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权臣之妻多娇宠 > 第104章 真心

他们这些靠上谏打口水仗过日子的言官,讲究的就是一个三寸不烂之舌,一根威武不屈的傲骨,为了能青史留名,连皇帝都敢骂,更别提秦萧本就为人诟病已久的权臣酷吏了。

平日就算是没事也要找出些无关紧要的小瑕疵来明讽暗贬一番,如今倒是喜从天降,送来这么好的一个把柄给他们。

那钱氏住进秦萧府中,原是皇帝为了体现秦萧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忠孝仁义。

却不成想秦萧这忘恩负义的煞神,却为了些许小事,就活活逼死了恩人,如此刻薄寡恩,狠心绝情,这可不就是对皇帝莫大的讽刺,在藐视君上么?

还有一点他们心照不宣的是,都察院中高廷尉可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秦萧素来与高廷尉不和,他们若是这次能立个首功让那秦萧吃个亏,岂不是在高廷尉面前大大的长脸?以后的仕途前程可不就有希望了么?

于是第二日一早的朝会,皇帝才刚刚落座,便有都察院左御史牛志柏出列站了出来,手持笏板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皇帝扫了一眼御案上刚刚送上来的厚厚奏折,隐在冠冕珠帘后的面容并无波动,颌首道:“讲。”

牛志柏当即一拜,朗声道:“臣要参,骠骑将军秦萧,忘本负义,无德无信,逼死救命恩人钱氏,逍遥法外,罔顾人伦,似这等不忠不孝的奸恶之徒,还望陛下严惩,以儆效尤!”

此话一出,朝堂上立时有大臣们轻微的议论之声响起。

紧接着又有两人站了出来,躬身抬袖道:“臣附议。”

跟着观望的大臣们,有站在高家这边的,也不再犹豫,一并站了出来,同声参奏秦萧。

反正那个冷面煞神成亲休假,今儿不上朝,他们也不用担心会被人当场一剑给砍了。

皇帝微微抬眸,却并未说话,另有兵部侍郎章大人上前一步,站出来看向牛志柏,似笑非笑的开口。

“牛御史好一番慷慨陈词啊,却不知你有何证据证明是秦将军逼死的钱氏?”

牛志柏冷哼了一声。

“如今京城的街头巷尾,谁人不知秦萧不容那钱氏,为了几千两银子就逼死人命,你若不信,只管去问便是。”

“哦?”

章大人微微笑道:“原来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也可以成为定人罪名的证据了,那照牛御史这么说,我前儿还听见有人说你家牛小公子在外头强抢民女,逼良为娼的传言,想必也一定是事实了。”

牛志柏的脸色顿时一变。

这事儿倒的确是事实,不过他已经花钱堵住了那个被抢民女家人的嘴,摆平了此事,料想无人知晓,却不怎的被这姓章的给刺探到了。

“你这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他铁青着一张脸,做出一副受辱的样子,向皇帝拱手道:“陛下,章大人与秦萧素来亲厚,他为了给秦萧开脱,就来信口污蔑微臣,真是其心可诛,请您千万不要相信他!”

“呵。”

章大人嘴边笑意更甚,语气里浓浓的一股讽刺之意。

“大家同样都是听的闲言碎语,怎么牛御史就成了直言不讳,惩奸除恶的忠臣,轮到我,就成了信口雌黄,搬弄是非的小人?话都让牛御史一个人说完了,横竖都是你有理,不如我们都散了,留着你一个人在这朝廷之上,一手遮天,为所欲为好不好?”

“你!”

牛志柏气的满脸通红,正欲再同他争论下去,却看到站在前头一直不言不语的高廷尉,却是微微偏头,看了他一眼。

这一眼,让他顿时警醒反应了过来。

不对,怎么能让这姓章的给牵着鼻子走,倒把秦萧的事儿给撇出去了?

哼,这老狐狸,当真奸猾!

他当下不再跟章大人纠缠,再次扬声拱手向皇帝进言,要求严惩秦萧之罪。

皇帝高坐上首,耐心的听完他们的争执,却是不恼不怒,温和的笑了笑。

“好了,你们所说的朕都知道了,其实早在昨日,靖平候就已经入宫,亲自来向朕详禀过此事,个中缘由朕也自然是比你们更为清楚,那钱氏不过是突发恶疾,药石无用便过世了而已,如何传到外头,就成了这般不堪入耳的谣言?”

