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人回来二表哥就在一旁想问又不好意思问,但是又焦急知道结果的模样抓耳挠腮站在一旁。好不容易等自家老娘和表妹叙述完了话,当即就插嘴问,

“怎么样,曹家这是答应了?那曹家有没有提什么太高的要求?还有,曹家是真心的嫁女儿吧?”

“这傻小子,看你娘和你表妹从进门这么高兴也知道是好消息啊!这都不懂!”

大舅母也是心情甚好,打趣自家儿子。

“嘿嘿,我,我这不是担心你们吗?咱们家、、、只要曹家是真心想结这门亲,没有看不起咱们家的门第就好。”

二表哥挠着头,他自始至终担心都是曹家这是被逼到了份上不得不选择将闺女嫁给他。但是,骨子里却又瞧不上他这个乡下汉子。

这样的话他倒是没什么,他一个男人什么委屈不能受!可是,这份羞辱和委屈他却不想家里的女人受,更何况是含辛茹苦拉扯大他的老娘!

所以,二表哥与其说是心急知道结果,倒不如说是担忧今天母亲和表妹去了曹府上会受气。如今见老娘和表妹都言笑盈盈,一看就是谈的很好,没有受气的。

秦朝早就看出了二表哥担心的什么,只不过她存心看他急的抓耳挠腮,这会儿看到他这样更是觉得这个表哥真的很细心。他不像是大表哥,只知埋头苦干,不费什么脑力。就像是当初看着自家娘和媳妇大战,他也是和稀泥,不愿意动脑子化解,或是教妻一样,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天真的想到以后会好。

可是,正所谓家穷百事哀,生活除了柴米油盐就是鸡飞狗跳,家越穷,越是矛盾多,争吵多。不是秦朝唱衰,当初如果不是大舅家里生活慢慢好了,有钱了,大舅母和吕氏的矛盾随着下面小叔子、小姑子的娶亲和嫁人矛盾只会更加深,更加多。

相反,再看二表哥、、、可能这些年在外面跑,增长了见识,看多了人情世故,他选择另一半的标准就高了。

不是人富了就忘本,忘了穷的时候,而是,现实就是现实,二表哥他读了书,长了见识当然不会看得上大舅母介绍的那些村里的乡野丫头,要找他也会不说找个知书达理的,或者是非要拔高了高攀不可。可,女方最起码的不能是大字不识,不顺心了就撒泼打滚骂街的村妇吧!

虽然,能成曹家这门亲二表哥是高攀了。但是,二表哥也没为了一味的高攀曹家就委屈了自己亲娘。

曹家这门亲该说识时造事,正正好的被他碰上了这样的好事。别说二表哥心里愿意,就是他犹豫了秦朝也会劝劝他愿意这门婚事。

曹姑娘她是见过的,那女孩子长得漂亮不说,关键识字读书,一看就是教养非常好。这样的女子才不辜负了二表哥这样一身本事的男子!

大舅母显然也是对未来的二儿媳满意的不得了,中间的时候曹夫人叫过曹姑娘出来见面,虽然这些日子的磋磨让小姑娘瞧上去有些的心灰和憔悴,瘦了不少。但是,美人在骨不在皮,即使瘦脱了相还是一样的美。

而且,她也不是就一幅被打击的心如死灰,半死不活的样,小姑娘眼里还是有不甘和不服输的的韧劲。所以,她出来见客的时候人家也是该有礼的有礼,该说话的说话,一点没有表现出对未来乡下婆婆的嫌弃或是看不起。相反,人家见未来婆婆不太说话还会引导者话题往未来婆婆知道的领域上说。

所以,大舅母从曹府出来后,那眼里的笑意就从来没断过。

这不,她老人家殷殷叮嘱儿子道,“不管外面说什么,当时什么情况你是在场的,真实的情况你比那些嚼舌根的人都知道。以后要是成了亲,千万不能在心里有什么疙瘩,要对人家姑娘好。谁都不容易,你自己的姐妹嫁到婆家什么情况你也知道,所以,一定要尊重媳妇,对人家好,人家小姑娘还小你那么多、、、”

巴拉巴拉一通的嘱咐下来听得秦朝越发觉得自家大舅母心底真的是善良。

别的寡妇拉扯大儿子了,觉得儿子就是以后养老的依靠,给儿子说了媳妇,怕儿子心中以后只有媳妇没有了老娘。不说媳妇吧又要儿子传宗接代。所以,乡下村里又很多的婆婆,特别是寡母的婆婆更喜欢磋磨儿媳妇,不把儿媳妇当人待,觉得儿媳妇就是来分薄儿子的。

大舅母能容得下吕氏早年往娘家巴拉东西,如今,小儿媳还没进门先交代了儿子不能薄待儿媳妇,真是、、、再好不过的婆婆了!

既然已经跟曹家通气了,那当然是要早点找媒人上门提亲,把事情尽早定下来好,免得风言风语的,曹家人都不太敢出门了!

打听了一下县里的媒婆,县城里的媒婆分为官媒和私媒。

那天在曹家,曹夫人已经暗示过她们不要去找官媒,官媒那边被县太爷和柳家打点过了,找了说不定她还会在中间使绊子,所以,直接找私媒。

私媒随意不如官媒吃香,但是也不是没有。打听了城东那片有一个信誉比较良好的私媒,秦朝就陪着大舅母找了去。

这年头,就算是说媒去人家女方家门那也是要挑一个好日子的,不是说随随便便的就上门去一说就行的。

私媒也懂行,所以,拿出黄历选了个最近的日子,就在后天上门。

说定了那天的日子,秦朝和大舅母回了铺子更是闲不下来,反而是更要忙活。

这定了日子就要给女方下定,依照曹家现在的情况,那肯定是办的特别快的,所以,现在这些就要操持起来。

秦朝留在县里采买一部分,大舅母回老家,把这家年家里准备的都打包了运到县里。县里租了个小院子,秦朝和大舅母这些天就住在那里,聘礼来了也先放在那里。

这天,秦朝一大早出门,没去采买,反而是去了县里一家牙行,不多久就跟着一个牙人出来,在挨着铺子不愿的后街巷一代看起小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