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范进种田 > 第三十九章 我有必杀技

第三十九章 我有必杀技

推荐阅读:

“昏招!”,在京师的崇祯帝看完了这封奏疏之后,也是勃然大怒。

一班子大臣也是各个噤若寒蝉,如老僧入定般屁都不敢放。

尤其是那新进兵部要员杨嗣昌。

“这是什么综里?!就如此的玩忽职守?!这简直就是在‘玩寇’”。崇祯帝直接拍了桌子,昔日的气定神闲早就荡然无存,如果这种情况下,推出来的人做出这样的举动还不生气的话,除了泥塑木偶就是智障人士了。

那兵部的杨嗣昌听到奏疏后,也是哭笑不得,不过呢,自己保举的熊文灿,肯定要辩解的。不得不佩服这杨嗣昌的机变还有口才,在他的舌灿莲花之下,崇祯帝好歹息了怒,随后增加调遣了真定、保定、山西三处的边军三千人,派给熊文灿,让他赶紧完成“三月平贼”的壮举,随后又下了一道奏章,责成莱州范进迅速出兵不得延误。

只是朝中不少大臣已经看出了熊文灿的意图,就连一向“资质愚鲁”的温体仁,都给范进写了密信,说道那熊文灿这么做,虽然被皇上给否了,但是呢,这熊文灿看来是不打算用这个军事的手段去解决长江流域的问题了,随后又说道,赶紧趁着朝廷需要,打几个胜仗,赚赚正治资本,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圣上之前美言云云。

收到各种信息的范进,不住的暗骂,都特么什么时候了,还都在各自的打着小九九,真是满朝难能找到几个好人。不过此时的范进也早就不是刚刚穿过来的小白青年了,他直接命身边的宋应星给他拟好奏章,跟朝廷表了个态,大意就是莱州范进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向着朝廷滴,若有召唤,义不容辞滴。只是呢,前面几次三番大战,这人员和物资损耗甚巨,还请朝廷拨款云云,还有那安庆久经战乱,莱州士人打算谋求安庆府同知一职,还请朝廷商议则个。

当崇祯帝看到这封奏章后,端的是龙颜大悦,当着满朝文武便道:“这莱州范进果有古之遗风,忠义可嘉,忠义可嘉啊!”,但是崇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何范进中意这各地的同知一职?若说是官职,这知府可是要大上好几级啊?如果崇祯帝要是知道,范进相中的是各地的同知是实际的把控着漕运和人口两个实际工作,可以给范进带来无限的便利的话,那崇祯宁肯将知府给他,也万万不会把这六品的同知给他的。

崇祯刚刚表态可以考虑范进的要求,然后吏部议一议,走个过场直接发了官服印信了事。话音儿刚落,吏科给事中孙安林立即跳出来,大声道:

“皇上还请三思,这范进已经收了松江、镇江、扬州三府的同知任命,恐不合祖制,且那范进未有科考,捐的莱州学正,平日里骄横跋扈,不服朝廷管教,臣下以为,不可再许以要职”。

崇祯看了看这个孙安林,心里就没个好气儿。这范进屡屡有惊人之举,而且历次征招皆可战胜强敌,百依百顺犹如小绵羊,若说“骄横跋扈”,那些个在外的武官们个个拥兵自重,朝廷都很难驱使,那才是真正的骄横跋扈。你吏部不去管管他们,跑这里来谏言范进,这不是没事儿找抽吗?

崇祯脸色不快的挥了挥手,示意孙安林下去。

结果这言官死谏不退,大喊:“皇上圣明,这范进眼见拥兵自重,再携裹松江、镇江、安庆、扬州四地,已有尾大不掉之势,日后必成心腹大患笆上!”

这六十多岁的言官,当场竟然哭出了声来,让温体仁等一系官员心里暗道:“演得好像”。崇祯非常之不耐烦,本来还等着“三月平贼”出个效果,中间却各种事情不断,这孙安林如此纠缠范进,怕不是有派系倾轧之嫌,赶紧大声道:

“孙安林,下去!”

“老臣死谏不退!”

崇祯当即气歪了鼻子,对着身边道:“拉下去,庭杖三十!”

