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这一上午不到两个小时秦朝和周玄的对话。她叹口气,知道他又开始紧张了,她只能是尽量的安抚他。

匆匆呼呼,一天过去,半个月过去,一个月过去、、、等到秦朝三个月胎坐稳了,才往外散布消息。

其实,也没几个需要说的,他们过的比较的隐世,也比较独,除了大舅母一家,秦朝的娘家。还有二舅一家这两年也是能避则避,避不开了也是当成是陌生人想见。

所以,秦家那边和二舅家那边这两年没少巴上来,秦朝这边也一点没给他们机会。

大舅母得了消息当然是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王家如今过得好了,家宝在镇上一家私塾上学堂,并不需要大舅母照看。吕氏第二胎生了个闺女,本来是撂给大舅母看着的,后来吕氏见人家镇上有钱人家都是娇养女儿,从小教女儿这个,教女儿那个,以期女儿长大了可以攀上一门好亲事。

孩子留给婆婆照看这些肯定女儿尝试不到,于是,吕氏又将女儿接回了自己身边,专门找了小丫鬟,还有奶嬷嬷照看女儿,从小培养女儿。

而,二表哥呢?至今还是单独着一个,整个人就待在外面,让大舅母找不到人,说亲事就更谈不上。

所以,大舅母现在是最闲的一个人,听到了秦朝这边的好消息,立刻收拾了东西就来了。

娘俩见面谈不两句话,话题就绕到了二表哥和二表姐两兄妹的婚事上。

秦朝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前世那些结了婚的妇女那么爱做给人保媒拉纤的事情了!因为,结了婚好像就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操心身边单身亲朋好友的思想。

二表哥这么大年纪了还单着,大舅母即使前两年被惊着了,如今儿子还单着,也不得不又操心起儿子的婚事来。

秦朝就更不用说,她总是觉着二表哥之所以到现在还没安稳下来有一个小家都是因为她安排了二表哥那个工作,让他不能着家,聚少离多,所以他才会这么大年纪了也不找媳妇。

这不,娘俩凑一块,还没说两句她怀孕的话题就转移到了担忧婚事上。

“唉,我是催也催了,威胁也威胁了,全都不管用。经历了你二表姐的事,我又不敢狠逼他,真是、、、愁死我了!人家跟他年纪一般大的孩子都满街跑了,你大表哥在他这个年纪,家里虽然穷的拿不出彩礼,可也凑活着娶了你大表嫂了。如今家里不愁拿不出彩礼了,可好,他就是不着急,你说说!唉、、、”

“是挺愁人的。这次去那边我本来还想着催催他呢!结果,人没见着,他去另一个镇子的店里去了,我又出了这情况,只能赶了回来。对了,上次不是听说介绍了个镇上粮油铺子的一个闺女吗?怎么,没成?”

秦朝也有些遗憾没有见到二表哥就回来了。可是,不回来不行,当时周玄的脸色都不能看了,她不敢那个时候再捋他的胡须。

秦朝不说大舅母还好,一说大舅母就更生气了。

“嘿,你不说我还不生气呢!我跟你说你说起来我就生气,楔你是不知道那介绍的是啥闺女啊,幸亏你二表哥没看上!”

“啥情况?”

秦朝好奇了。

她可是知道,虽说现在王家是今非昔比了,可是,大舅母找儿媳妇也没有多嫌贫爱富,就非要找个门当户对,家里有个家底的。

但是,毕竟情况在那里,别人介绍也不会介绍太差的给二表哥,她就好奇了,怎么还有太差的介绍给他吗?

“说起来是真真气人!楔你知道吗?那姑娘长是长得好,也真的是知书达理,能写会算。可是,可是、、、唉,人家那姑娘心有所属了!”

“她家里爹娘不知道?”

心有所属了还给闺女应承她二表哥?

“怎么不知道?她爹娘要是真不知道我也就不那么气了,毕竟孩子不懂事。可是,她那爹娘更气人你知道吗?那姑娘心属的是她的表哥。她那表哥是个读书人,只可惜,爹早死,家里穷得叮当响,那女孩子的爹娘当然不会愿意女儿嫁给她表哥。这不,棒打鸳鸯,想让你二表哥做冤大头。”

“那姑娘、、、”

“哼,也不是个自爱的,听说了她爹娘要将她嫁人,竟然、、、唉,我都羞于说。总之,你二表哥调查了之后我的心思是歇了,没打上那家人的家门还是想着不能闹大了再让你二表哥的名声更不好。要不然,我肯定不会就这么忍气吐生。”

吸~~~

秦朝没想到那姑娘这么豁的出去。

“二表哥的因缘也确实挺坎坷的、、、”

这样百分之一二的事都让他遇见,真是有够倒霉!

“谁说不是,啊,你说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撞了邪,这两年我也没少了给他看,相中的那些女孩子,不是出了意外,就是这事那事。我是佛也拜了,菩萨也拜了,月老更是没少拜,可他怎么就、、、唉!”

毕竟是大龄剩男了,秦朝也跟着着急,让周玄给二表哥算过,周玄只说二表哥的姻缘还未到。至于什么时候到,周玄卖关子不说。

算了,既然还没到姻缘,如果强行给二表哥婚配了说不定会真正坏了他的好姻缘,于是,秦朝扯开了二表哥的话题,问起了二表姐的情况。

不说二表姐大舅母还不是更愁,一说起二表姐,大舅母的眉头皱的简直能夹死苍蝇。

“怎么了?难不成姓纪的那家人还找到了景怀镇去了?”

大舅母一露出这个神情秦朝第一时间想的就是那纪家。

纪家这两年被二表哥整的可是不好过。纪存光自从名声坏了后,本来就对他的木匠生意有影响。后来,二表哥又暗中找人揍了他几顿,这姓纪的就不敢再轻易出门了。

纪家知道是王家在背后报复,纪老婆子去上沟村闹过几回,两家的的事更是传的人尽皆知,这让纪家的生意更是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人再找纪家父子做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