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就一人一个,洵儿这个鬼精的看的清楚。他咬了一口自己的,觉得好吃,可是,看看自己手里就一个,众人的也在三两口的快吃光了就有些舍不得吃。

看看果子,再看一下众人,最后,视线落在很喜欢果子颜色,舍不得咬一口的萦儿那里。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哄骗他妹的,总之,在秦朝他们听到一声嚎哭看向萦儿的时候,小丫头拿着被啃了一多半,还剩下一点的果子哭得很是伤心。

而做了坏事的洵儿小嘴里包着李子黄橙橙地果肉,一扭一扭地一边往嘴外流口水,一边往远离他妹的远处爬。

起先因为大人说着话,都没怎么注意两个孩子,所以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到秦朝一边安抚,一边从小闺女断断续续地口中知道了事情后,秦朝简直是哭笑不得。

看着儿子已经爬到离他妹远远地,抱着手中的李子拼命啃,好似怕下一秒就有人来夺,还是吃到肚子里最安全的样子,所有人都是哭笑不得。

“洵儿,你把妹妹的李子吃了,那把你的还给妹妹吧!”

秦朝一说,那小子啃李子的动作更加快了,三口两口的就把不算多大的李子给塞嘴里,然后,拿出果核来递给他妹妹。

看着哥哥手里的李子也没了,萦儿顿了下,看看她哥给她的果核,再看看自己手里,此时,她还有什么不明白。把自己手里剩下的一点两口塞到嘴里,扔了自己的果核举起小拳头就开始追打她哥。

看着一个跑的相当熟练,一个爬的相当熟练的两个孩子在屋子里追逐,爬的那个时不时被追上捶两拳,捶的嗷嗷叫,屋子里所有大人都没有出手阻止,反而是看的津津有味,笑的也是肚子疼。

一直到几圈过后,洵儿的体力耗尽,再不能躲闪体力充沛的他妹的追击,被他妹压在身子底下好一顿捶后,这场由一颗李子引发的战争才终于宣告结束。

看着趴在地上装死的儿子,周玄过去抓着后衣领将小家伙提溜起来,然后,小家伙又遭受了一场父子间的兄妹间爱的互相教育。

别看周玄平时不太爱说话,说话的时候也是能省则省,可是,在教育孩子上,他可是一点都没有沉默是金,跟孩子互相对望无话可说这个毛病。反而是,跟孩子之间,只要孩子犯了错,或者是生活上的教育什么的,周玄都会细细地说给孩子们听。

反而是秦朝,没那个耐心,有时候急了还会吼他们。就连瑾儿都被秦朝吼过,龙凤胎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秦朝和周玄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秦朝的是狂风暴雨,急了会上手。而周玄的则是和风细雨,细细跟他们讲道理。对于两人之间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秦朝是没什么问题的,反正三个孩子,周玄带他们的时间多,秦朝的话,时不时还会出去个几天。

这天,老夏再次来作坊拉粉条,告诉了秦朝张县令要升迁之事,让秦朝有个心理准备,到时候新来了县令要送送礼,在县令那里搞好关系一类的事。

对于周家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之事,老夏跟他们打交道好几年是知道的。所以,这才来进货才会特意亲自来了一趟,跟秦朝说说。

对于老夏的好意,秦朝受领,跟他打听张县令后新来的县令。

“还不知道,就连凌志也还没听说。不过,你也放心,你虽然有开的几个铺子,但是,不像那些酒楼饭馆、金银玉石和瓷器这样的大把赚钱还招惹人眼的铺子,你就是个小饭馆,一般跟县令打交道的时候少。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衙门那些衙役那里你可要打点好了,宁愿多给他们点钱,也不要让他们时不时地去搜刮你。否则,你的生意到最后就成了他们剥削之地。”

那里最黑?对他们这些做生意的来说,不是同行的竞争最黑,也不是衙门的官员最黑。因为,朝廷有制度,吏治还算清明,宁县这样的小县城,来个三年一任的县令并不敢多大肆的敛财。毕竟,县令三年一换,新来的对这里不熟,下面还有做熟了的衙门梳理官员,不说为了官声,就算是为了小命也不敢贪的太多太黑。

而这样为何做生意的还要受衙门的盘剥呢?

那就是衙门下面这些书吏和最最黑的衙门的衙役了。

秦朝就受过衙门衙役的黑过。他们也不用做太多,就是每天都到你的铺子里去吃饭,点上一大堆,吃不完带走,还不付账,你还不敢说什么,做什么。要不然,他能带你到大牢里去蹲一蹲。

所以,老夏这么一说,秦朝立即就打起了精神。正所谓,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张县令走了,那些宁县的衙役虽然没走,还是同一批人。可是,没有了张县令在上面压着,谁知道这些衙役会不会翻脸就不认人!

别说她之前打点的好,或是熟人了什么的!之前,那卢氏只是吩咐了一声,之前那些本来都拿了她好几年孝敬钱,还到她店里吃了数不清次数的免费饭的衙役不一样是瞬间就翻脸无情的让她在宁县的店开不下去?

留了老夏在山谷吃了顿饭,除了请他帮忙留意一下新县令什么时候来,顺便帮忙打听下新来县令什么性子,背后背景之类。

老夏是张县令的朋友,不过他不是宁县人。之所以,这么常跑宁县,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张县令在这边做县令。

而等张县令走后,老夏估计往宁县跑的时候就会少了。这些,秦朝知道,所以,打听新来县令的事秦朝是拜托人家打听的。

虽然,新来了县令二表哥那边也会打听,可是,毕竟自家这边根基浅,打听出来的消息秦朝都不用想都知道肯定也就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所以,拜托老夏这边才是最稳妥的。

送走了老夏,等到张县令卸任走时秦朝提前准备了东西让二表哥送去做议程,秦朝并没有再去亲自见张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