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田园名门:一品农女 > 第112章 新菜式再次登场

今天是陈至荀假最后一天,过了这一日,景飞鸾就要去县城里住到科考结束。

带着莫正阳捕回来的鱼,在菜园子里摘了些许菜,一行人决定去琳琅食馆帮忙,中午再一起吃顿饭。

开在大马路上的食馆,客人们来的时间都不固定,不过中午招待的人还是相对多一些,点的饭菜也多,纪蓉在后厨忙了一会儿,见客人们散去不少,就让余老汉出去歇息,自己在后厨里摆弄。

仔细看了一下厨房的食材,纪蓉最终决定做三样菜。一样是昨天答应了莫正阳的鱼炖粉条,这算是道家常菜,北方更常见一些,南方却少有这种搭配。一样是始创于宋朝的一种点心,名叫水晶饼,另一样就是东坡肉。

食馆的人都没吃中午饭呢,往常中午一般是余老汉做点儿面食,刘曦炒两个菜,大家热热闹闹吃一顿就好。

虽然简单,但胜在都是实打实的米和面,还都是免费的,这等“福利”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刘曦母子天天都满足非常,让天天啃玉米窝头的纪安睡觉都能乐出来。

莫正阳害怕纪蓉又把他的鱼给忘了,抱着胳膊站在厨房门口看了一会儿,被看他不顺眼的纪蓉叫过去烧火。

火烧旺了,纪蓉往大锅里加了水,然后将特别腌制了一段时间又煎过的鱼小心放进了锅里,让莫正阳加大火烧。

大火炖鱼的时候,纪蓉溜溜达达在食馆后院开辟出来的菜地里摘了两把香菜和葱花,洗干净了放在一边备用。

“你就准备这么干炖鱼?”莫正阳对没事情做的纪蓉表示怀疑,他吃过多少酒楼里的鱼,哪个不是火候精良,配料一等,怎么纪蓉这样子似乎准备就这么无限的炖下去,直到熟了就好?

纪蓉已经开始做水晶饼了,见他一副怀疑自己的模样,就交待他:“炖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然后倒小半碗白酒进去,加点儿八角,再扔个葱结。”

莫正阳保持怀疑的哦了一声。如此鱼炖够了时间,莫正阳将酒坛打开,按纪蓉所说倒了小半碗白酒,酒入锅,热气升腾开来的时候隐隐飘出来浓烈的酒气。

“这就是你的秘方?”莫正阳表示不敢相信,他上次吃的那鱼肉软嫩,汤水细腻,滋味浓厚,粉条弹性十足,甚是好吃,本以为是要多繁杂的手续,结果就这样?

“加粉条加粉条。”纪蓉不耐烦的说:“刘姐姐,你最后来加盐。”

刘曦应了一声,帮着莫正阳加了适量的盐,下了粉条。等到粉条炖熟了,汤也熬的白了,纪蓉过来看了看,点点头说:“好了,装盘吧。”

鱼肉上撒了香菜,盛出来装在盆子里,而后用锅里的热汤向上浇灌,最后再添一些醋,这样一道鱼就已经炖好了。

鱼汤炖的多,当下莫正阳就忍不住盛了好几碗鱼汤出来,不等别人先吃,自己端起碗喝了一口。

果然又是另一种滋味儿的好吃,一点儿都不腥,鲜香醇美,挑几根粉条吃,爽滑可口。

“不是红烧的啊。”莫正阳边喝边说。

“红烧的你不是吃过了,别老天天口味这么重,喝鱼汤暖胃暖身,不好么?”

莫正阳吃的香,乐呵呵的点头应:“也好也好。”

他眉眼漂亮,脸颊削薄,嘴唇轻巧丰润,和景飞鸾是完全不同的那种漂亮好看,连一旁帮忙的刘曦都看呆了眼,轻声对纪蓉说:“真不知你夫君一家人都是怎么长的,怎么一个个都如此亮眼。”

纪蓉斜眼瞅了瞅噘着嘴喝鱼汤还吸溜粉条一丝形象也没有的莫正阳,深切的怀疑刘曦眼神儿有那么一点儿不好使。

明儿景飞鸾就要进城去了,纪蓉今天就坚决不让他进厨房,安心要大展身手。就拿她现在在做的这道水晶饼来说吧,古代人民吃过了中午饭都没什么事儿干,下午那些富贵人家的后宅妇人们闲聊打牌的时候嘴里最空虚,最愿意吃两块点心。上行下效,点心受追捧,卖得火爆,西原国人民对点心这种好物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若不是条件不允许,一开始纪蓉是想在城里盘下个店面,专门做点心卖来着。

