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范进种田 > 第五十二章 宿命

此时,正在辽东处心积虑的构筑防线的范进,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误打误撞,已经彻底的改变了历史。

由于范进的强势进攻辽东腹地,导致此番犯边的后金畏首畏尾。

黄太吉已经到了宣府,面对这座长久无法突破的宣大防线,做出了总攻的命令。

但是,辽东腹地被“高丽叛军”入侵的消息,还是让黄太吉震惊万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刻已经围攻了宣府,若是在此突破,大明对于后金来讲,就如不设防的一般。

所以黄太吉就算知道了有“高丽叛军”袭扰辽东,暂时也只能无动于衷,因为拿下宣府防线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击败自己的心魔一般,拔掉宣府这根钉子,大明就完完全全笼罩在后金的兵锋之下。况且,黄太吉本人即将登基,如果此番犯边可以收获更多的正治资本,那可是绝对有好处的。

黄太吉就如失心疯了一般,继续围攻宣府。

宣府。

城外。

大明的淡黄色军旗飘荡在城头,虽然各个破烂,依然迎风摇曳。就好像此时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廷,虽然千疮百孔,却依然屹立不倒。

不时地有箭支、铳子儿从旗子上飞过,将这些军旗带来新的创伤。

城下,一发发的炮弹,从乌真超哈的炮孔当中射出,打在了这个百年多的要塞上。宣府的重要,早就刻在了大明王朝的骨子里。所以自永乐年间起,宣府就不停的加厚城墙,修葺道路,以期完美的防御边疆。只是此时的敌人,从蒙古换成了后金。

乌真超哈都是由投降的汉军组成,战力十分强悍,光是六磅的佛朗机炮,就装备了不下几百门,在正面给予了宣府的防御极大的压力。

当炮弹打在地上时,溅射出了阵阵火光和飞土,有的炮弹失去准星,打在地上抛洒了一大片浮土。

很多包衣不顾炮火的猛烈,拖着竹梯奋勇向前,不断的靠近着宣府的城墙。而城墙上的明军,也在不停的发射着弓弩、排铳,希望能够打掉敌人的攻势。

这就是宣府的攻城战,黄太吉已经无法继续等待了,他急于撬开大明北面的咽喉,在这里堂堂正正的长驱直入,把大明朝彻底的踩在脚下。

包衣们扛着竹梯,在长枪兵和乌真超哈火力的掩护下,快速的飞奔到了城墙下方。只要到了城墙下放,竖起梯子,就是大功一件。作为后金的奴才,包衣们非常有自觉性。竖起梯子后,第一个杀向敌人,还有更多的封赏。不过呢,若是被乌真超哈的火炮击毙,那也只能说明自己八字不够硬,倒霉罢了。谁不想杀进城去,掳了里面的女子,吃掉里面的粮食?

所以包衣们各个眼睛赤红,不顾身后乌真超哈仿佛不带准星的炮火,扛着梯子就奔了过去。

此时由于是近距离接战,六磅佛朗机炮仿佛不要钱一般的往城头倾泻。一发炮弹,轰的一声打在了城墙上方,这种实心的铁蛋蛋,砸在城墙上后,竟然砸塌了好多的城墙砖石,给了包衣们可乘之机。

几个有经验的包衣,直接将梯子竖在了豁口下方。城墙上的守军肯定受了火炮的影响,不敢在此布防。所以从这里上去,定能第一个冲上敌人的城墙,拿得首功!

但是,当后面的包衣们顺着梯子爬上去时,迎来的是阵阵急速而又猛烈的弩箭——

“嗖、嗖——”

这些弩箭轻快而又灵动,准确的射入了爬上城墙的包衣们的身体。让大家惊诧莫名,何时守军又有了如此犀利的守城利器了?

一个千户模样的人,此时正站在城墙上。他看到后金军队不断的蚁附攻城,不时的有些头大。但是当地人爬上来时,还是在第一时间内,喊出了一声“滑轮弩,放!——”的怒吼。

这个千户,其实本来不属于宣府编制,他的到来,完全是受命于最高长官。他也是那位最高长官的义子。外人不知道他们这伙儿军人的底细,除了他们的曹将军外。所有人只知道,这个千户,姓范。

而大明守军这边,也不完全都是草包。几个督军不停的督促着防御。士兵们不停的放空眼前的六磅或者九磅佛朗机炮。为了快速装填,他们采取的是子母铳的形式。放空一个子铳,就赶紧拿上另一个已经装填好**和炮弹的青铜子铳。虽然可以达到每分钟两发,但是在那个姓范的千户眼中,这火炮实在是太慢了。

