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租书店的妖 > 第二百零四章 杀童魔12

李章忽然扭过头,望着那个骑车的瘦背影,觉得有些熟悉。

但是来往的家长和学生逐渐增多,他没有仔细想太多,继续观察其他人去了。

……

另一边,安宁和崇明到了另几个案发现场,她利用灵敏的嗅觉,在寻找线索,闻了半,她一再肯定道:“我没有闻到鬼的味道,老鸟。”这已经是她第三次保证了。

崇明戴着白色乳胶手套,双手叉腰:“神血大人之前记忆回溯的时候,他形容的嫌疑人,虽然服装特点符合杀童魔的形象,但是身型有出入,不如真正的杀童魔高大,所以警方现在一致怀疑……是有人在仿照八十年代的杀童魔形象,去模仿性的在虐杀儿童。”

崇明沉吟道:“嗯,实际上,我最近也锁定了几个人类。”他掏出手机,点开相册,一张张示意给安宁看。

其中的一张照片,让安宁瞪大了眼睛:“郑教授?”照片里的郑教授,笑得一脸灿烂。

崇明疑虑道:“你认识她?”

安宁挑眉追问:“怎么会有郑教授呢?”

崇明把手机收回口袋里,沉重地道:“我们查找了这些失踪或已经遇难的孩子的社会关系,其中找出了一个他们的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和郑教授的女儿要么是好朋友,要么是课外班同学。”

安宁听李章介绍过,郑教授有个像白团子似的女儿,她不以为然道:“哪有怎样,她女儿人缘好,有问题吗?这就是怀疑郑丹雅的理由吗?”

崇明摇摇头:“你还记得一年前发生的学生惨案吗?”

2015年8月27日11点30分,正逢放学时间,卢湾区实验学门口,一中年男子因人生不顺,手持砍刀,连续砍伤砍死13名学生,其中8名孩子当场死亡,其中一位不幸罹难的孩子就是郑丹雅的唯一的女儿———青青。

然而,郑教授一直无法接受女儿的死亡,精神恍惚,甚至出现幻觉,认为自己的女儿还活着。

她的丈夫曾带她进行过精神治疗,但是由于最近怀孕,为了防止对胎儿有害已经停止服药了。

最近医生复查的时候,经过她丈夫前几的形容,她的精神病最近开始复发,不肯承认女儿的死亡,并且对女儿还活着的朋友产生了嫉妒心理,甚至是杀念,医生下意识觉得这种思想很危险,又联想起了前几闹得沸沸扬扬的杀童案子,立即将这些内容汇报给了警察。

警方记录下了这些要点,再加上李章记忆回溯的形容——嫌疑犯声音不男不女,怪异,身型瘦弱,清晨犯案……

警方怀疑嫌疑人可能是瘦弱的女性,而且惯例早起,刚好符合了郑丹雅的身型,与每日早晨买材习惯。

警方马上联系郑教授,询问郑教授每的行程,她回答:“每我五点就起床买菜了,然后……大概七点回来做早饭。”

也就是有两个时的空白时间?

警方逼问她:”这两个时,有谁见过你吗?“

”青青有时候会陪我去买菜,虽然她大多时间在家里睡懒觉,然后去上学。“郑教授还以为自己的女儿还活着,用一种宠溺的眼神望着女儿空落落的房间。

警察对视了几眼,决定将她视为待定嫌疑人。

……

安宁记得那件杀童的惨案震惊了全国人民,也记得早晨碰到郑教授的时候,她还“女儿还在睡懒觉”。

也就是崇明调查的没有错误,她靠在墙上,揉了揉太阳穴,没有话。

崇明善意地道:”这个案子的进展还要感谢你与神血大人,我们已经派人把郑丹雅给带到警局来问话,放心,她现在有精神病,又是孕妇,我们会相当客气很多。“

安宁想了想,道:“我跟你们一起去看看她吧。”

尽管警察办案,不允许外人插手旁观,但是量在安宁帮了这么多忙,崇明还是允许了。

两个人迅速抵达了江城警察局总局,经过长长的走廊,守门的刑警见到突然出现的崇主任,赶紧拉开了铁门:“崇主任,人已经在里面了。”

崇明点点头,推开门,看见郑丹雅拘束地坐在塑料椅子上,对面坐着几个记笔录的女警。

女警礼貌地站起来,崇明坐在她们之前坐的位置上,翻看笔录:”你们都出去吧。“

几个女警离开了,换做安宁走了进来。郑丹雅惊讶地张大嘴:”租书店的店长?“

”你好,又见面了,郑教授。“实际上,安宁刚与她分开不到三时,郑丹雅一回家还没来得及放下蔬菜和牛肉,就被女警察给带到了警察局。

郑丹雅苦笑了一下:”安宁姐,现在警察是在怀疑我杀人吗?“

安宁轻声回答道:”警察没有实际的证据,你现在缺少不在场证明,所以就来找你询问一下,不要紧张。“

”我不紧张,人不是我杀的。那几个孩子的遭遇我也很同情。“郑丹雅的眼神很真诚:”至于我的不在场证明,我女儿青青可以证实,上星期有一我跟她一起去买的菜。“

崇明正想打断她女儿早就死了,但是安宁有些不忍心,出声制止道:“你那买了什么菜还记得吗?”

“啊,一些胡萝卜和牛肉!”郑丹雅继续道:”因为青青喜欢吃咖喱牛肉饭,我们经常买牛肉吃。“

这时候,崇明再一次打断道:“我们去菜场问过卖牛肉的人,他自己没见过你,你从没去他们家买过肉。”

“不可能!“郑教授很激动,捂住腹站了起来,瘦弱的胸脯气得上下起伏着:”我基本上每都要买一斤牛肉,那个卖牛肉的哥经常找我聊,他肯定认识我。“

”卖牛肉的人,是个五十岁的中年壮汉,不是什么哥。“崇明眼光很锐利:”你的精神病发作了。“

”我可以保证!“

崇明追问道:”不要保证,要证据!“他知道郑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受教育程度高,人聪明,所以不能听信一言之词,更要讲究证据,以免走漏了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