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凤命难为 > 第五十二章 来客

第五十二章 来客

推荐阅读:

大新的历史自后宋以来就与许蔓所熟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沿着相同趋势却不同轨迹发展,比如,大新的百姓也有过传统节日的,不过,这里的传统节日以为,还有这些许不同的重大节日,夏曦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

大新虽然已经四百多年,却三番五次被外敌入侵,又经过长达近两百年的战乱,自从夏历1171年六月初六,大儒谢源因为保家卫国的安宁皇太后抱被皇帝下旨污为妖女,为号召文人报国,也为安宁皇太后抱不平……他只身入宫讨伐当时的皇帝宋赵卫,后被五马分尸之后,大抵出于对和平的渴望,百姓便将他被处死的六月十七这日定为夏曦节。

如今,夏曦节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它原本的意义,成为了大新帝国皇族到太庙祈求重要日子。

民间甚至出台一本专门收入一年重要节日的《大新民节》,将六月十七日定为夏曦,除了春节之外的重要节日。

每当夏曦节来临之时,大家都会大肆庆祝一番,这也是在春耕之后族人相聚的机会。这一天,家家户户还会设香案摆祭品悼念那些为了国家和平的英雄,希望他们也能保护家族人丁兴旺,平安顺利,繁荣昌盛。

每年的这个时候,官府就会举办宫锦献,任何大新子民皆可参加,无论你有怎样的技艺,只要在夏曦这日在紫金门前展现,获得贵人们的赞同,便可以进入院的邀请帖……许多身怀民间技艺的人,杂耍艺人趋之若鹜。

当然,紫金门毕竟是大新的政治中枢,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入的,凡是能够进入那里的,必定由各级官府层层筛羊者有那权势超然的人做保。

这样一来,夏曦节这日,外城集市上便更加热闹繁盛,有的在集市上表演舞火龙,有的采莲船,有的砌宝塔……各种传统节目层出不穷,甚至那教坊还会出一些绝色美女在秦淮河上庆生,平常一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士族闺秀们也会放下矜持,和贫家效的姑娘们一样出门游河。

这也为才子佳人制造了偶遇的好机会,因此而促成了不少的好姻缘。有一本类似现代小说的《鸳鸯》就是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狂欢的节目。

这样盛大节日对于因为太夫人生辰占了端午热闹的林府众人而言,更加显得隆重。

提前一月,林府便开始准备节日所需的材料,着手准备主子们那日出门应穿戴使用的一切物什。.

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热闹也同样感染了许蔓。

加上,随着第一位客人的到来,后面又多出了三四位相访的客人,原就被太夫人倚重的许蔓更加烦累,古代的人出门, 一般携带的行礼就繁重,那些世家高门的千金更加不必说了,仆人加上行李,一应俱全,与搬家没什么两样。

如此,许蔓整日就奔波在收拾客院和福寿苑之间,不过,最令人气愤的是,当许蔓终于将客院收拾妥当,那几位客人又突然需要迎进内院暂住……

许蔓当然不愿意再管了,索性装病,整日里躲在宜园养病。

映红见她突然闲下来,连日不是发呆就是描红,心疼不已,就找到一本在湖州厚德书局买的一本《穆戈夜话》,兴致勃勃地递给许蔓,狗腿地端上她最喜欢的蜂蜜红茶……

许蔓放下手里的描红,瞟了一眼那枣红色封面上用细笔简单勾勒出的热闹集市,作者甚至就叫穆戈,很快,她就被吸引了。这本书里面就很详细地阐明夏曦节的由来。

不过,这样悠闲看书的日子并不长,宋嬷嬷在次日就领着两三位小姐到了宜园,说是太夫人亲戚,吩咐许蔓招待,也不管许蔓是否同意,就径直回了福寿苑。

许蔓倒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宜园有的是地方,自己一向不能发声,自然不存在陪聊的事情,又想起那半月湖莲花也是一道风景,索性请了陈嬷嬷在半月湖那里搭建起来一个草棚子,带着客人在那里赏湖, 倒也一番风味。

第四日清晨,阳光明媚,也没有中午的燥热,清凉怡然。

许蔓领着几人正在半月湖休整,等着粗使婆子牵来小舟,准备到湖中心赏莲,大太太奉了太夫人的吩咐,给几位小姐送来燕窝百合羹。

林府又来了一位客人,山西魏氏的少夫人带着魏家十七小姐突然来拜访太夫人。

为什么说突然?因为当门房禀报时,连太夫人身边的宋嬷嬷都愣了片刻,还是正和林清颖逗着太夫人门前的八哥的林清华很快地反应过来,这不正是自己生母魏家?

