京城,正沸沸扬扬。

因为《林氏百草经》的出现,原本就热闹的京城,再没有一处平静的地方。

朝堂之上,群臣也因此书而激烈的辩论。

——所有人都肯定它的价值,他们辩论的只是这本书是否超越了《神农百草经》,因为一旦确立此书的地位,几乎就意味着以为人中圣贤的诞生,只要稍稍再有一点引子便可以完全定论。

结果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大多数人都认定此书超越了《神农百草经》,水涂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有了这个底子,他接下来进行改革,让林灵入朝为官,进而使得整个大北朝的女子都能够有入朝为官的机会无疑会容易很多。

当然,就算朝臣们不认可那也不重要。因为天下百姓已经认可,民心即天意,最广大群众认可的东西,他们就是不想认也得捏着鼻子认下来!

令他头疼的是,有大臣居然建议应该再给他的准皇后封赏——在全国范围内为她立生祠。

这个主意好是好,可他总觉得他的皇后会不太喜欢。

所以他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一口回绝,而是下朝之后再次走到凤栖宫,和林灵认真说了这个问题。

立生祠,乃是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为其立社,号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为立生祠之始。东汉时任延为九真太守,九真吏民生为立祠;王唐为巴郡太守,韦义为广都长吏。

盖因惠爱于民,民皆为立生庙,以颂其功德,为后来者之典型。

这事儿不管放到谁身上,都是莫大的荣耀。

再者说,早在当年她献出治理瘟疫的药方后,便有人为她立生祠,后来土豆、玉米相继出世更是掀起了一股潮流。现在在某些地方,只怕也只缺少一道圣旨让着生祠立得更加名正言顺。

——如果不是至贤至德之人,难道会有这份殊荣么?

这个瞬间,林灵脑海里闪过千种思绪,最终开口道:“一切皆凭陛下做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