好家伙,这把老骨头,拉下去当场打了三十大板,估计这条老命去了一半。

不过随着宫外阵阵的嚎叫声,崇祯帝也开始了反思,如此的纵容范进,真的会尾大不掉吗?

几千里之外的熊文灿,虽然张贴出来了“招降令”,但是起初并没有得到好。“常青军”和刘国能两人的队伍此时早就打出了威风,见到熊文灿的官军丝毫不落下风。将他一路的追打。

而熊文灿也是苦不堪言,不敢用力围剿,因为实在打不过,又不敢完全不打,因为那样恐怕会被全歼,一路狼狈不堪,像是被赶鸭子一样,一大群几千的官军,硬是被从东赶到西,又从西赶回东。

最后走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地——安庆。

熊文灿能够祭出来的法宝只有一招——招降。没办法,只会这一个大招。并且非常的迷信此道,人也十分的迷信。

当年他在福建对待海盗时,也是这么做的。他认为武力上去征服海盗简直痴心妄想,便想到了招降。

在崇祯元年的时候,他究竟是成功了,而且是个大功。因为他也不知道用了啥手段,竟然成功地招降了大海盗郑芝龙。

后来呢,就在一年前,崇祯七年的时候熊文灿曾试图招抚海盗刘香,结果失败。那刘香不是没骨气的郑氏,说啥也不归顺朝廷,结果朝廷就因此处罚了熊文灿,但是呢,就算是这样的挫折,依然难改熊文灿痴迷于“招降”的决心。这不,到了湖广、安徽,他又想到了这一个大招。

说此君非常的迷信,那是一点儿不假。范进早早的派人密切的观察那熊大人的行踪,结果有人回报范进,说是这熊大人上任前,特地跑到庐山上去烧香。

然后呢,有个神棍空瘾和尚,和他算是熟识了,因为那熊大人总去这里烧香拜佛。

这空瘾和尚自有神棍的本领,见了熊文灿劈头盖脸的道:

“大人,误矣!”

哎呀我去,这是咋了?熊大人立即让旁边人退到一旁。然后影卫趴在屋顶继续偷听道,那空瘾说:

“公自度所将兵足制贼死命乎?”,这小文儿拽的二五八万似的,其实说的是,大人呐,出来混莫装逼啊,你算算你多少人,义军多少人,你能干掉他们吗?

这可是熊大人的心病啊,赶紧恭敬的道,说自己这么点儿人哪儿能干过农民军?

随后空瘾又说道:“诸将有可属大事,当一面,不烦指挥而定者乎?”,翻译成为人话就是,你手下有没有猛人?类似洪承畴手下的曹文诏一类的,可以帮你大胜仗的猛将?

结果熊文灿依然说果然无人,那范进算是奸相温体仁的人,自己当是指挥不动。

到了最后,这神棍竟然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特么兵不够,将无能,你还打个几把的打?

倒是给熊文灿唬的一愣一愣的,过了会,神棍又道:“皇上给你放到了这个剿贼的众人上,你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要是你打败了,肯定小命儿玩儿完的说,一定要对自己有点儿逼数”。

熊文灿听后,脸上煞白,手部略有抽搐,没想到一时装逼,竟然闹到了小命都快不保的地步,于是呆立了良久。

憋了半天,最后冒出来一句:

“俺要是招降那些农民军嘞??”空瘾神棍答道:

“吾料公必抚。然流寇非海寇比,公其慎之!且那范进非池中之物,善哉,善哉!”

这说的是啥呢?翻译过来就是这流贼啊,和那海寇可是不同滴,你要是想接盘,一定要慎重的来啊,随后脸上现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神棍的潜质表露无遗,让熊文灿觉得,似乎这空瘾和尚已经算出了自己的命运一般。而且甚至预言了范进的

“难道,吾命休矣?!”熊文灿当场被吓尿,怎奈这神棍告诉自己的“慎重的来”,到底该怎么个慎重法?现在这各种困难层出不穷,各地的武官又各个骄横,指挥不动,让为臣怎么个剿啊?

最后熊文灿把心一横,决定把“招降”的事业坚持到底!

