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窝囊你还就窝囊!你说找人干什么?我们娘俩被姓宋的那婆娘欺负了,当然是要找回场子。还有,我们碧华可是给张家生了儿子的,张家为了孩子好也得让咱们碧华当平妻啊!要不然,我可是听说了,这妾的孩子生出来是庶子,将来分家产可是很吃亏的。再说咱们碧华,嫁进张家四五年,劳心劳力,生下张家的子嗣,是他老张家的功臣,当然要给我们碧华一个平妻,还能一直让咱们碧华做妾啊!”

这做妾还不是当时你们母女愿意的?秦大山心里暗道。

这几年秦大山心里也不是没有个计较。自从大闺女嫁了张家,张家有身份了,秀才公的门第了,婆娘张氏就多在张家。起先是伺候闺女怀孕,怀孕完了之后是伺候大闺女月子,然后,伺候完了月子再给带孩子。张氏这几年几乎就是长期住在了张家,都忘了还有家里还有男人和儿子了!

之前,秦大山还因为自己有个秀才女婿而觉得很有面子,觉得在村里都能挺胸抬头了。可是,时间久了他就看出来了,自己这秀才公岳父的身份不如人家宋家的男人的名正言顺。然后,实质性的好处,除了家里那点地挂到了张家不用再脚税粮,其他的好处、、、哦,婆娘一年回来睡不到一个月,不管男人吃喝,也不管男人的穿衣了算不算?

总之,随着时间越久,秦大山对于秀才公这门亲事就觉得越来越亏。而秦碧华还不是自己的亲骨肉,他连安慰自己是为了子女好都安慰不了。所以,秦大山心里的怨念不是没有的。

特别是每当在外面干完活回来家里,没个热茶热水,连做顿热乎饭的人都没有。每当这时他都不禁想起自己的二闺女来、、、那时候二闺女在家的时候,哪次回来不会茶饭早摆桌上,回来洗个脸洗个手的就能坐桌前吃饭?

每次去张家看婆娘,人家跟张家的人倒是乐呵呵地说笑成一家人,秦大山心里怄的就别提了!

许多知道他家情况的人明里暗里说的那些话也让秦大山受不了。可是,他又不敢管张氏不让他去她大闺女家。

唉,这就是娶一个带着前面孩子的寡妇的麻烦!

“这事、、、能找谁去啊?”

这三四年秦大山也多少了解了些大闺女在张家位置的尴尬,这找人去打正房、、、不太好吧?再说,人谁家肯去为了个小妾出头啊!

谁知,他这话刚落就被张氏劈头盖脸一顿喷,“找谁?当然是找村里的秦家人了!要不然你办法找外人去啊!秦大山你可别忘了,咱们碧华可是姓秦,是从你老秦家出嫁的,在婆家受了欺负,当然是要找你们老秦家的人找回场子。要不然,出去了说秦家的闺女在外面被人家欺负了,你们秦家各个当缩头乌龟不出面,以后,你们老秦家还有名声吗?”

“你去!趁着天还没黑,你去各家知会一声,明天先别往地里忙,先去张家把场子找回来。”

张氏吩咐秦大山去找人。秦大山犹犹豫豫不想去,可是,他又不敢不听张氏的,只能硬着头皮出门。

而情况也跟他想的差不多,人家跟他们近的,还没出五服的兄弟们听到是为秦碧华去婆家找场子都推脱不去。去了好几家没有一家愿意去给撑场子的,最后,秦大山只能往村长家去。

秦家村的村长,也是秦家的族长!他看见秦大山找来,先让人坐了,倒上茶问明来由。等秦大山将来由说了,秦村长的脸色就不好了,将手中的粗瓷茶碗往桌上重重一放,

“啥玩意?你刚才说啥?我老头子没听清,你再给我说一遍。”

“就是,碧华她那婆家、、、那个宋家的女人、、、”

秦村镇实在受不了秦大山说话的吞吞吐吐,挥手打断他继续说,“行了,你不必说了,我老头子还没老到听不清话。”

那你还让我再说一遍?秦大山暗自腹诽。

“你个瘪犊子的傻娃瓜子,我是让你再重复一遍吗?我是让你想想,那话该不该说!你啊,真是个榆木的脑袋,不开窍!”

秦村长看着秦大山恨铁不成钢。

“那秦碧华那叫嫁人吗?啊?那是给人做小!说实话,如果她是正正经经地嫁人,就算她没有咱们老秦家的血缘关系,她毕竟在咱们老秦家长大,她在婆家受了欺负我这个族长也肯定带着人去给她找回场子,给她撑腰。

可是她呢?

她是给人坐了妾!妾,是什么?妾同玩物!

她在夫主家里不尊重正房,还想反了正房,你让我带着人去给她撑腰?我告诉你秦大山,我老头子丢不起那个人!所以,这事你不必来找我,找我我也不会去给她秦碧华出面的。

想要做正妻,早干嘛去了?人家宋家那妮子才是姓张的正妻!有婚约的!她当时牛心左性的非要去做小,那她就自作自受,跟我老秦家不沾边。”

秦村长这个人,年轻的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又出去见过世面,对于这些妻啊妾啊的很是反感。而他这个人又嫉恶如仇,恩怨分明,就像他处理秦朝的事情一样。只要秦朝不太出格,就算这么些年都一直不再等娘家的门,秦村长也没有一次派人去说过她。

说什么?错又不在孩子身上,都是做爹的糊涂,做后娘的狠心,伤了孩子的心,有什么脸去让孩子还真心实意的孝敬父母!

所以,对于秦大山这边,秦村长反而多有压制他,不让他去找秦朝的麻烦。

这就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可爱老头!

当然,这些秦朝也是从秦林子那里多少知道一些,所以,这些年再往秦家村这边送节礼她也不会忘了村长这边送一份。虽然不能跟送到娘家的相比,但是,也不少。

所以,这几年,秦朝跟秦村长家倒是处的不错。偶尔在镇上遇到了秦村长家的人赶集还会送一把粉条了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