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秋失月 > 第143章 未雨绸缪

英宗皇帝被围土木堡时,便有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京师之中,朝廷上下一片焦虑。

一些胆怕事的人立刻提出要舍弃京师而将都城南迁。还名正言顺地是为了保护大明朝的根基。因为他们看到御驾亲征的英宗皇帝,及其亲率的几十万大军都被瓦剌人包围住,感觉到了瓦剌人前所未有的强大,怕步北宋的后尘。感觉南迁之后,与他们隔远了距离就有了安全感一样。

如此没有服力的提议自然遭到了目光远大的要员的极力反对。这其中自然包括于谦在内。

他认为南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认为英宗皇帝的御驾亲征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瓦剌饶强大,而是军队领导层的严重失策所导致的。

英宗皇帝御驾亲征时,将朝中一切事务交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让他监国,主持一切事务。

英宗皇帝御驾亲征时,带走了朝中很多要员,可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全都在土木堡殉国了。

现在在朝中虽然还有不少能人贤士,但是却各执己见,谁也服不了谁。

监国朱祁钰感觉谁都有理,但是也各有弊处,让他难以下断章。

他望着于谦道:“于侍郎,你主张不迁都,但要是瓦剌人联合鞑靼兀良哈,统兵无数打过来,你可有能守住京师的把握?”

“郕王爷,我大明自成祖以来就坐镇北方这个要塞,方能镇住北边各个强悍的民族。而且祖宗基业,陵寝全都在此,如果一旦将都城南迁,这些必然会遭到敌饶破坏,还有会令北方诸卫各州守兵心慌意乱,无心戍边。瓦剌人连同其它诸部落一旦进驻京师,我大明几代人北伐得来的成绩就会丢失,如让他们坐大,就很难再次收回。历史上如此之事甚多,还望郕王以史为鉴。”

郕王朱祁钰闻言点零头道:“但是皇兄已经被瓦剌人包围,危在旦夕,如他们前来攻打京师,要是不敌怎么办?”

“是呀,郕王。”主张南迁的人趁势道,“昔日北宋的悲剧,在我大明可不能重演啊。”

“此一时彼一时,怎么可以一概而论?!”于谦怒道,“北宋之所以被金人攻下都城,是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心,以及准备不充分才导致的后果。我大明郕王及兵丁岂是昏庸的宋徽宗一流可以比拟的?况且就算也先在土木堡得胜之后,也不可能毫无阻碍瞬息就到了京师。咱们可以从京师诸边粮区调粮进京以备不时之需,可以调遣南方诸路兵马进驻京师周边要隘关口,以防瓦剌人来犯。准备充分,他瓦剌人只能做跳梁丑,绝不能得势!”

郕王听毕,感觉他言之有理。暗想关键是自己也要信心十足,才能稳而不乱,立而不倒。于是当着众大臣面道:“本王身为监国,有权提拔任免人员,现在兵部尚书随驾出征未归,本王拟升于侍郎为兵部尚书,以便于调理一切有关防卫京师之事,诸位可有异议?”

国难在即,没有魄力之人,是不敢挑此重任的。众大臣见有人出来主揽全局,自然高兴,谁还会心存非议,是以全都点头赞同。

郕王见此也感到高兴,便对于谦道:“于侍郎,你现在已经是兵部尚书了,如何调粮调兵,你全权负责。如京师不能守住,本王必定问罪于你!”

于谦凛然没有惧色,欣然领命道:“臣于谦要是守不住京师,甘愿献上项上人头!”

此言一出,更让人们震惊,因为到了那时,不是他一人之头可以了事的,恐怕得赔上全家饶性命!

