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三国凨 > 第107章 董卓之死

翌日,李儒按昨日之所提议,入见董卓:“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

董卓略有不快:“吕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

李儒惊讶,转而一思,必是昨日貂蝉有言于太师,太师改变了主意,急而直道:“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

董卓一听变色道:“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

李儒无奈而出,仰叹道:“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董卓即日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貂蝉在车上,遥见吕布于稠人之内,眼望车郑

貂蝉虚掩其面,如痛哭之状。

车已去运,吕布缓辔于土冈之上,眼望车尘,叹惜痛恨。忽闻背后一人问道:“温侯何不从太师去,乃在此遥望而发叹?”吕布视之,乃司徒王允也。相见毕,允曰:“老夫日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郿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晤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

吕布道:“正为公女耳。”王允佯惊曰:“许多时尚未与将军耶?”吕布道:“老贼自宠幸久矣!”

王允佯大惊曰:“不信有此事!”布将前事一一告诉王允。王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语;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上前挽吕布手道:“且到寒舍商议。”吕布随允归。

王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允道:“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吕布闻言怒气冲,拍案大剑王允急而道:“老夫失语,将军息怒。”

吕布:“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王允急掩其口:“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吕布:“大丈夫生居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王允接道:“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

吕布道:“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王允微笑道:“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王允果然老辣,此言一出,吕布奋然道:“非司徒言,布几自误!”

王允见其意已决,心中暗喜,便道:“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吕布避席下拜:“布意已决,司徒勿疑。”王允道:“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

只见吕布拔出带刀,刺臂出血为誓。王允惊叹跪谢:“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吕布慨诺而去。

这一头在谋划诛杀董卓,董卓那头却在郿坞巫山云雨!

王允立即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

孙瑞道:“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卓议事;一面以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卓入诛之:此上策也。”

黄琬问道:“策虽上策,何人敢去?”

孙瑞道:“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

王允曰:“善。”

王允接下来急请吕布共议。

吕布道:“昔日劝吾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斩之。”乃使人密请肃至。吕布道:“昔日公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子诏往郿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

李肃先是一惊,又看了下王允,心想如今情形,他们必然已经商量好,如我不去恐怕出不得这门,况且董卓待我不公:“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赐也,肃岂敢有二心!”遂折箭为誓。

王允看着李肃道:“公若能干此事,何患不得显官。”

次日,李肃就引十数骑,急忙前到郿坞。报子有诏,董卓教唤入。李肃入拜。董卓道:“子有何诏?”

李肃:“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董卓:“王允之意若何?”董卓虽然有碍于自己为帝,但这主动禅位,却让他心动。

李肃道:“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董卓大喜:“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顾谓李肃道:“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李肃拜谢称臣。

董卓乃入辞其母。母时年九十余矣,问道:“吾儿何往?”董卓道:“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

董母:“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董卓:“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遂辞母而校临行,谓貂蝉道:“吾为子,当立汝为贵妃。”貂蝉已明就里,假作欢喜拜谢。董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董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卓问李肃:“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

李肃道:“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卓喜而信其言。

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董卓问肃曰:“此何祥也?”李肃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威耳。”董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

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董卓道:“吾登九五,汝当总督下兵马。”吕布拜谢,就帐前歇宿。是夜有十数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牵

董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李肃曰:“亦只是言刘灭、董氏兴之意。”

次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各书一“口”字。董卓问肃曰:“蠢人何意?”李肃曰:“乃心恙之人也。”呼将士驱去。

董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校到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李肃道:“持剑是何意?”李肃不应,推车直入。正在这时,王允大呼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董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道:“吾儿奉先何在?”吕布从车后厉声出:“有诏讨贼!”一鼓直刺咽喉,董卓大惊失色,惨叫一声,就这样死在了吕布的方画戟之下,李肃早割头在手,百官惊讶不定!

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曰:“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将吏皆呼万岁。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大凡与绝色的美貌佳人搅和在一起的人,往往弄得身败名裂,为后世所不耻,但尽管如此,男人对美人仍旧趋之若骛,就如饮鸩止渴—般。

万人唾弃的一代雄霸董卓就这样死了,大汉王朝一段痛苦的历史告一段落,可这又岂能随人愿,不过是更乱的开始。

诛杀董卓的王允,当上了大司徒,吕布则当上了大司马。王允让人将董卓的尸体游街示众,用石头扔、用脚踢董卓尸体的老百姓一群接一群;董卓肥胖,看管尸体的士兵,就在死尸的肚脐眼里点上火,好像点灯一样,董卓的人油流得满地都是。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时势毁英雄。

董卓倒台之后,家中搜出黄金3万多斤,白银八九万斤,其他的珍奇宝物不计其数。董卓被杀,长安百姓歌舞载道,欢庆数日。董卓的全家被杀的杀斩的斩,得到了灭门报应。吕布到长安城外的董卓家里接了貂婵,收集到了许许多多的金银珠宝,王允用这些犒赏三军将士,和大臣摆酒庆贺。

王允派人前往逮捕李儒,士兵到时,李府已经人去楼空。李儒听闻巨变的同时,就立马连夜向西逃跑了。

大权掌握在大司徒王允手上,他同样也是个热衷权利之人,大汉并没有因为董卓的死,而焕发出新的朝气,刘协依然是无实权的傀儡!

走了一个董卓,实际上又来了个王允!

各地诸侯听闻董卓身死,表面大快人心,其实他们才懒得去理会,依然处理着自己地盘上的事情。

东武的唐凨听到董卓死了,一笑而过,大汉真正角逐的时代到了!

董卓死了,下更乱,四方大战真正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