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书中缘 > 第140章

六王女很少这样认真地看青影。青影向来是在暗处注意着她的一举一动,加上他本就是易容高手,能真的看到他真容的机会少之又少。可是时间流逝,当其他青字辈的侍卫们依着该有的轨迹,寻找着自己的未来时,这位侍卫因比其他人都依附于自己,而被她有些忽视了。

“青影,虽然你是暗卫,可是不可能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你有什么想做的吗?趁着我还能说得上话,告诉我吧。”青影更像是国王派在她身边监督她的人,他很多还是需要听从国王的命令。可是她现在在国王面前还算是有地位,或许能帮上些忙,以后就不知道了。

他低着头,一时不明白为何眼前的这人会说这样类似遗言的话。在他看来,六王女如今还年轻,大权在握,又有国王在后头当靠山,是万万没到说这话的时候。国王将他派在她的身边,固然有监视的意思,但又何尝不是担忧她的安全呢?

在青字辈的侍卫中,青影的长相是最不起眼的,他像是下一秒就会让你忘记的普通长相,想得到他是任何一个职业,都不会想到他是大名鼎鼎的暗卫。六王女看他并没有真的在思考未来的选择,更像是疑惑,她想了想,还有些时间,应该可以拖一拖。

“等你想好了,就告诉我。我会尽力帮你的。”六王女轻声说道。

青影忽然开口道:“殿下,那日在西北,属下明明已经被埋在泥土中,您是如何救我呢?”她手无缚鸡之力,自己又深陷危险中,可是在他失去意识后,听到的是她的呼唤。是她从阎王手中将自己救了回来。虽然他一直都没想明白,醒来后也是只有他一人,可是他知道,就是她救了自己。

六王女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请他坐下,反问道:“你为何会认为是我救了你?”

他没有证据。可是她身上有太多事情,是无法解释的。他时刻在注意着她的动向,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找到任何可以证明的东西。因为这一切都这样不可思议,这些事好像只有神才能做到。

“为何没向国王通报这些事?”如果国王知道了这些事,以他的个性,定会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力量,他是个有野心的君王,知道怎么去运用不同的力量。

“属下不敢确定,也知道殿下并不想让陛下知道。”

六王女赞同地点点头,说:“我又不是神,很多事情不过是巧合而已。你一直在我的身边,难免会将这些事和我联系起来。”

他知道,这不是事实。他也知道,她也明白这不是事实。

“好了,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就来告诉我吧。”

如今岳国军队最担心的不是敌国攻过来,而是自己先断了粮。自西南开始下雪后,天气就愈发地寒冷,从都城过来的红凤军到底经历过严寒,还能适应些,西南边境军很多是周围征召来的士兵,习惯了西南温和的气候,猛地冷起来,自然受不住。

各级将领把冬衣分发下去,可是还是有些不足。

不仅是衣物,还有粮食,也渐渐不足起来。军中的膳食兵已经尽他们所能将食物利用起来了,无奈这吃食还是一日不如一日。这样的变化,每日都在吃饭的士兵们怎会感受不到?军纪让他们不会去抱怨,可是还是有人开始传言,是不是岳国的王族做了什么错事,今年才会被神惩罚,在西南降下这样奇怪的大雪。

青虽将这情况汇报给六王女时,不无担忧地说:“殿下,这请求增加粮草的卷轴已经递上去很久了,都城还是没有回音,我们是不是要再派人去催催?再这样下去,敌人还没打过来,我们就先要饿死、冻死了。”

“催也没用。如今国库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国内又是这样的情况,哪里都要用粮食和钱。如果真的能拨下来,国王早就拨下来了,不会拖到现在。”六王女皱着眉头,想着应对之策。

如果国内无法供应,是不是能从国外弄些粮食过来呢?可是谁又会在这个时候,快速运粮食给他们?

“对面仍是没动静吗?”六王女问道。

“没有。听探子说,对面整日饮酒作乐,一派热闹的模样,看似不像来打仗的,倒像是来游玩的。底下已经有将军在我面前拐弯抹角地说了几次,叫我们这时候一鼓作气,直接结束了这场仗。”

翟老将军被称为丰国的镇国将军,怎会真的骄傲自满到这种程度?定是迷惑人心的计策罢了。青虽当然是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才说起底下有人在提议。可是明知是计策,也难保岳国军队不会动摇。

“有蠢蠢欲动的人?”六王女问道。

青虽点了点头:“不过还算是安分。”

“你和青往注意点,不要让人钻了空子。”六王女话是这么说了,可是仍没有说出如何解决粮食的问题。

青虽问道:“殿下,为何不从邻国买些粮食应急呢?”

“一来,在短时间内凑齐如此大量的粮食,是件难事。二来,丰国的人怎样才不会注意到?三来,又让谁来运输这么多的粮食?四来,运输粮食耗时长久,如何快速到我们这里?”六王女连连发问,其实缺的就是一个中间人。

“我去呢?”青虽问。

六王女瞥了一眼在一旁沉默不语的越落,问:“越落,你说呢?”

“不合适。”越落看着他,“你是殿下的军师,一举一动都受人瞩目。加上就算是你,短时间内也无法找到门道买粮食。”

青往此时走了进来,上前行了礼,说:“殿下,刚才军营外抓到一个人。”

六王女挑了挑眉:“谁?”

“红凤学子吴承仁。”

几人面面相觑,他怎么会跑这里来?青虽更是直接说道:“他小小的学子怎会跑到前线瞎闹?你还是派人查查他吧。”

吴承仁,吴承仁……六王女皱着眉头,缓慢地转动着手镯,感觉有些莫名的熟悉。她来回踱步了一会儿,终于想起来,正是这个人!