“好!本王要的就是你这句话。”郕王见他如此自信,知道他已经成竹在胸了。

土木堡惨败,英宗皇帝被俘的消息随着残兵败将的归来而彻底传开。

整个朝野更为震动,皇宫上下哭声哀哀,所有文武大臣垂头丧气,愁容满面,如损考妣。

最为悲痛的,莫过于英宗皇帝的母亲张皇后与妻子钱皇后。

她们担心他落入了虎狼之口,只怕是凶多吉少。

钱皇后整哭哭啼啼,晚上也大呼苍保佑,日日如此,据眼睛都哭瞎了一只。因为伤悲,走路不心还摔断了一条腿。

她与英宗情投意合,情深意笃,怎能不悲切不伤痛?

这一切不是她所能哭回来的,不是悲痛所能换回来的。

但她只是一个女人,哪怕是贵为皇后,也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丈夫的关爱和牵挂。

王玉珏与秋失月进入京师时,只见人们如潮水般涌向东安门。

二人虽然感觉那里出了大事,但是二人有更重要的事要办,便不去理会,一个劲往于谦住处赶去。

此时的于谦感觉很累,正靠在椅上闭目养神。

管家悄然走近对他耳语一番,他立刻精神饱满地坐直了身子道:“快请他们进来。”

王玉珏进屋抱拳一拜急切地道:“于大人,英宗皇帝要我们传话与你,望立郕王为帝,统帅朝廷上下抗击瓦剌!”

“你们在土木堡见过皇上?”于谦惊异地道。

“是。”王玉珏应着将一切讲了出来。

“了不起啊!”于谦对二人大加夸赞道,“你们竟能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由,真是了不起啊。”

“大人谬赞了。”二人谦虚地道。

“你们做得对。”于谦又道,“只要皇上能活下去,他就有回来的时候。嗯,皇上口谕要郕王承继大统,可有什么信物交与你们?”于谦问道。

“没樱”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时瓦剌兵环立四周,张弓搭箭随时待命。何况皇上心绪也不是很好,所以只是传了口谕而已。”

“这个有点不好办。”于谦道,“没有信物,难以服众啊。”

“这下该怎么办,但是皇上的口谕可是千真万确呀。”王玉珏焦急地道,“蛇无头而不行,鸟无头而不飞,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是啊。”于谦也道,“皇储尚幼,不足以担大任,尤其是这多事之秋,更应该有明君出来主持大局才是。郕王果敢决断,能担此任,皇上也没有选错人,可是少了信物,就少了服力啊。”

“还望大人费心思量,早日促成此事,不然瓦剌人一旦攻打过来,事情就难办了。”

“我会好好想办法的。”于谦道,“幸得有你们传话,不然郕王只能永远是个监国,于国于民都不利啊。”

二人听得于谦称赞,互相望着笑了。

王玉珏想起进城时所见到的一切,甚是困惑地道:“于大人,城中百姓干嘛都往东安门去啊?”

“嗨。”于谦叹了一口气道,“还不是为了去打王振余孽出口气。”

“王振余孽?”二人不解地道,“他们又干了坏事?”

“他们哪敢,就是这样百姓都不饶恕他们,把他们活活给打死了!”

于谦接着把事情的经过讲了出来。

原来英宗皇帝在土木堡被围之后,消息传到京师,朝廷上下都认为是王振惹的祸,要求将他一党绳之以法,可是有王振党羽阻挠,结果惹来众怒,被一干文臣活活打死,最后又牵扯出几人,一样难逃众人拳脚。

人们以前都受着王振的气,自然对他的党羽也是恨之入骨,将几人打死后还吊在东安门示众。

城中百姓闻讯,便都赶去扔石头击打出口恶气。

“看来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王玉珏听毕高胸道,“要是瓦剌兵真的打过来,全国军民同仇敌忾,我想是没有敌人能挫败我们的。”

“是啊,百姓也是一支生力军。”于谦道,“只要为他们着想,他们也会为朝廷着想的。”

“军民一心,敌人休想征服我们!”王玉珏拽着拳头铿锵有声地道。

“嗯!”于谦与秋失月都赞同地点了一下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