他微微顿了下,看着牛志柏等一众人惊疑未定的神情,语气云淡风轻,却听的人心头一紧。

“再说钱氏便是早年间对秦萧略有恩惠,到底也是跟他毫无血亲关系的,用不着堂堂一个骠骑将军,朕亲封的靖平候去对一个乡野农妇尽忠尽孝吧?那岂不是乱了上下尊卑,让朕这个真正的君父成了一个笑话?”

牛志柏等人见势头不妙,慌忙跪了下来,连声道:“臣万万不敢!”

皇帝也不叫起,眼角余光淡淡的扫过跟着躬身行礼,却一言不发的高廷尉,淡淡说道:“朕虽广纳谏言,许你们风闻言事,但却也不是叫你们偏听偏信,连谣言也当证据告到朕的面前来,朕初登大位,正是百废待兴,日理万机的时候,又如何能把时间消耗在你们这些勾心斗角,扯皮拉钩上头?”

牛志柏见皇帝一心偏袒秦萧,知道事不成,便咬牙叩首,口称有罪,请陛下处罚。

“你的确有罪。”

皇帝一改往日宽和大度的仁君之相,面色变的有几分冷肃起来。

“秦萧是朕重用的忠臣爱将,是朕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成人的义子,而你却为了一己私心,就污蔑他忘恩负义,大奸大恶,那你岂不是连带着把朕也一起骂了?原来在你眼中,朕就是个识人不清,用人不明的昏君是吗?”

他的语气虽淡,可听在牛志柏耳中,就犹如雷霆万钧,骇的他脸色苍白,后背都开始颤抖起来。

“陛下,臣绝无此意啊,臣万万不敢!”

皇帝好笑似的轻摇了下头。

“你不敢?那刚才站出来弹劾秦萧的是谁?不是你吗?”

“臣,臣······”

朱志柏已是汗如雨下,惊慌之下,不由自主的就朝高廷尉的方向看去。

令他心生希望的是,高廷尉的确是站了出来向皇帝进言,但下一刻,他就立刻希望破灭,被打入了万丈深渊。

“陛下。”

高廷尉拿着笏板,神态恭敬,一脸的愧疚。

“都怪臣久病不朝,竟让都察院中混入这等小人都不知道,请陛下将朱志柏交由臣严审问罪,定要给秦将军和陛下一个交代不可。”

皇帝看着他,却是微微一笑。

“高廷尉不必自责,你也是因为丧子,过度悲痛才耽误朝政的,朕不会怪罪你。”

“谢陛下。”

高廷尉垂着眼皮,刚欲再进言,却听的皇帝又在上头淡淡的开了口。

“不过朱志柏就不用再审了,直接押去殿外打二十廷杖,革去功名,永不叙用。”

永不叙用?!

这对于一个寒窗苦读十几载,好不容易才混到今天这个官位的牛志柏来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陛下!陛下开恩啊!陛下······”

朱志柏顿时痛哭流涕的求饶不止,却仍被守殿的禁军毫不留情的拖了下去。

刚才随他一起站出来弹劾秦萧的其他人,顿时后悔不及,惶恐不安起来。

这还是新君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在朝廷上当面发落人呢。

他们虽知道皇帝看重秦萧,但也没有想到,竟是如此信任,偏心到了这个地步,连一句不好的话都听不得。

看来秦萧在他的心中,地位根本牢不可破,无可撼动,以后再有这样的事,站队可得慎之又慎了。

“臣等有罪。”他们听见殿外被打廷杖的朱志柏的惨叫,俱是吓的心惊肉跳,忙跪着向皇帝请罪,以求宽恕。

而以章大人为首的这边人,则是神态轻松,一派淡定自若之态的赢家之态。

皇帝将他们双方的神情都尽收眼底,手指在御案上叩了叩,声音依旧是温和平缓,亦如往日。

“罢了,你们也不过是被人蒙蔽,一时冲动而已,朕恕你们无罪,都起来吧。”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后怕不已的谢了恩,从地上爬了起来重新列队站好。

“今日的事就到此为止,不过······”皇帝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朕要是再听到诸如此类议论钱氏之死的谣言,那就不会再宽容,全数都要问罪,明白了吗?”

