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武道纪 > 第二百九十一章 据理力争

大殿上,一拨极力推荐唐,一拨极力推荐蓝颂德,分拨两派,相互对辩,“宋大人,你应当知道,战事紧急,必须有一人站出来,防御外敌。”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人必须要有一定威望,不仅如此,还须极强的应变能力,战略头脑,做事更要谨慎可靠,我们都知道,之前颂德皇子做的那几件事,而你却要推荐颂德皇子,实力不可,这不仅不能鼓舞士气,反倒降了士气,你是何居心。”

“大人,我知道你因为之前的事对颂德皇子有所间隙,但那不过是无心之过,颂德皇子又何尝不想将事情做好,将此次的事交给颂德皇子,也算是代罪立功,况且,唐皇子深得帝心,更应常伴左右,以侍帝王,钟大人,难道陛下的事不重要吗?”

两派舌战许久,大殿上声音嘈杂,皇帝身旁的太监忽然靠近皇帝,俯身对皇帝说:“陛下,大臣们已辩论许久,早已过了往常退朝的时间,你看该……”

皇帝拂了拂手,那太监退回原来的位置,皇帝用手揉了揉眉头,轻叹一口气,咳了几下,这声音虽小,但众人刚好听得清楚,众人知道皇帝要发话了。

“有一将军,领兵打仗,遭遇强敌多次征战,胜少,败多,却得圣心,不知为何,你们可知这是为什么,给你们一柱香的时间,把你们的答案说给朕与众大臣听,可否?”

众人等待的时间里,蓝颂德也在绞尽脑汁的想答案,他实在搞不懂,明明总是打败仗却能得到赏识,。

而另一边的唐,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嘴角勾了勾,似是想通了什么,而后事不关己的看着唐,着急,一幕幕落入皇上的眼中,不知是什么神情,另人看不透。

一旁的太监也在心中,默想“皇上随意出的一道题目,就难倒了颂德皇子。果然,没有遗传到皇上的优点。”

一柱香内,每个人都藏着自己的心思,一柱香已过,蓝颂德,依旧未能想出答案,面对众人的目光,不尤得十分紧张,“颂德你先来吧。”

皇上说,蓝颂德,站在那里支支吾吾,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算了,唐,你来吧。”

“是。”

“儿臣认为可用四个字表示,屡败屡战,这将虽未能场场打下胜仗,但却将敌军的攻势挡下,并且不因败而馁,军队中很需要败而不馁的人,那是将军,受陛下喜爱,也应是此原因。”

一翻点拨,让众大臣明了,纷纷动摇,连宋大人也朝唐露出欣赏之色。一开始分拨的大臣,竟然全部站到唐,一边,皇帝虽知道唐的厉害,却没能想到能令所有人折服。

收起惊讶,说:“既然众大臣已经选择,那么就让唐前去边关处理战事。”此话一出,蓝颂德立马反驳,说:“这不公平,只靠一句话便决定人选,过于随意。”

蓝颂德的一句话,惹得皇帝龙颜大怒,说:“你且说何处不公,题目是由朕出的,结果是文武百官共商所得的又有何处不公。且不说公平与否,边境如临大敌,“屡败屡战”,纵然,失败了也要不放弃,如若放弃,我边关百姓,怎能幸免于难,而边关将士又将背负怎样的骂名。

皇帝叹了一口气喃喃道:“颂儿,你终究是比不上景儿。”

“只这一点,便说明景比你更适合平定战事,若是从办事能力来说,之前几件事便足以证明你的能力只能用四个字表示,差劲之至,若是从战略头脑上来说,你从来未上过站场,纵使书籍读的再多,不实战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战略头脑,你依旧不曾拥有,若是你之前谨慎小心,也就不会把之前办砸,让你去戴罪立功,怕是连百姓都安抚不了,又怎能平定站事,实在愚钝。”

说完,一挥袖子,掩口咳了几下,坐在龙椅上,众大臣惶恐,齐齐下跪“皇上息怒,龙体为重。”片刻过后,皇上对唐说:“此次前去边疆定要小心,朕将边关的将士和百姓交付给你。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唐拱手行礼道:臣必不辱命。皇上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皇上旁边的太监也压着公鸭嗓子说:“有本起奏,无事退朝。”

众人退出大殿,争相向唐道喜,蓝颂德路过唐身边,笑着对唐说:“恭喜呀,得到一份立功的机会。”立功两字几乎是咬着牙说的。

唐只是看了蓝颂德一眼,淡淡的说了一句:“差强人意。”然后就走了,蓝颂德看着唐的背影渐远,只能恶狠狠的盯着,心中暗说:“唐你给我等着。”之后挥袖而去。

很久很久以前,他们也是这样,总是不停的一争高下。总以为,分出了能力的强者和弱者似乎就能高人一等。

其实他们远远忘了一件事情,从刚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的,他们就是天之骄子,和平常人不一样,也注定不能像普通人那样两兄弟很要好。

父皇不喜欢蓝颂德,唐也便和其他一些皇子们合伙儿变着法子欺负这个大哥。可是那个时候的蓝颂德从来不反击,因为他怕父皇生气,父皇本来就不喜欢他,他希望因为这种事情更加加深父皇对他的坏印象。

小时候的他,多么希望,也能和其他皇子一起玩耍,一起在父皇面前撒娇。可是好像在他的印象中,父皇从来都没有对他笑过。

他不明白,为什么同样都是父皇的孩子,为什么待遇差别那么大,为什么别的皇子就可以备宠爱,为什么他一年都难得见到父皇几次?

他以为,只要他书念的好,父皇就会来看他,可是后来,他满腹经纶,父皇也没有来看过他一次。

直到今天,父皇对他的态度虽然改变了那么一点儿,但无形之中还是十分生硬。

想到这里,他对唐的恨意不由得又加深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