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明匪军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北上计划

转眼还有十来过年,刘宇去了各处看一看,刚到灵丘的时候,接到了柳玉娇有身子的消息,当即决定返回,也不去各处看了,带着人赶回王家庄。

李国助等人过年也没有回去,尤其是郑一官等人,还想要那上百万两银子的差事,和他们一样没有回去的还有那些俄国人,这些人对于王家庄许多东西都好奇,干脆来了以后就没提过回托木斯磕事情。

年初一的早上,刘宇陪柳玉娇吃了早饭,一个人坐在公厅里等着部下们过来拜年。

第一个来拜年的是黄安,递上一盒点心之后,就是一叠报告。

“做的很好。”刘宇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我叫你监视并不是信不过,只是防微杜渐,防的越早,咱们的老伙计就越没事。”

黄安答应着,见老铁头等人赶过来,便退了出去。

老铁头放下点心后,道:“大人,步兵用的燧发枪,十五之前能量产过一千支,正月过后,能保证一个月量产三百支。”

“做得很好。”刘宇精神一振,道,“燧发枪刺刀的问题解决了?”

“这个还没樱”老铁头面带惭愧,“刺刀就算是用卡尺和标准度量,仍然存在套管不一等麻烦,只能加派人手不停的打磨。”

刘宇笑着道:“这事也不怪你,技术上的难题不是一两下能解决的,无论如何,咱们步枪总算是成型了。”

老铁头所的步枪是从燧发枪基础上改进出来,属于前装滑膛枪。

本身构造简单,龙头扳起和火门扳起,在枪身引药中上药,然后扣动扳机,就能发射,中间减少了很多零部件,打放稳定性提高,击火成功率提高,目前打放十枪最多就一枪不成功。

老铁头又道:“根据每一次铜炮能极限射击完成战场压制的打放次数,四磅炮我们定下了炮弹基数,以弹药车的形势悬挂在炮车之后,这样每个炮组增添了两名成员,一名搬弹手和一名车夫。”

刘宇问道:“火炮现在有多少了?”

“现在总共有二十一门四磅炮,我们还会加紧铸造,到今年下半年,四磅炮会超过六十门,还会有大人要求的六磅炮和九磅炮加入给炮兵。”

“做的很好,不过炮弹基数的事情是莱昂的建议吧!可以给他重赏。”刘宇道。

“莱昂拒绝了。”老铁头道,“他想加入咱们的团练,成为一名正式的广记军人,他咱们的军队充满荣誉感,他愿意为大人而战,北上杀鞑子。”

“既然他这么想,告诉他我会一视同仁,日后有愿意加入的泰西人,也一并这样处理。”

“是,大人。”

老铁头等人离开后,五和吴云庭一群人来拜年,这些人眼睛熬的都是黑眼圈。

他们和军情司的一群毕业的年轻参谋官在大会议室里熬夜赶制北上计划。

刘宇赞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家对草原上的情形了如指掌,这样做出来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才会很大。”

吴云庭沉声道:“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在一两年内解决北方各部,真正确定在草原上的优势,不容任何势力挑战。”

屋中的人清楚,今年广记将会对草原用兵,将那些敢于挑衅广记的势力一一扫平。

大年初一下午,刘宇动身去拜年,先去拜了宣大总督,到了初二赶至大同,首先去拜见巡抚。

现在刘宇自己的实力,还有和刘遵宪的关系,都无须投帖,巡抚衙门外的人很多,大半是来拜年的官员,刘宇直接被引入二门之内,引起不少官员的瞩目。

侯亥是年前刚刚上任巡按,这日正好趁着拜年的机会上门见巡抚,不料他这个巡按还在外间花厅等着,却看到一个面相十分年轻,穿着三品武官吉服的后生直接被引到后宅去了。

“这人是不是成卫守备,刘宇刘大人?”

侯亥询问旁边的一名穿着七品袍服的官员,他隐约记得这人是刚上任不久的灵丘知县张心束。

张心束见巡按主动攀话,颇有些受宠若惊,赶紧站起身来答道:“老大人的不错,确实是刘守备。”

侯亥微微一笑,道:“一向听军门大人与刘守备关系十分亲密,今日亲眼得见,果然不假。”

张心束听出味道不对,吓得几乎魂飞魄散。

巡按固然来头极大,又是监察整个大同诸事,连巡抚也不必放在眼中,可他只是一个刚上任不久的知县,不管哪一头也不是他能招惹的。

当下只得闭口不语,如寒蝉一般侍立一旁。

侯亥也只是试探,却发现刘宇在大同这里的实力,远远超过了自己之前的想象。

“侄拜见大伯。”

刘宇和刘遵宪纯粹以家人之礼相见,双方哪怕出了五服,也分了家,但都同出大名府刘家一族。

见面的地方在内堂,刘遵宪态度十分亲热,旁边是他早前在陕西纳一方妾侍,怀中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儿。

“这是给族弟的。”刘宇自怀中掏出一个金锁,巧巧,做工十分精致。

刘遵宪笑道:“都是自家人,你又何必破费?”

“自家人何必在乎你我?”刘宇笑着道,同时从怀中掏出一张红纸封来,递给了刘遵宪,“这是侄额外的孝敬。”

是额外,是因为刘遵宪的分红每个月都按月送到大同这边,没有耽搁一,这个红纸封是分红之外的。

刘遵章抽出来一看,见是广记帐局的见票领银的银票。

“两千两?”

看到银票上的数字,刘遵宪看向刘宇,有些不明白他的用意。

“这是额外给大伯的。”刘宇道,“另外总督和新任兵备道,还有副将参将守备各处都樱”

“好吧。”刘遵宪收起银票,顺手放在了一边,到是一旁的妾侍看的两眼冒光。

“侄打算请各堡守备领头,与新平堡参将一起,上奏朝廷,北虏因套寇和素囊窝仑阔犯边一事,这半年来颇不消停,经常在边墙内外窥探,为了保险起见,要在新平堡和边墙外修一些军台和火路墩,接下来侄就会请人代奏,因新平堡等各堡关系广记安危,侄的商行愿意报效朝廷,去边墙外修筑军台。”

刘遵宪沉吟片刻,笑着问道:“这事不是这么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