他手下有一个幕僚,也是一名生员,佳作鹿鼎,颇有口才。

于是熊文灿便派鹿鼎到处寻找“常青军”和刘国能的大军,到他们的营内进行招降。

“西安王”端详了鹿鼎许久,一面表示愿意接受招安,一面却犹豫不决,随后便把常青军带到了襄阳地区,让人看不出来是想继续乱窜,还是老老实实受降。

这个时候呢,总是有想要表功之人的,那个监军太监,竟然在十天内连续两次向朝廷上疏,报告“西安王”和常青军愿意接受招降的讯息。

又过了十几日,“西安王”把队伍迁到了湖北谷城,把当地的义军“闯踏天”队直接赶走,随后到处张贴告示,说自己不想伤害这些百姓啊,只是为了匡扶正义!

随后呢,竟然把当地的大小士绅一股脑打包,拘禁在了一所大宅内,给他担保要是不担保,哼哼。

这被赶走的“闯踏天”何许人也?正是那熊文灿积极寻找的另一伙义军,刘国能是也!

刘国能见西安王势力实在太大,便抢先了一步,直接在湖广的随州正式向朝廷受降了。

这闯踏天在义军当中也算得**人物,曾经是与张献忠、李自成同时起义的,而且此时的实力已与张献忠遗部“常青军”不相上下。

刘国能的顺利归降,让熊文灿喜出望外,这大招终于奏效了!

熊文灿立即为他向朝廷乞请赦罪,授予守备职衔,隶属左良玉指挥明白人都看出来,这就是安插了一个钉子给左良玉,谁让他当初给自己下绊子呢?

好在这个刘国能的确也够意思,既然招降了,那咱就要竭尽全力给朝廷办事,终于在四年后被破格提升为副总兵,不过呢,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闯踏天一投降,湖广的局势大变。

朝廷的负担顿时减小了不少,而且官军的信心大增,也可以集中能量攻打其他地方的义军了。

最后“西安王”见刘国能好吃好喝好招待,还有官当,便在虞城接受了熊大人的招抚。

而此时在西北,有了大小曹将军相助的洪承畴,也是越打越生猛,接连挫败李闯,让形势一片大好起来。这使得湖广、河南的义军大王们纷纷的开始动摇。懒得出动的范进,也乐得看到义军们投降,都投降了,自己就不用去那安庆了,直接派人过去当安庆府同知即可,反正任命告身已经到手。

范进别的不管,发现这个空瘾老神棍可以啊,他是真的看懂了局势,还是瞎蒙的看懂了局势?如此神棍怎能错过?一定要抽个时间,过去看他一看!

经过大大小小的各地义军大王们努力,农民军投降之风盛行。即使没有投降的,像马守应、革里眼、左金王等也由于势单力孤而进入低潮。而西北那边的李闯等义军队伍,也暂时算是被洪承畴彻底打败,短时间内是难成气候了。

突然间,遍眼看看大明境内,一直困扰着大明朝廷几乎十年的义军大乱,好像已经全剧终了。不过范进和很多朝中明眼的人都能够看的出来,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大明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彻底解决,那义军的众多大王们也都是口服心不服。

范进相信,若是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那些暂时归顺朝廷的农民军大王们必定会卷土重来,只需要义旗一举,呼应者千万!

到了后来,无数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那些各种各样的草头大王纷纷重新回归到带领义军反抗朝廷的大军当中,攻城略地,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的凶猛。正是朝廷的招抚,给了他们宝贵喘息的时间,试问,孰之过?

不过呢,早就洞穿一切的范进,是不会被眼前的“安定”而迷乱双眼的。在剿匪到了最后之时,范进特意留了一股农民军不打。也就是“扫地王”这一股势力,大概有一万余人。

这是范进最后不得不从莱州出发时,在安徽左近遇到的,简直就是瞌睡碰到了枕头。那“西安王”自有别的安排,范进暂时还不想让常青军去干些脏活累活,这撞到眼皮子底下的义军,正好给了范进机会。

他将这一万的义军彻底碾压式的击败后,便进行了招降。这一招的确很成功。

随后他好吃好喝,还给盘缠,扫地王有个义弟,叫做一阵风,此人和长乐军有着血海深仇,便被枭首,送回长乐军祭奠王家堡的亲人。随后把他的职位许给了范进的义子,范禄。一道继续伴随在扫地王的周边,响应其轰轰烈烈的义军大旗。这支义军的名号,再也不是什么一阵风大军,而是就命名为“天禄军”。

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就好比当日之“常青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