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快穿之圆梦攻略 > 第190章 周扒皮的数钱人生39完

苏书正观察着地形,吴山河的声音传来:

“周老爷,在那儿。”

顺着他的手指,苏书只看到了一堆山石。

若说有什么不同,那便是最大的,能被人两手一环,抱起。

随后,他看到吴玄礼走过去,开始将石头挪开,周文轩也赶去给他帮忙。

苏书来到吴山河身边。

“周老爷,这是我们祖孙俩花了一些时日,弄出来的入口。

若不是以前山体滑坡过,也不会有这机缘巧合。”

吴山河杵着木棍,笑着说。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一个一人高的洞口被清理出来。

靠近洞口,有一股凉意袭面。

“走吧。”

吴玄礼第一个走进去,周文轩想要搀扶苏书,被他拒绝了。

“没事,我杵着木棍就行。”

在等待的时候,苏书在附近找了一根干枯的树枝,有半个手腕那么粗。

之前的那根太细了,不适合。

苏书杵着木棍,跟在吴山河的身后,周文轩殿后。

光线暗了下来,最前面的吴玄礼,将他们之前放在通道的火把拿起,从怀里拿出来的火折子点燃。

并将其中的一个火把,传递到周文轩手里。

“注意脚下,小心摔倒。”

听到吴玄礼的提醒,苏书点头,“玄礼,你在前边专心领路,我们会小心的。”

山壁上有少量的黑石炭,脚下的石头凹凸不平,带着棱角,硌脚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绊倒。

周文轩将火把往前移动,确保苏书脚下的路,能看清。

“到了。”

还在低头看路,小心翼翼杵着木棍走着,苏书听见吴玄礼略微激动的声音,立马抬头。

在火把的照耀下,他看到某些闪闪的光亮,心中不免激动起来。

“文轩,我们到了。”

苏书转头跟身后的周文轩说着,之后加快脚步。

“您慢点。”

周文轩跟在他后面,盯着火光下他脚踩的路,担心他踩滑了。

等四只火把高举,苏书倒吸一口凉气。

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这得积攒多少年啊,加起来比几个国库的财宝还多。”

苏书用手拿起一颗拳头大的夜明珠,散发着月华般的柔光,好看的很。

而这样的珠子还有很多,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星辰。

精致的器具,精巧的珠钗首饰,名家字画,锋利的宝剑,失传的武功秘籍,一箱箱的金块,他甚至还看到了传说中的金丝软甲、手套等。

苏书好奇,拿削铁如泥的宝剑,用力刺向金丝软甲。

结果金丝软甲没有一点损坏,让苏书佩服古代匠人高超的手艺。

苏书边走边看,在不损害藏宝的情况下,还用手摸。

这里的财宝,吴玄礼他们已经确认过,没毒。

逛完整个藏宝洞,时间都过去一个时辰。

眼花缭乱的回到周文轩他们身边。

心情很愉快。

因为石宝告诉他愿力值十点,全部收完。

不然,苏书也不会费那个劲,去不停的摸。

就算他觉得稀奇,但也没到失去理智的地步,连胳膊都抬得酸疼。

不过在其他三人的眼里,却再次证明他爱数钱的习惯。

周文轩没有排斥。

在他心里,看苏书拿金块高兴的模样,就跟文人爱书画一般。

不论高低贵贱。

他刚才也对着那些名家字画,着迷,不过还得听听苏书的打算。

“怎么办?”

四人面面相觑。

心动是肯定的,但都没那个能力和精力守着,到时候惹来杀身之祸就遭了。

被三双眼睛盯着,苏书拍板。

“大家随便挑,挑自己喜欢的,反正这么多,肯定搬不完。

等我们收拾好现场,到时候文轩写信给青云,让他禀报给皇帝。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大家可要把自己的东西藏好,免得遭到歹人的觊觎。”

苏书的话,得到其他三人的认同。

临走前,他看了一眼原本藏宝洞的入口。

厚重的千斤石门,就这一道门,便要花费不少的人力,更何况石门外。

想必那里机关重重,危机四伏。

谁曾想,前面保护牢实,后面被苏书他们钻了空子。

时也,命也。

重新将洞口用石块堵住。

这时,天色开始变暗。

熟悉了路,苏书没再让周文轩背,他杵着木棍还是能走。

等回到马车旁,黑色的马正低头啃着地上的青草,缰绳则拴在临近的大树下。

回程还是由吴玄礼驾马车,苏书三人坐在马车里。

路上他们都在讨论,如何在不让人察觉的情况下,将自己挑选的那一份安全的藏起来。

接下来的搬运工作,周文轩不让苏书参与,让他安心的在府中等着。到时候,他会把东西不动声色的运回来。

回到周府,周文轩便向明心书院的院长请辞,他要出去游学两年。

等他出了黑石县,十几名周家护院等在那儿,陪他一起去运宝藏。

就这样,周、吴、傅三家各自积累了超过豪门世家的财富。

傅青云是苏书的女婿,在经过吴师傅的同意后,傅家也加入进来。

当时,傅小兰看见这像高山一样的财宝,也惊呆了。

而藏宝洞里的,还有一大半。

他们押运的路线也被处理过,而准备上报的路线是另一条,没怎么走过,保证皇帝不会发现他们曾运过金银珠宝。

虽然心中会怀疑,但拿不出证据。

别忘了苏书曾当过特种兵,对于消除痕迹很在行。

不经意提点一下周文轩他们注意扫尾工作。

..........

傅青云的奏折被呈到曾经的太子,如今的皇上面前。

被意外的巨财当头一砸,连一国之君的轩辕宏,也免不了面红气喘。

勤政殿里,手搭在御案上,穿着明黄龙袍,英俊又不失威严的年轻皇帝盯着另一只手中打开的奏折,陷入沉思。

若当真如傅知府所说,那朕的国力将大大提升,很多政策也能顺利进行。

国泰民安,贤明帝王。

想到这儿,他心中激动起来,随即抬头,朝总领太监吩咐道:“马上传上官大人入宫,朕有要事相商。”

“是,皇上。奴才这就去办。”

总领太监手拿浮尘,弯着腰,快步走出勤政殿。

而上官家是如今太后的娘家。

一个月后,时隔多年圣旨再次降临黑石县。

苏书被封为仁义侯,是对他多年前献给朝廷高产水稻的进一步奖励。

如今全国除了不适合栽种水稻的地方外,都能见到高产水稻的身影。

可以说,苏书为朝廷解决了粮食缺乏的难题。

“仁义侯......”

躺在檀木摇椅上,晒太阳的苏书不禁轻笑起来。这是变着法子,感谢他当了送财老人呢。

空有一个名头,只能传三代。

倒是吴山河什么名头都没得。

苏书回想了圣旨的内容,便明白了。

封吴山河也要出师有名,但宝藏的事,不能宣之于口,所以就只能封到苏书头上。

脚尖点了一下地,摇椅慢慢的摇动起来,苏书闭着眼,享受温暖的阳光包围全身的感觉。

嘴角勾起浅浅的笑意。

摇啊摇,檀木椅渐渐停了下来,而躺在椅子上的人,再没有睁开眼,笑容却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