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侠骨红颜青侠传 > 第151章 巡阳快令

也不知道傅洛恒和庾庆说了些什么,反正傅洛恒在庾庆军帐里呆了整整半天,出来的时候脸都黑透了,但终究是让庾庆同意令大军再次南撤三十里。

事不宜迟,当天便传令下去,各部做好安排,迅速有序地撤退。至此,南夏军与西凉军拉开距离,相距七十余里。

南夏撤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西凉军营。

“侯爷,我们是不是要南进一步?”段祺仁问。

栗正明已将西凉帅营迁到了界河东岸,南夏的土地上。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他就没准备要后退。

“进?”栗正明将指间的黑子放到棋盘上,“庾庆这个莽夫,有勇无谋,即便是三战连败,他恐怕也不会轻易示弱撤军。想必是有人劝服了他。”

“庾庆身边有谋士?”段祺仁搭话问道。

“这方面我倒是没有收到什么消息,保不准是傅洛恒干的。”栗正明愤恨地说。

“傅洛恒和庾庆不是闹掰了吗?怎么会……”段祺仁放下一枚白子,说道。

“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更何况他们还是一个阵营的,中间又有什么勾扯,也未必是我们能打探到的。”栗正明道,“你那边有什么消息?”

“我手下的人传话来,倒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前阵子有个押粮的小官被庾庆留在营中,说是作参军,却从未见那人参与议事,庾庆也很少召见他。”段祺仁嘶了一下,道,“不过这反倒是蹊跷了。”

栗正明点头:“不正常,无缘无故,一个小小的押粮司庚,竟然做了随军参谋,其中必有猫腻,让你的人查探清楚。”

“是。”段祺仁领命而去。

栗正明捻起一枚棋子,在指间搓捻。他没有告诉段祺仁的是,傅洛恒早些日子也添了一名参军,不过那参军似乎只是个混资历的官宦子弟,也未参与军事,他便没有在意。今日听段祺仁这么一说,倒是有些巧了。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巧合,大多数的巧合,都是人刻意而为之的。

栗正明,偏巧就是个多疑的人。只见他对着空气一招手,帐内便凭空多了个人影。

“去查查傅洛恒和庾庆身边那两个参军的底细。”栗正明连头也没抬一下,眼睛虚空着,吩咐道。

那人影朝栗正明一拱手,也未出声,随即便消失了。

利用御西军将帅不和,他成功地取得了开局的三场胜利,然而要完成君王的宏图大业,光靠这还远远不够。是时候,该给南夏加点猛料了。

~~~

御西军只用了大半天时间,便完成了撤退三十里,重新安营扎寨的工作。看来任何时候,退都比进要轻松容易得多。

安顿妥当之后,将领们便立即开始执行第二项任务——修筑战事。

这是一件他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但也并非不能理解。在大营和西凉军营之间,筑上一道用麻布口袋装上泥巴垒起来的土墙。这土墙不高,刚好过头,遮挡住人的视线,而长度正好是驻扎营地的宽度。土墙上留有缝隙,士兵可以通过缝隙观察外面的情况,而外面想要窥探大营内部情况,却会被土墙阻挡,不得窥视。

这点子是岳青想的,灵感来自她上辈子看的国产抗战剧中的碉楼。

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却是非常有用。傅洛恒采纳了她的这个建议,并亲自命骁箭营的人着手办理此事。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却惹了某人的不悦。庾庆将傅洛恒叫去,拐弯抹角、指桑骂槐地骂了一通,碍于之前傅洛恒应允过庾庆,绝对维护他作为主帅的权威,傅洛恒硬生生将胸中这口气忍了下来,任凭他怎样谩骂,都不还口。

见傅洛恒如此态度,庾庆手下的人便开始嚣张起来,整日对骁箭营冷嘲热讽,嘲笑他们被西凉吓破了胆,只能躲在用泥土堆起来的烂墙后面。

骁箭营士兵当然不甘示弱,更忍不下这口气,一来二去便和原抚羌军的人吵了起来,两边互不相让,眼看着就要大打出手了。

正在两边吵吵嚷嚷、推推搡搡的时候,营门外一声高喊,适时阻止了这一触即发的内斗。“巡阳快令,速开营门!”

营外两骑,一个身着南夏官服,另一个穿着南夏传令兵的服饰。核对了身份后,守营的士兵赶紧打开营门将来人接引进来。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巡阳的来信更能吸引众人的关注了。

两人直接进入庾庆的营帐,身着官服之人表明身份后,却并不急着宣诏,而是让人将傅洛恒等中高级将领全都请来,直等到所有人都到齐后,这才开始宣布南夏王的诏令。

庾庆一直在帐中小心陪应着,却见对方不甚搭理他,心中便有种不妙的感觉。他虽然让魏衡写了参奏傅洛恒的折子,实际上心里却并没有把握,毕竟都城里还有个端王爷坐镇,他并不确定王上与端王是否真的齐心协力。

“……指挥不当,致使战事一再失利,损兵折将,伤亡惨重,难逃罪责。今削去庾庆御西大将军职衔,由傅洛恒暂代军中一应事务,即日将庾庆押解进京,面圣述职……“吏部官员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南夏王的诏令。

庾庆面色骤然煞白,颓然地瘫在椅子上,心知大势已去。

突然,他站起身来,瞪视着下面的傅洛恒,这才悲哀地发现,原来自己算来算去,却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何其可笑可悲?

他忽然明白,自己此次被调到界边来与西凉对战,不过就是端王的一颗棋子,是他清除异己,收拢军权的第一步。

而他曾经尽然还可笑地妄想能够投入端王麾下,却不想人家从一开始便存了拔除他的打算。

端王如此处心积虑,难道王上就看不出来吗?不,王上一定有所防备,只不过王上尚且年幼,朝政又被端王把持,只得虚与委蛇,委曲求全。他这次回巡阳,不一定是件坏事,也许……

风险与机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