可惜啊,创始资金不多,还是路边酒馆最适合她。

纪蓉一边做水晶饼,一边让刘曦在旁边看着学,她觉得自家食馆里很该有道镇得住场子的点心,也能加一个让那些来歇脚的妇人姑娘们能点来吃的菜牌。

糯米粉加了白糖,慢慢倒入热水和成面团,分两次加入油,将面团揉光滑,平均分成分量一致的小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圆形。

纪蓉拿出自己昨天准备好的两种馅料,一种是豆沙馅,一种是芝麻花生馅。豆沙馅就是用红豆煮烂后用勺子隔着滤网按成细腻的豆泥,再加上稍许油和糖翻炒而成,豆子味儿很浓很香甜。芝麻花生馅也好做,黑芝麻花生炒熟去皮后打碎加糖,叙熬制,撇去油后加入猪油搅拌放凉就好了。这是农村包汤圆时常用的馅料,刘曦熟的很,一看就知道了。

馅料热了热,用刚刚揉出的面团包上馅料,再把包好馅料的面团搓成圆球,饼模用油少许均匀抹一下,面团放入,用力压紧,把饼模反过来,在案板上敲几下,扣出饼就好了。

纪蓉教刘曦用那饼模,饼模是一早开店时就在城里找人打造,提前准备好的,一直放在柜子里没用。刘曦早就好奇的反反复复看过好几遍,如今终于派上用场,扣出来的饼有松竹图案的,有梅花图案的,还有动物图案的,刘曦哪里见过这么精巧的玩意儿,扣完了饼,拿了一个饼模爱不释手的看了又看。

饼做好了,大火蒸10分钟,稍微放凉后就可以端上去。

因为是用糯米做的皮,所以水晶饼看起来是晶莹剔透的,漂亮的很。尤其是饼皮上不同图案栩栩如生,纪蓉心思灵巧,和面的时候往里面加了好些花瓣,蒸出来后那些花瓣像是镶嵌在饼皮中一般,带着股花香,让人看了之后不忍下口。

家里众人早就每人喝过了鱼汤,胃里正舒服呢,水晶饼做好了端上去,这群人就围上去看。一时间要数陈至和余良环两个小娃娃最高兴了,一人拿了个小兔子的,一人拿了个小鱼儿的,两个人蹦着高的哈哈笑,闹得旁的客人也都看过来,一看就直了眼。

偏偏店里那些伙计们一人一个水晶饼吃的正香,没半个人来搭理他们。

刚刚那道鱼汤就已经很诱人了,结果说是不在菜单上不卖,他们就忍了,这会儿又是怎么回事?

虽然自己点的饭菜也好吃,但架不住就是觉得别人的饭菜香啊!

还是琳琅食馆自家吃的私房菜,谁不想尝尝?

有客人忍不住了,忙招呼人:“店家,店家,这是什么东西?”

纪安手里拿了个水晶饼晃过来,笑道:“这是我们掌柜新研发的点心,叫做水晶饼。”

“看着挺好吃啊。”客人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手里的饼,吸溜喝了一口面汤。

“是好吃,不仅看着好看,而且吃着好吃。我们掌柜说了,这水晶饼是今天新推出的点心,所以每桌送两块给大家尝尝,若吃的好下回再来买,还可以打包带回家,上锅蒸蒸就能吃。”纪安早就得了纪蓉嘱托,如今一溜儿的宣传语说的贼顺,见众人都迫不及待了,这才手脚麻利的和纪逢之一起给每桌端上两个水晶饼。

这个年代吃东西也讲究些色味双全,这水晶饼晶莹剔透,看着就让人食欲大振,口水直流,大家都没想到食馆老板这么客气,还没来得及品尝,就先乐呵呵的大赞了食馆一番。

一桌只得了两个,他们也不嫌少,一人一块切着吃了,赞道:“皮糯馅软,清香扑鼻,好吃,好吃啊,外观好看,味道也好,这道水晶饼真是饼如其名,人间美味啊。”

短短一会儿功夫,店里众人都吃了水晶饼,有要求马上就买着吃的,有说要买了包好带回家的,余老汉忙又进了后厨给刘曦打下手,不一会儿功夫就卖出六七屉水晶饼去。

一屉五个造型各异,六文钱,价格不便宜,但也不算很贵,客人们都表示可以接受。

正在做东坡肉的纪蓉见水晶饼卖得挺好,表示挺高兴,就知道她纪蓉出品,没有凡品,她心里盼望着客人们最好把这水晶饼的名头带到城里去,让那些达官显贵们也好奇好奇,专门跑来他们这家山野小店尝尝鲜。