群臣俱是弯腰抬手,齐声应道:“臣等明白。”

“明白就好。”

皇帝站了起来,轻甩袍袖。

“退朝。”

下朝后,高廷尉又被单独召去了上书房。

他一进去便跪了下来,重新痛陈了一遍自己的失察,辜负了皇帝的信任,对不起秦萧将军,如何如何······

皇帝换了一身寻常龙袍,眉目淡雅,看起来十分的温和,他端着茶杯微微笑着,示意内侍去搀扶高廷尉起来。

“朕说过,此事到此为止,所以廷尉你也不用再百般内疚请罪,倒显的朕心胸狭窄似的。”

“臣不敢。”

高廷尉恭敬说道:“那不知陛下召臣来,有何吩咐?”

“也没什么大事。”

皇帝淡淡道:“朕想着你近日精神不济,还要处理那么多政务,再管着都察院也颇为吃力,与你养病不利,就打算让提刑按察司的冯千去给你当个副手,也好替你分忧,不知你可愿意?”

高廷尉隐在袖子里的手,暗暗的攥了攥。

提刑按察司的冯千?

那可是秦萧的亲信,忠心耿耿的一条好狗,却要安插到都察院去?

都察院乃是他高家的喉舌,要害之地让这么一根明晃晃的钉子钉进来,拔又拔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在高家的地盘耀武扬威,这让高廷尉如何忍的下?

皇帝打压高家之心,竟然已经这么急不可耐,连遮掩都不屑了么?

“陛下体谅微臣,微臣又怎会不愿意呢?”

高廷尉一脸的感恩戴德,躬身又行了一礼。

“臣听说冯大人为人细心诚恳,正直不阿,想必到了都察院,也定会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的做事的,臣还要多谢陛下替臣着想,举荐如此人才,真是解了臣的燃眉之急啊。”

皇帝微微笑了笑。

“免礼,廷尉是皇后的手足,也是朕的姻亲,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必太过见外。”

高廷尉心中暗暗的冷笑,脸上却是丝毫不显,仍是满满的恭敬谦卑之态。

“对了,还有一事。”皇帝说道:“春闱将至,这次的主考官,便由廷尉你担任了吧。”

高廷尉抬眼,颇有些感到意外。

历来春闱的主考官,都是许多人明争暗抢的好差事。

一来可以收到金山银山的孝敬,二来考中的头名三甲也就成了他的门生,以后在朝中,又多了几条臂膀,这可是比金银更为值钱的宝贝。

皇帝既是忌惮高家如斯,又怎么会把如此重任交给他呢?

这是准备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吗?

高廷尉心中很是猜疑,但却并不打算因为猜疑就推拒掉皇帝的提议。

毕竟是对高家有好处的事情,何必因噎废食,白白放弃。

“是,臣领旨。”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忽然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笑着问道:“朕听说廷尉府中的女眷今日有进宫去觐见皇后?”

高廷尉顿了顿,道:“是臣的拙荆和三儿媳一起来的,臣的儿媳被诊出喜脉有孕,皇后娘娘听闻之后,心中欢喜,故此召她们进宫,陪娘娘说说话罢了。”

“原来如此。”

皇帝淡淡的笑道:“若朕没记错,这是廷尉家的第一个长孙?”

“是。”

“嗯,那朕也算的上是他的长辈,就赏一套猫眼石的如意金锁给他,贺你廷尉府添人进口之喜吧。”

高廷尉的眼珠动了动,随即便感激不尽的大礼拜倒在地。

“臣多谢陛下厚爱赏赐。”

凤仪宫。

这是皇后的寝宫,朱檐碧瓦,雕梁画栋,修葺的婉丽大气,十分的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皇帝来时,正看到汉白玉的台阶下立着一排伺候的宫人,并几个插金戴银,打扮不俗的面生丫鬟,便猜到是皇后同高家女眷在里头说体己话,因此屏退左右,连宫人同高家丫鬟一起遣出来了。

什么样的体己话,这般的谨慎小心?

皇帝微微挑眉

未完,共3页 /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