狭窄的城墙上方,来回跑动着大明宣府驻防的军士。有不少中了后金军队箭矢的,倒在了城墙上方。还有些被铳子、弓箭射了后,并未死透,依靠在城墙上,不断的哀嚎。

宣府的官军脚步嘈杂,紧张的防御着每一块城墙。但是这些伤员,仿佛一个个累赘,在受了伤之后,再也没人管。姓范的千户不忍,直接命亲兵,将这些伤员收拢到了一起,简单的包扎起来。因为姓范军官的义父曾经对他说过“伤兵,一旦医治好了,将会是最有经验的老兵”。此时姓范的千户手下兵并不多,只有一千两百来人,为了继续拥有战斗力,他不断的收集着明军不要的这些伤员。

“快点,跟上!!”

宣府的明军面对底下黑压压的攻城军队,紧张的呼号着。仿佛这种声嘶力竭,可以有效的弥补人员不足一样。

是的,此战,城外有不下八万的后金军队主力,而宣府满打满算,不到一万。

城外喊杀声震天,丝毫没有被雄关高墙所震慑。包衣、后金们不要命的往前奔袭。他们推着投石车、盾车,还有攻城车等等临场制造的机械,玩儿了命的往城下运。这种冷兵器作战就是这样,一旦在城墙的某个地方,打开了缺口,防御就如同决堤的大坝,迅速的崩塌起来。

而后金军队瞄准的目的很明确——城门。

宣府虽大,但是不能没有城门。城门虽厚,但这也是整座砖石结构的城防处,唯一的命门所在。城上明军继续不停的发射着六磅佛朗机炮,在火把的点燃下,引信逐渐燃烧,随后“轰”的一声,实心铁蛋蛋轰击在了攻城的人群当中,每发炮弹,都可以造成三、五人,甚至更多的伤害。

只是,这样的火炮数量实在太少。宣府就像其他九边之地,经年累月之下,竟然没有足够堪用的火炮。饶是曹文诏勇猛善战,但是军备却是他不得不绕开的避讳。

此时城外的抛石机并不甘于寂寞,在城头上火炮的间歇,也不断的往城上抛投着燃烧的布包、油瓶,目的在于摧毁城头的防御。这些工程机械给予了城上明军巨大的杀伤,每一发到了城头,都会掀翻不少的明军。从高达两丈的城墙上跌落,基本上凶多吉少了。

这简直就是双方意志力的比拼,看谁先支持不住。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长梯在攻城车、盾车的掩护下,靠近了城头。很多手持长矛的包衣窜上了梯子,在爬的过程中,攻击城头上的明军。

虽然有为数不少的梯子被明军破坏,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梯子,搭在了宣府的城头。看着攻势渐渐的奏效,远处的黄太吉脸上露出了放松的微笑。这一战,和他预料的差不多,用不了三个时辰,即可以分出胜负。

只是,他忽略了那位来自莱州的范姓千户,以及他带来的一千二百余长乐炮兵。

这名千户名叫范桦,是当年少年军官团的杰出代表。只是第一代少年军官团当中,所有的光芒都被范心所掩盖,所有的将星都被范心一行所遮挡。范桦就是这样,从范心这位长乐英雄的阴影当中成长起来,慢慢的见证着自己的伟大。

他见敌人已经进入到了飞炮的射程,再也不去避讳,直接命令所有秘密驰援宣府的长乐战士,掏出武装带上的无烟**飞炮,对准城下密集的工程队伍,纷纷的抛射了出去。

这种比甜瓜大,比西瓜小的飞炮,早就在实弹演习当中试射过多次,三十步外的敌人,几乎没有任何招架之功。而且由于距离太近,后金军队根本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已经降临,还以为城头上的明军黔驴技穷,炮弹打光了,开始扔石头了呢。

这出其不意的打击非常奏效,往往一枚飞炮,就可以解决掉至少三名敌人。这个解决,是彻彻底底的解决,可以说,一发飞炮,扔出去后,要远胜于城墙上的一枚六磅炮炮弹。

将近三千人的攻城队伍,在城上扔下来不下于两千枚飞炮的打击下,势头为止一挫。

正是此时!

