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当代青年农民 > 第16章 展望新春

对此,王宇也有自己的应对,那就是鸵鸟政策,不在家多待就是了。

可以说基本上整天泡在宋旭鹏家和自己爷爷家。

因为其和宋旭鹏也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商量,毕竟两人的目标是农村电商,电商销售地瓜,他们年前那是为了帮村民解决滞销,才迫不得已走了传统地瓜收购的道路。

两人商量研究主要还是春节后,为第二年夏秋季节大规模地瓜收获后做计划和准备。

春节前大量的地瓜已经销售掉了,剩下的量不多,所以两人准备利用春节后这个空档,先试一试电商销售的效果,看看会遇到什么问题,等再次地瓜大规模收货时,好有备无患。

由于逼不得已,所以王玉和宋旭鹏几乎算是长在了一起,对于这个计划和准备,完成的也很快。

另外两人也在春节前抽空去拜访了一下那位“贵人”侯叔,毕竟两人春节前能与黑心收购商和代理人们斗智斗勇,那也是多亏了侯叔最开始的帮忙,没有他的帮忙可以说就没有那样顺利的打开北京的渠道和市场。

对于王玉和宋旭鹏的拜访,侯叔也是百忙之中抽空接待。

为什么说百忙之中呢?

那是因为侯叔虽然塑料包装企业做的很大,但是也要一年过两次关,那就是中秋关和年关。

这个两个关和塑料生意本身没什么关系,而是大多数行业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种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太好的风气。

中秋关和年关,一般指的是上下两个半年的清账问题。

侯叔说,大概是从二零零几年,尤其是二零零五年以后,就开始出现了这种一年两关的现象,到了二零零八年以后,尤其是二零一零年之后,就开始成为了普遍现象。

因为从那时起不仅仅是塑料包装行业,全国的大部分行业产能都开始出现饱和与过剩,相应的行业竞争也开始激烈起来,而经过短暂的价格竞争和损失利润抢市场的做法逐渐被证明不可行后,这种以先发货后付款的,或是主动拉长账期的竞争模式就开始被大规模采用。

开始多是下游原材料供应商,可是到后来,各行各业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这也就形成了中秋关和年关,两个企业必须要过的清账关真正“成长发育”的土壤。

侯叔还说,其现在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客户也越做越广,也怕过这个年关。

每年这两个节的时候是最忙的,以前都是串亲戚忙,现在变成了“送礼”忙。

去找合作方清账,在这样的节日期间,那是不能空手去的,并且“送礼”也不能太差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清账更顺利一些。

“欠账的是大爷,催账的是孙子”,这话虽然不雅,但是这种现象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并且告诫王宇和宋旭鹏,在创业时,不论是电商还是线下,都不要形成这种风气,自己不押账别人,也不让别人押账,不然生意好做,要账难,而且碰到难缠的清账户,那比跑客户还难。

本来想请侯叔吃饭的,可是侯叔这个年关似乎真的很忙,也就是与两人待了小半天,就去催账过年关了。

不过在这小半天的交流中,侯叔又间接的给了王宇一个方法,让其试试,应该能解决其父母始终不同意其回乡创业的问题。

侯叔说,其比王宇的父母小不了几岁,他很明白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是什么心思。

那就是因为他们那一辈人,可谓是挨过饿,吃尽了苦,所以不想自己的下一代再窝在农村,再走他们的老路,离不开农村,离不开面朝黄土背朝的生活,希望下一代能够过得更好。

当然这是其中一部分想法,因为现在国家各种政策和鼓励措施,不断地提高农民收入和生说水平,这种观念少一些了。

但是还有一点,那就是老一辈人的虚荣心还在。

侯叔认为,王宇和宋旭鹏能够成功收地瓜,在农村的收入并不比在北京那些大城市的上班族低多少,所以收入应该不是主要问题。

王宇父母之所以不同意,可能还是因为他们多年辛苦的供应王宇上大学,王宇给他们的结果不是他们预想的那样的。

而且农村也是爱说闲话,也怕村里人说闲话,也就是怕丢脸,丢面子,所以建议王宇可以寻求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毕竟由政府出面帮王宇出面,并且鼓励王宇这种行为,在王宇父母和村里人眼里,这种回乡创业行为意义和说法就不一样了。

并且正好侯叔所在的雄州企业协会,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配合雄州政府做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扶持工作,春节后也会加大这方面扶持力度,侯叔说他可以介绍王宇去,然后看看能不能得到雄州政府官方的支持。

虽然与侯叔聊得时间不长,王宇再次感觉侯叔就是传说中自己那种“贵人”。

王宇自己其实也一直关注国家政策,雄州的政策也有关注,就是没想到侯叔会将此事与自己父母反对的问题联系起来,而且还再次亲自出手帮忙推荐。

其实不仅是王宇,就连宋旭鹏从侯叔的塑料包装企业出来后,那也是对侯叔赞不绝口,说侯叔这样大一个企业老板,这样的身价居然还这样平易近人,愿意帮自己和王宇这样的小青年。