“去,把他领进来,我要见他。”六王女直接说道。

越落躬身走到了帐篷的另一边,利用那隔开的帘子挡住了自己的行踪。

青往立即称是,转身便出去将捆绑在角落的吴承仁带了进来。

吴承仁没有多少害怕的情绪,看到带着面纱的六王女还笑嘻嘻地点了点头,毫无做错事的愧疚感。他的脸上因旅程劳碌而有些憔悴,晒得黑黑的,可是露出的大白牙还是彰显着这主人的胆大妄为。

她示意青往帮他松绑。松开了手脚,他立即行了躬身礼,拜见六王女。

六王女问:“你是怎么到这儿的?”

“我偷偷过来的。本来只是想着来西南看看有什么做生意的机会。可是这天气越来越冷,我就想到了,您带兵出征时,没带多少粮食,就想着应该能来助您一臂之力。”吴承仁又补了一句,“不过这事不能被老头儿知道,他知道了非得打死我不可。”

六王女故作疑惑:“你在说什么?为何这军中需要你这么一个小小学子的帮助?”

吴承仁指了指外头,说:“我刚被绑的时候可是听到了,有些人在抱怨吃都吃不饱,怎么打仗。殿下您开创商科,就是想用物品的流通,让不同地方的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想着,我可不就是帮我们军队最好的人选吗?毕竟另一位商科的学子已经不见踪影了。”

“为何要你呢?岳国大商人多得是,你一个还未出师的学子,为何会有这个自信说你能做到?”六王女摆明了就是不信他的意思。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样冒冒失失地冲过来,要六王女来信他,是件难事。可是这不代表他不能做到。他收敛了笑容,分外认真地说:“殿下,您第一次上战场时,岳国上下也没有人信您能打胜仗。不少将军还笑您说您可能在战场上喊娘。”

“放肆!”青虽呵斥。

吴承仁继续说:“可是殿下,您就是胜了,就是在那年小的年龄,获得了第一次胜利。为何我不能呢?学生愿立下军令状,如若没有如期带回粮食,必当五马分尸。”

六王女沉默地看着他,看到他坚定地看着自己。

吴承仁会擅自闯进来,除了是真的因为爱国心切,希望自己能出点力外,更是看中了这次领军的是六王女。她向来善用人才,还有一股任用新人的果决,别人或许不会把他放在眼里,可是在六王女面前,他还是可以搏一搏的。

许久之后,六王女才说:“你可以在多久之内将粮食带回来?”

这意思是信了吴承仁了!青虽与青往吃惊地看向六王女。吴承仁是商科的学子没错,可是他入学不到一年,又没有任何前例证明他就是惊世之才,六王女将这数十万的人命压在了他一人身上,是怎样的豪赌?

相反,被信任的吴承仁兴奋到全身都有些颤抖,没想到,没想到她真的会相信自己能做到。他颤抖着声音,说:“一个月,不,半个月,我就能将第一批粮食带回来。”

又是一顿沉默。

六王女食指敲了敲桌面,拍板定案:“好,给你半个月。你需要立下军令状。”

“好。”吴承仁高兴地立马答应了。

“先别急着开心。军令状上,赌的不是你一个人的性命,而是你全家族的性命。”六王女轻声说着,却是毫不留情。

吴承仁愣住,他自己一个人的性命不算什么,死了便死了,家里的人为他伤心几年便是了。可是因为他自己的决定,却有可能让整个家族都覆灭,他还是犹豫起来。他相信自己能做到,但是,万一呢,万一他没有做到呢?

六王女的声音再次响起:“如何?还要做吗?”

吴承仁咬紧牙关,点下了头:“我立军令状。”

“去找那些将军进来吧,让他们一起见证下。”六王女站起身,让青往出去找人,青虽则在一旁写了军令状的草稿。

几名将军走了进来,他们已经在路上听了青往说了这件事,已经认为十分不妥了。一见到吴承仁那还稚嫩的脸,头更是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六王女小小年纪便拿了军队大权,是她多年战功立下的,是她的红凤军支撑起来的,可是面前这人明明白白就是个少年,还是籍籍无名的少年,他们凭什么将自己和士兵的性命交给他?

六王女拿过青虽拟好的军令状,递给他们:“这是他要立的军令状。另外,我来作保,如果他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我愿用我的性命告罪。”

“殿下!”青虽等人也不知道六王女居然会赌上自己的性命,顿时喊出了声。万一这人真的没完成,难道真的让六王女陪他去死吗?

将军们反倒为难起来,六王女这么说了,他们再拒绝,好像就有点过头了。他们商量了几句,终于决定相信六王女一回:“好吧,既然殿下这么说了,我们便给这位少年半个月的时间。至于殿下告罪的事情,就不必了吧。”

“没关系,一同加上吧。”六王女态度坚决,她知道,将这样的事情交给这么个少年,不管是将军们还是底下的士兵们,都会心存怀疑,有她作保,他们也能安心些。

刚才还怀疑自己的六王女,现在居然压上了自己的性命,饶是胆大包天的吴承仁也吃惊得说不出话来。经过青虽的提醒,他才深深地行了一礼,说:“殿下,学生定不会负你所托。”

在青虽心不甘情不愿地加上六王女的誓言后,六王女上前签上了,吴承仁继她之后,脸色苍白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远在都城的某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忍不住摔了一个茶碗,立即吩咐人去查具体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