范桦知道,此时已经到了长乐军“人间大炮”的发威时刻了。由于是独立行军,又是在别人的地盘,所以长乐军并没有带足够的人间大炮过来。在宣府,范桦只有五十门。十人背的供弹系统,只来了三组。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范桦按照之前炮兵的经验,将五十门炮分为五组,每组十门。开始对城下被飞炮打击的乱作一团的敌军开炮!

一时间,“轰、轰——”的炮击声源源不绝,立即就将黄太吉攻城的队伍完全打散。尤其是三百步外,远处的那些抛石机。人间大炮无差别的发射着,每一发炮,都是在敌人的头上一丈或十几尺的距离爆炸,引起了巨大的伤亡。攻城器械全部毁于一旦。

后金军队完全被城头上突如其来的炮击惊呆,在挨了至少七、八轮齐射后,黄太吉才反应过来,这宣府不知何时布置了如此犀利的火炮,竟然可以发射的如此远和精准,在这样的火炮居高临下的打击下,后金军数量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黄太吉不打无准备之仗,此番劫掠大明,本来就是本着闷头发财,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略。本来宣府已经视作囊中之物,但是在对方拿出了如此有效的防御武器后,黄太吉渐渐的萌生了退意。

从关外进攻大明,除了宣大外,还有口外、京师等地可以走,没必要继续强攻宣府。他稍微一计较,便当机立断的鸣金收兵。

黄太吉并没有和历史上那样,从宣府突破,随后继续劫掠京师。他绕道了口外,从那里进入了大明。这也和历史上有了偏差。因为黄太吉尝试了宣府、大同、山西镇、延绥镇之后,发现各地都有这种伤人与五百步之外的防御利器,虽然数量并不足够,但硬打硬拼后,还是会给后金带来较大的伤亡。

黄太吉便忍住了继续攻打坚城的冲动,直接犯边劫掠去了。

后金被大明和范进联合赶跑,这已经和历史上有了偏离,而且原本四月就登基的黄太吉,现在还没动静。

远在辽东的范进,此刻更是憋屈。他感觉自己已经深陷了辽东这个泥潭,在海岸堡垒没有战力的时候,动不得,退不得,完全的就被卡在了这里。

他也没有能力发起进攻,憋在金州的范进,甚至无法突破原本占据了一半的复州防线。他原本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火炮的威力,以及新编队伍的战力,还有是否能够夺取至关重要的金州。目前来看,这金州根本就没放在后金人眼里,复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得利赢城,都比金州重要,让范进觉得是呕血三升。

好在范进真正的主力——近卫团根本就没有动手,只要范进愿意,随时可以从青岛抽调过来。但是范进考虑到自己百业待兴,此时兵少饷缺,实在不适合再调金贵的近卫们过来。万里英的第三团也是逡巡在外,让他干些打扫战场之类的杂活儿,惹得一众老兵怨声载道。

总之,范进此番从京师,大规模的调动到辽东后,给他的感觉就是获得了一个不算胜利的胜利。

为啥说不算胜利的胜仗呢?对于朝廷而言,范进仅仅是消灭了两个甲喇,但也是不世之功了。对于范进来讲,他已经完成了沿黄海圈任何一点无限制投放兵力的战略意图,并且将辽东半岛一截两半,以黄海围成了一个圈子,胶东半岛、高丽西陲、辽东半岛黄海沿岸,从此牢牢的攥在了手里。

但是,他也憋屈的被困在了金州,无法抽身顾及其他。就连宣府、大同、山西镇等地方,也只能抽调少量的长乐军过去支援。一旦范进从金州撤退,不仅仅是在士气上给予了长乐军巨大打击,连番的“百战百胜”金身将会宣告破灭,就连目前已经夺得的金州城,也会在长乐军战略后撤时,被后金重新纳入囊中。一切,都是范进可用力量太少,而他的步子迈的太大导致。

正白旗那边,原本打算和范进继续僵持。但是,最终由于范进实在是没有进一步攻打复州的表现,便战略性撤回复州了。后金对于范进有些无可奈何,虽然获得了一点点的胜利,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被动的挨揍。

同样的,范进也无法一下子吃掉后金。辽东幅员辽阔,自己推进到辽东腹地的时候,明显的发现来自朝鲜方向的掣肘。就算他不会背地里给自己来这么一下子,但一切补给走吉州岛,经由高丽,再都从水上运来的话,这仗打不了多久就撑不下去了。

更为关键的是,范进就这么点儿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