因为王宇在北京时,与侯叔接触的时间更长一些,比小半天多一倍的一天,而且接触的侯叔更深刻,所以也对宋旭鹏说,侯叔是个有情怀,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起码在他心里是个真正的企业家,不是那种只顾挣钱的企业老板,是自己两人的学习榜样。

然后将其记忆深刻,念念不忘的那些在北京侯叔的点点滴滴讲给了宋旭鹏。

宋旭鹏听得也是有些激动,然后笑称,两人现在这种状态,比小时候看动画片里的超级英雄还要激情和津津乐道啊。

对此王宇也没有反驳,而是笑骂宋旭鹏都马上是两个娃的爹了,还玩儿心不减,还在念念不忘当年的动画片呢。

因为有了方向和对策,王宇即使春节几天在家里,那也过得不再是那样“难受”了。

不过王宇还是在爷爷家待的时间长一些,因此宋旭鹏也经常过来。

王爷爷说看着王宇和宋旭鹏,又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当时王宇和宋旭鹏八九岁,也是整天到自己这里玩儿。

对此王宇和宋旭鹏相视而笑,也是不禁忆当年天真岁月。

春节前的农历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在王爷爷家,一些老人会到这里来写春联。

虽然现在机制春联很多,但是这些老人还是习惯的自己写春联,因为他们觉得这才是年味儿,而且一副好的春联能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而此时,宋旭鹏的鬼点子又来了,竟然对王宇说,“王宇,现在怎么咱们也算是创业了。是不是也要自己整一对有个性,有好的寓意的春联,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呢?你比我多吃了那样多年墨水,嘿嘿,不展现一下大学士的风采吗?”

对于宋旭鹏这样略带调侃的想法,王宇不禁白了他一眼,但是也觉得这想法不错。

不过王宇并不会写毛笔字,所以其想自己构思一副春联,然后让这些老爷爷们代笔。

很快王宇就用签字笔写出了一副春联,“沐春风盼生生不息筑中国梦,枕瑞雪待瓜甜薯丰腾创业情。”

其实王宇对于自己这春联,也不是很有自信。

毕竟其不是学文学专业的,但是其也希望得到这些老爷爷们的夸赞。

虚荣心这东西,只要是不变质,不用错地方,那绝对是好东西,而且也是一些事情的动力。

可是当这些老爷爷看看这副对联后,竟然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

这让本就有些小紧张的王宇,顿时更加的拘谨起来。

可是就在这时就有人先开了口,“这对联还是很工整的啊,不过就是与传统的对联有些区别。”

“你这老李头,懂什么,你连小学都没上完,对联这个讲究应时应景。而且都新中国伟大复兴了,与时俱进那是应该的。”

“是啊,这沐春风,生生不息中国梦用的不错。枕瑞雪,瓜甜薯丰,将瑞雪兆丰年,地瓜又叫红薯,寓意丰收,都写进去了也很好。不过这个腾创业情,是不是用的不太恰当?创业激情,用个燃字岂不是更好?”

“你这样一说,还真是,燃烧激情,确实更好。”

……

见有人提出了修改建议,王爷爷此时则是笑了笑,“诸位别急,你们能想到燃字,他一个大学生怎么会想不到呢?我想其应该别有寓意,咱们且听王宇怎么说。”

面对所有的疑惑和询问,王宇此刻有些腼腆,“其实我用这个腾字,确实有些寓意,而且与我和旭鹏都关联。”

听到王宇的解释,顿时所有的人都跟着其思考起来,不过并没有想明白。

有急性子的则是开口问道:“什么关联和寓意,你倒是说一说。”

“旭鹏,名字里有朝阳和展翅高飞的大鹏鸟,而我单名一个宇字,含义是无限的空间,所以我把燃字换成了腾,也就是腾飞,翱翔的意思。也就是寓意展翅高飞的翱翔在天空之中。而且我想我俩创业,也不能仅仅是单纯的靠激情,还要考他是肯干的努力,所以我想我们要稳扎稳打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梦想的腾飞。”

听着王宇讲述完,短暂的沉寂后,就是热烈的掌声和赞美声。

“这寓意好,竟然将两个人都联系起来了。”

“是啊,果然是大学生,不简单啊……”

……

对此一旁的宋旭鹏凑到王宇近前,低声道:“你竟然用了小时候,争谁名字厉害的梗。你居然还记得,你的这个宇宙,是让我这大鹏鸟来翱翔的啊……”

不过很快宋旭鹏就闷哼一声,原来是王宇给了他肚子一下,并且嘿嘿一笑道:“嘿嘿,看你小子,还敢不敢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