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道缘永恒 > 第195章 燃烧的身体

甜夏指着眼前的“炉魂”,道:“你想的倒是简单。别的不说,单就这个“炉魂”,能有几人受得住在里面的煎熬。

第二就是你体内至宝不仅护住了你的身子,还护住了你的心神和血脉,所以你虽是备受煎熬,但一直清醒,毫发无损。

而且你是丹田混沌,这是淬炼‘劫哭之体’的首要条件。所以即便有人附合了其他条件,也是不可以的。

伯阳,你这只是第一步,这‘劫哭之体’还没炼完呢。”

李伯阳吐了一下舌头,叹道:“原来还有这么多说道啊。”

甜夏指着李伯阳怀里的啸啸,笑道:“还不止呢,这炉里有两千三百七十二种名贵药材,还有不少凶兽的内丹。你就像怀里的饕餮,特贪吃。这些药材险些不够了。”

李伯阳忙道:“甜姨辛苦了,伯阳以后一定会好好孝敬您的,好好报答您。”

然后又问道:“伯阳体内的至宝很是神奇,救过伯阳几次,到底是何物啊?。”

甜夏沉思片刻,道:“百会穴发出燥热之物叫‘思寒’。取其自身热极,欲给自己降温之意。是至热之物。

会**清凉之物则叫:‘念炎’。取其自身寒极,欲温暖自己之意,是至寒之物。”

顿了顿又道:“伯阳,这两件宝物任何一件,若进入其他人体,这人必死无疑。你天赋异禀,身体特殊,所以才能安然无事,这也是异数。

你的身体甜姨虽是研究很久,但有些地方还是不甚明朗,只能以后慢慢观察了。”

然后叮嘱道:“万不可告知他人,身怀天下至宝,必会引来杀身之祸。”

李伯阳点头“嗯”了一声。

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李伯阳按照甜夏的安排,每天泡在华莲池中一个时辰,净化身体。

白天的其他时间,便跟甜夏学习医药和契文。

晚上则是学习炼丹。

甜夏在凉亭的一角,架炉生火,李伯阳非常喜欢眼前的这只三脚小丹炉。

此炉名曰:“丹母”。

高约二尺,三脚,中腹浑圆,炉盖成龙凤呈祥,整个丹炉精巧古朴。

甜夏说丹母的级别是第二级“宝器”。相对应的能练出“宝丹”。

法宝和修兵以及丹药都分为六级。

第二级的宝器对应的修兵就是宝兵,对应的丹药就是宝丹。适用于修为第四境和第五境的修士。

所以对于李伯阳来说是一个宝贝。

一个月的时间,李伯阳已经能用七种火中的最普通的文武凡火炼制一些简单的丹药了。

虽说连修士用的第一级丹药“法丹”(对应的法宝是法器,修兵是法兵)都没有炼出来,但还是大为开心,要知道,炼丹一道李伯阳除了熟记理论,却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

甜夏更是非常满意,称赞李伯阳对炼丹一道极有天赋。并称以李伯阳此刻的道行足以在凡人界设堂卖丹了。

……

转眼便过了年关,又到正月十五上元节。

娘俩坐在凉亭中,边赏月边聊天。

最后,甜夏道:“你的身体已经净化的很彻底了,应该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准备好了吗?”

李伯阳点头道:“伯阳早就迫不及待了。”

遂想起了前两年的正月十五所发生之事。

感慨道:“伯阳好像和上元节很有缘啊,每次都有不同的经历。”

甜夏望着漫天的星光,道:“有了经历,才会成长。尤其是不同寻常的经历,会让人变得更加强大。”

然后又道:“这次是第二步淬轻,用的是三味真火,你要好好体会,对你以后炼丹、炼器都有帮助。记住万不可运用倒行逆施心诀。”

李伯阳望了一眼高炉“炉魂”下燃烧的红黄蓝三色火焰,双目放光,坚定地道:“伯阳记住了。”

旋即又问道:“为何还不能用倒行逆施心诀呢?”

甜夏解释道:“淬炼你的身体,是在极其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任何一种心法都会对身心有所影响,所以极易发生冲突,轻则经脉断损,重者炉毁人亡。”

李伯阳吐了一下舌头,道:“这么严重!”

甜夏罗袖轻挥,李伯阳旋又进入了炉魂。

这一次,炉魂内没有水,只有蒸汽,而且温度比之先前要高很多。药香弥漫,吸之心旷神怡。

李伯阳向旁边飘去,伸手摸了摸,确认自己在第二层。当下闭目感受身体的每一处变化。

随着温度的上升,李伯阳终于有了灼烧之感。

嘟囔道:“应该是灼烫之感啊,怎么会是这样?难不成水蒸气也能燃烧!”

缓缓睁开眼睛,依旧是漆黑一片。伸手在眼前晃了晃,当真是伸手不见五指。

正在狐疑之间,就见手指周围隐约有毛绒绒的亮点。

李伯阳忙举起另只手,也是如此。而且正在扩散,掌心手臂均是毛绒绒的亮点。

遂抬起腿,李伯阳大吃一惊,整个大腿已经被毛绒绒的亮点包裹住了。

心中暗想:后背恐怕也是如此了,自己已经被包裹住了。

更令李伯阳吃惊的是,亮点在逐渐变大,遂形成了白色的火苗!

白色的火苗包裹着自己开始熊熊燃烧!

灼痛之感骤增,激起了李伯阳不服输的那股子狠劲。

李伯阳龇牙咧嘴地挺着,暗忖:且看你燃烧的旺,还是我的韧性强!

蒸汽一如三味真火一般,也呈红黄蓝三色,只见三色时而搅合在一起,时而分开,如同天边彩虹,幻化无穷。

包裹着身子的蒸汽越来越浓厚,而且四周的蒸汽还不断地涌来,李伯阳只感觉自己的身子似是有无穷吸力一般,三色蒸汽拼命地向肌肤里钻。

体内如同是一个燃烧的烘炉一般,五脏六腑奇痛无比。

就在李伯阳咬牙坚持之时,下体会**有了动静:

一股清凉之液沿着任督二脉分别向上流淌,然后经过堰塞桥,交叉继续向上,再经过百会穴后,再向下流淌。

一周天后,清凉之液开始四下扩散,抵消了一部分热量。

李伯阳知道,这是体内至宝“念炎”起了作用。

饶是这样,李伯阳还是感觉自己像是炉中的烤鸭、烧鸡、蒸鱼一样,万般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