她高高兴兴地禀了太夫人,又陪同那魏家少夫人和十七小姐一同给太夫人请安,魏少夫人却亲自提出要拜见长房如今的太太陈氏,林清颖当即就垮了脸。

她自持林家长房嫡长女身份,向来认为大太太抢了自己母亲的一切,从来不给大太太好脸色,仗着外家魏家又是世代官宦,甚至给大太太下过不少绊子,却不想外家几年不来林府,一来竟然上赶着要见这商户出身的继室,心里又羞又愤……毕竟是自己外家,又不能伤了体面。于是,她安静地给太夫人行礼,却乖觉地退在一旁。

太夫人却并未有多大变化,至始至终待魏少夫人和那十七小姐亲热,甚至让林清华陪着一起,由宋嬷嬷亲自带人到荫园。

于是,几人在去荫园途中,正好撞见陪着几位小姐喝那燕窝百合羹的大太太。

大太太精致的脸上止不住惊鄂,望了望宋嬷嬷,忙说:“快请!快请!”

许蔓也觉得有点意外,陈嬷嬷却低声嘀咕:“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大新的世家比较讲究,一般姻亲就婚丧嫁娶不需要邀请互相走动,如需要拜访,需要提前送帖子询问主人家的意思,就是怕与人为难,只有那些关系亲密的人家才会在既没有邀请也没有提前送帖子的情况下,突然到访。

这魏家虽然与林家是姻亲,却是过期了的,自从大太太嫁到林家,就不怎么走动了,如今这魏家少夫人却不请自来,甚至」带着一位嫡出的十七小姐,怎能不让让两人感到惊讶。

大太太忙唤人将那魏少夫人和十七小姐迎去荫园,自己也同几位小姐打招呼,准备离开,谁知那魏少夫人却径直走进了这临时搭建的茅草屋,一一打量在坐的各位,方才自顾自地夸张地赞叹着这夏日赏湖的妙计。

许蔓见她越说越离谱,却正眼也不给大太太一个,显然并不认识大太太,大概只当她是陪同哪位小姐一起的夫人而已。

说完,她又吩咐身边丫鬟取来一些小瓷盒分给众人,还自夸地说这不是大家经常在大街上见到的一眨眼就能掉下一层粉子的白粉,而是魏家同心坊的产的‘展容’,据说是贡品,专为皇太后秘制的。还说她今日也用了这粉,才来给大家推荐的。

许蔓端祥着她,点头称赞,确实不是她曾见到的这个时代的人普遍用的那种一眨眼就能掉下一层粉子的白粉,不过也并没有她说的那般神奇,始终比不上自己那个时代用的打底液和粉饼。

大太太欲言又止,叹了一口气,退到茅草屋的角落,择了一处清净的地方坐了。陈嬷嬷想要出声,却被大太太严厉的目光制止,只得站在许蔓身边继续装作一切正常的样子。

魏家少夫人虽然称是少夫人,实际上比大太太的年纪还要大上十岁,身材丰腴有度,皮肤白皙细腻,虽然眼角已有了细细的鱼纹皱,可还是无损其美艳。

她身边跟着一个年约十四、五岁的少女,内面穿着一件油绿色绣着金色纹饰的褂裙,外面披着一件镜花纱衣,眉眼间和林清华非常的像,都是冰肌晶彻的皮肤,清丽端庄的五官,中等的身材,却玲珑有致,只是林清华目光柔,笑容羞涩,给人犹如邻家姐姐的亲切之感,而这位少女清目流盼,笑容矜持,给人端庄明艳之感,和林清华站在一起,春桃秋菊各有风情。

魏少夫人当真是人才,一个人自顾自地念叨,居然能将几位十几岁的小姑娘笼络了,不一会,便有人主动和她攀交情,几人打得火热。

林清华见到这样的场景,自然开心不过,不会主动说破。

许蔓本就不会发声,也不会自讨没趣。

坐在角落的大太太更是撑得住气场,自顾自地喝茶、赏湖、观莲……

后来,还是宋嬷嬷实在看不下去,出声制止了魏少夫人,还亲自将魏少夫人带到大太太跟前,引荐她们认识。

魏少夫人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很淡然地微微笑着点头。

林清华和魏十七小姐向大太太请了安。大太太方从头上随意地拔下一根金簪子作为晚辈见面礼给魏十七小姐。

大太太又示意陈嬷嬷将在场的人引荐给魏少夫人和十七小姐。几人又是一番问好请安。

魏家的少夫人立刻亲热地上前拉住了许蔓的手:“这是表妹吧,我是你巍三嫂嫂。”又从手上撸了一只翠**滴的镯子准备给许蔓带上。

许蔓忙客气点了点头,算作打招呼。同时,手却状似随意地理了理鬓角的碎发,避开了魏少夫人的手。

魏少夫人的手在半空中僵了僵。

林清华和魏十七小姐也略显尴尬。

在场的众人也有些刻意地扭开头去看湖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