实际上,由于最近琳琅食馆卖的东西实惠好吃,所以在这条官道上打出了些名头,不少东门县的人都听说了这家食馆颇有特色,有些爱好踏青跑马的公子已经来吃过一回,虽是乡野食材,但胜在用料干净讲究,滋味也好,所以博得了不少的回头客。

西原国的老百姓们秉承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对美食都有一种炙热的追求,所以纪蓉一点儿也不担心这家店开在路边没人光顾,因为很少有人经得起美食的诱惑。

这样想着,手头的东坡肉已经快要做好。大块的猪肉刮洗干净,切成正方形肉块,而后放在沸水锅里煮过,片刻后取出,这是去血去腥的一步。

再取特意打造的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在下面,铺上葱片和姜片,再将刚刚那些大肉块猪皮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酱油,淋上黄酒,撒些白糖。最后盖上锅盖,用麻布围封好砂锅的边缝,将砂锅放在旺旺的火上,烧开后继续用微火闷酥,此时再将砂锅端出来,撇去油,将一块块肉肉皮朝上放在特制的小陶罐里,加盖放在蒸笼里用旺火烧。

东坡肉在左边,右边灶上放了水晶饼蒸,又两三笼水晶饼蒸好的时候,东坡肉也出了锅。纪安跑进来端饼的时候纪蓉正在掀锅。

锅盖掀开,蒸得色泽红亮的东坡肉顿时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香味来。

纪蓉这家食馆不大,厨房和客人用餐的地方就挨着,所以香味儿无可避免的传了出去,再度引气一阵的喧嚣吵闹。

“什么香味儿?”

“好香,好香!”

“这味道……我忽然好饿。”

连进来单纯喝茶歇脚的人都忍不住了,一个个转过头直勾勾的望向厨房的方向。景飞鸾坐在柜台里面翻着书,见到这动静,嘴角勾了勾,偷偷露出一个笑来。

东坡肉么?蓉儿早就给他在家里做过了,好吃得很,怪不得这些客人们忍不住。

店里的客人们都挺吃惊,不敢相信这家乡野小馆居然做出了大酒楼名菜的架势。纪安站在锅旁边跳脚,叫到:“二姐,二姐!这是你说的东坡肉么,先给我吃一口尝尝呗!”

“东坡肉刚好,还有些烫,你来尝一口,记得要吹吹。”纪蓉还是挺宠这个算是听话的弟弟的。

纪安舔了一下嘴唇,迫不及待夹了一口肉,胡乱吹了两下就塞到嘴里。一口东坡肉下肚,顿时觉得回味无穷,仿佛整个人都有了精神。

这可是实打实的肉唉!

原来猪肉是这么好吃的东西!

在纪家只能一年吃一回正经猪肉的纪安感动的泪眼汪汪,除了在二姐家的时候,他早就忘了上回这么爽快的吃猪肉是什么时候了。如今天天在食馆里吃猪肠猪肝,纪安已经觉得日子美到了天上去,想不到今天能吃上这么大一整块猪肉……苍天啊,感谢他有个二姐姐,感谢二姐姐开了这个食馆,家里娘亲和大姐姐的唠叨算什么,嫌弃算什么,喝骂算什么,他就算爬也要每天爬过来给二姐帮忙,有了这一口美味,此生再无所求了!

纪安沉浸在美食中不可自拔,纪逢之进来把其余的东坡肉端了出去,放在他们自己吃饭的那张桌子上。

一人都有一罐东坡肉,多出来的七八罐,依旧是每罐六文钱,直接售卖。

这价格就有些偏贵一点,一斤猪肉如今才二十文钱,这一块猪肉顶多二两不到,合起来不到四文钱的成本价。

但架不住味道是真的好……

那些行脚夫和货郎看到了纷纷咽口水,水晶饼还可以忍,这东坡肉可真让人忍不了……奈何都是挣得辛苦钱,平时也就来这食馆歇歇脚,顶多点些酒水茶饼,这东坡肉一块就六文钱,真是不吃哪儿都痛,吃了钱袋子痛。

犹豫的这会儿功夫,六七罐东坡肉已经被那些运货的商人们和两个官家要走了。

没错,要说这官道上什么人最多,一个是商队,一个就是正经当差的官爷了。这些官爷们大多数是出门办差,在没有火车飞机没有邮箱手机的年代,即便是在衙门做事,也要靠一双脚一匹马跑来跑去。

六文钱对这些人来说,根本什么都不算。

美食面前,人人忘形。东坡肉对这时代来说可谓是超出寻常滋味儿的菜肴,肥而不腻,肉质酥软,一时间真是没吃到的人个个期待,吃到的人回味无穷……可惜啊,据纪逢之说一天只卖五屉,一屉满打满算八罐,那也就是四十罐。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