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繁花满庭 > 第136章 荣妃

丹凤宫中养病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静歌和两个小宫女已经打成一片,私下里相处的如同玩伴儿一般。星雨和似雪在相处中逐渐熟知了静歌的性格和人品,对主子的那种恭敬和戒备渐渐转变为真挚和率真。

这一日,静歌的体力恢复的差不多,星雨建议她走远一些,去靠近丹凤宫的秋筠苑散散步、透透气。

静歌不知道秋筠苑是个什么所在,必然要加以询问。

“秋筠苑是什么所在?我若前去,要是被宫里其他人看到是否不妥?”

“静歌姐姐有所不知。我东海国的皇宫里不像别的国家,基本只有一处御花园。皇帝陛下为了让德妃娘娘在任何时候都能欣赏到四时美景,一共修筑了四座花苑,秋筠苑便是其中之一。目下,皇帝陛下和德妃娘娘不在宫中,而兰妃娘娘因为咱们娘娘喜欢去秋筠苑,故而很少去。所以咱们去蹓跶蹓跶不打紧的。”

静歌点头同意。说实在的,她早就在这丹凤宫待够了。任它再大,十多日过去了,总是同样的景物,怎么能不生厌呢?何况,静歌生性本就活泼好动,出游花苑正趁心意。

出了丹凤宫的宫门,向西拐,沿着甬道走不过五百米三人便来在了秋筠苑中。

别看现在正值初夏,秋筠苑中确是一片金灿灿的深秋美景,置身其中,完全感觉不到夏日的燠热。花苑中随处可见的池塘,还有石林,看得静歌心臆舒展,病体本就好了八九成,这一来更是全都好了。

游走多时,静歌些许感到腿乏,示意星雨和似雪两人找个亭子歇一歇。

寻来寻去,静歌觉得有一处起名为“乌竹”的半亭不错。说它是半亭,是因为其后倚在一块硕大的湖石,就如同是从石头上长出的墨竹天然长成的一般,十分的别致有趣。

一主二仆坐下后刚刚要开口交谈,突然听到湖石后面传来低低地说话声。三人急忙相互示意不要出声,怕被后面的人发现。

细听之下,静歌赫然发现,竟然是皇帝松如涛五位妃子之一的荣妃娘娘。陪着她的则是贴身的掌宫大宫女红棉。

“娘娘,今儿个您走得可有些远了。奴婢真不该由着您的性子,仔细晚上腿又该疼了。”

“这不是好久都没有出宫了吗?若不是杏儿提起德妃不在宫中,我也不会想到来这里。”

“那您就不怕碰到梅妃娘娘吗?”

“这会子,姐姐应该在听曲儿。你就别在这儿瞎担心了。”

“奴婢还不是担心您这绵软的性子又白白的受气吗?”

“好好好,知道你是疼人的孩子,得了,别捶了,我缓过乏了,咱们回去吧。”

“是……您慢点儿,扶着点儿奴婢的胳膊。”

时间虽然不长,也算是静歌与荣妃娘娘的初见。

确定她们已经走远了之后,静歌一脸好奇地问两个宫女:“听适才的对话,这位荣妃娘娘似乎在宫中很不得宠的样子。难不成还与梅妃娘娘有所不睦吗?”

听了这话星雨一脸不屑地用鼻子冷哼了一声。似雪情绪倒是没有什么起伏,如常地说道:“主子,你可别被她刚才的一席话误导了去。这位荣妃娘娘惯会装可怜、装出一副孱弱受气的模样博取圣上的关注。咱们娘娘不为别的,就是见不了她这样,所以不怎么待见她,到没有什么旁的龃龉。”

“可不是嘛。荣妃不过进宫才一年,咱们丹凤宫的主子,可是圣上做王爷的时候就迎娶进门的王妃,还为圣上养育下四位皇子,没来由地怎么会跟她计较呢。”星雨补充道。

“但不知,这位荣妃是何出身呢?”

“若论出身,荣妃娘娘确实不俗,她想要在后宫之中争上游也情有可原。她乃是金戈神力王王妃嫡亲的妹妹,父亲是上古华族、箨龙山山神的侍神。就凭着这些、并且仗持自己年轻貌美,总想要圣上重新考虑立后之事。”

静歌点点头,又继续问道:“我在西林国时就曾听闻皇帝与德妃之事,佳话一时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但不知这位德妃究竟是何出身呢?”

“没有人知道,除了圣上本人。”

“是的,这是禁忌的话题,以德妃娘娘再嫁之身,若不是当年太上皇和太后全力支持,圣上万万无法说服群臣同意这门婚事。”

“静歌姐姐,待你有机会见到的德妃娘娘,一定也会为其的美貌和性情倾倒的。那真是天仙一般的人。”

“是呀,宫中大部分人都不讨厌她,除了兰妃娘娘。可惜的是,她这么多年都没能为圣上生下一男半女。”

“兰妃娘娘不喜欢她。那梅妃娘娘呢?”

“怎么说呢?时间短,您还不是很了解咱们丹凤宫主子的性情。梅妃娘娘自打接连产下龙子,心思就都用在皇子们身上了,再加上自小就恬淡、无忧又无虑的性格,从来不在意荣宠之事,如此一来,反倒是让圣上尊崇有加。故而无论是哪个妃子得宠,咱们主子根本不放在心上。”

“没错。咱们主子的娘家实力不菲,四位皇子又都获封爵位,丹凤宫稳固的很呢。”

“兰妃、德妃、梅妃、荣妃,”静歌掰着手指头数,“还有一位,应该是菡妃吧?”

“菡妃本人倒是还有,但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似雪环顾四周,虽然没有旁人,但还是压低了声音说道:“四皇子和六皇子都是静波王将来登基最强劲的对手。“

静歌一下子想起了围绕在静波王身边的三位幕僚。这三人别说是在东海国,就是四国之内那也是无人能及的青年才俊。静波王松千里能令他们对自己俯首帖耳、忠心耿耿,看来其人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大大咧咧,一定是深藏不露。

她突然又想到了自己国家发生的夺储之争。心中不禁黯然,但愿这样兄弟阋墙的佞事不要发生在东海国才好。届时少不得又要血流成河、令多少无辜之人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