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凰谍 > 第110章 官场

八月上旬初三日,长安城南门外驶来一架马车,车身狭小,四角的璎珞都沾满风尘,拉车的两匹瘦马已是疲惫不堪,行动甚慢,驾车的是一老翁,干瘦的面容在烈日的照射下变得暗红,一手挥动马鞭,一手用布衫袖口擦拭额上的汗珠,马车停在城门下,他住了马,向车内人道:“老爷,到长安了……”

童成文打开车门,风沙扑来,他咳嗽了好几声,拿了包袱,跃下马车,从袖间摸了几锭碎银子递给老翁:“一路老人家辛苦了,拿着银子快回家去吧。”

“多谢老爷,多谢老爷……”老翁颤抖的手捧着银子,佝偻着腰,连连点头答谢,口音听似南方人。

马车走后,童成文抬头仰望了下长安城门,口中念叨:“三年了,可算回来了。”

南晋一概外放官员每隔三年必要回帝都述职一次,如有优异功绩,或有升迁之机,他为了这次述职也是准备良久,难免感慨颇多。

童成文本是洛阳人,略有家资,三年前考了科举,名次末等,得了县令一职,便举家去了南方庆阳做官。科举选仕,并不是所有中举者都能立时入朝为官,就算是状元也得通过吏部官试之后,才能分派得官位,名次不如意者多需吏部保荐才能获得小小官吏之位,当时中举待官的他正是由崔言之举荐才得了县令一职。

项长春为帮罗云门调查吏部,遍寻破绽提供于苏景宁,注意到将返帝都述职的童成文,他在任时就多有检举文书从庆阳送来,说他徒食禄位欺压百姓,目不识丁无有才学,甚至有人说他大字不识一个,胡乱判案在任上闹出不少笑话,只是因为多往吏部打点,得崔言之庇护,检举文书多被吏部压下,才一直没让朝廷知晓。这次,项长春为了向苏景宁表忠心,就把他给卖了,只说他将回来述职,苏景宁即刻让人去查他,得知了检举之事,怀疑他当年是卖官入朝,在科举中舞弊,崔言之收了他的贿赂,果真如此,查出来,崔言之就落实了卖官鬻爵之嫌,办了崔言之,吏部一干人都跑不掉了。

而童成文尚不知晓自己已被罗云门盯上,进了城,找了家客栈下榻,换上正服,去当铺票号换了许多银钱,采购礼品,忙着到各处打点,为自己的升迁忙活不停。

一进城,从长街到朱门华府,尤其是吏部各要员家,每每携厚礼叩门,然而事事不顺,次次被拒之门外。如今罗云门查官员甚严,处处都是耳目,哪有人敢收礼?

大热暑天,他抱着礼盒从项府门房中退出来,本是来拜见项长春的,无奈项长春现在避他如瘟疫,连门都没进,直接被门子赶出来了。

方出大路,又有一队官车疾驰而来,路上无他人,官车仪仗也敢放肆些,直直冲来,他一时不防,被撞倒在地,礼盒也摔了一地,弄得衣衫破败满面灰尘,爬起来之后,认出那是吏部尚书崔言之的官车,他马上去追,连喊,“大人!大人!”

可惜那官车已经扬长而去,后面的仪仗护卫见他追来纠缠,把他拦下,他自报家门苦苦哀求请见崔言之,但是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那些护卫又是亲随,哪会给他一个县令脸面,与他纠缠起来,将他打了几棍,立时轰走了。

童成文一身又是土又是伤的,好不狼狈,喘了半会儿气,回身捡散落的礼盒,不料已有人赶在自己之前弯身拾着礼盒。

那人清俊书生模样,面相甚佳,风姿绰绰,他瞧真了,痴看了一会儿,直等他将礼盒都拾完了,连灰都掸掉了,抱着礼盒走到自己面前,与他道,“大人,你的东西……”

年轻公子飘至身前,见他愣怔,便戏笑道:“大人?怎么了?莫不是怕小生要偷你宝物?”

童成文方回过神来,急忙用袖子擦拭面上尘土,接过东西,笑道:“哪里,哪里?多谢公子了。”

来人正是女扮男装的秦凤歌,她见自己扮作男装都能惹得男子发痴,心中甚是得意,伪作外地口音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大人面上有土,恐观之不雅,用手巾擦拭下吧?”

她拿出一方男用手帕递给他,童成文抽手接过,垂目看了一会儿,却没有用,怯怯地睨了她一眼,把帕子又还给她了,只说恐脏了帕子,拿出自己的布巾来拭面。

秦凤歌只是笑看他,欲跟他搭话,不想他也恐秦凤歌立走,搭讪道:“公子怎会称我为大人?”

她答:“方才见大人追尚书官车,想大人是与尚书相识,故而妄猜之。”

童成文不置可否,苦笑摇头,不想再提难堪之事,“公子口音听着不像是长安人?”

秦凤歌故意引他,说自己是到长安赶考的外地书生,又似是无意地叹了几声,道身家微薄不得门路,以暗示他,猜想他会引诱自己行贿。

童成文听罢,深望她一眼,很是疲惫的样子,竟引他到路边门檐下避阳,坐在大街上直叹道:“诶,长安路迢迢,偌大帝都,哪给人进身之机?一天到晚,东奔西跑,受人白眼,为谁辛苦为谁忙?官小人微,谁都能低看你三分,官场更是水深火热,外人看着风光,哪知其中滋味?想想这功名利禄有何趣?还不如放荡山林,每日抚琴读书。我今见公子是玉质冰清之人,真不愿公子坠入官场泥淖,故而衷心相劝。”

秦凤歌只觉他虚伪,怀疑他不放心自己,故意劝退以表清正,索性嬉笑直言:“大人何必如此?身为男儿,志在功名,岂能安心禄禄一世?大人莫不是怕小生攀附大人,居心不良?”

童成文脸色稍变,长久望他不语,目中有哀伤之色,缓缓抱盒起身来,长叹几声:“可惜,可惜……长安啊长安……”

秦凤歌也起身,他与她作别:“人生在世,多有无奈,愿公子事事称意,大志得筹吧。”

说完他直转身而去,步履沉重,叹声不息。

秦凤歌看着这个不得意的人拖着狼狈的身躯渐渐走远,滞了一会儿,只是蔑然一笑。

顾长安和项天歌在暗处观看这一切,等秦凤歌归位,听她说完与童成文接触的详细细节,她说童成文狡诈虚伪,他却另有所思。

项天歌直夸赞秦凤歌伪装得妙,首次行令就十分得法,只有顾长安默然不语,项天歌注意到了,就打趣他:“银狼你在发什么呆呢?半天也听不见动静,莫非被大火熏哑了嗓子不会说话了?”

他会如此说,是因为顾长安告诉他们,自己在大火中烧毁了脸面才戴面具示人,听他这样刻薄取笑自己,顾长安心里自然有气,可惜自己现在的‘人设’是沉默寡言笨嘴拙舌,不然真想狠狠碡去。

顾长安忍了,只用伪声回道:“不是,师兄,我只是在想,童成文的种种表现都很奇怪……”

项天歌不说笑了,也分析道:“是的,我早有注意。按理说,他是富家出身,早年有种种纨绔行径,情报也说他平日挥霍无度傲慢轻人,但是他此次回长安述职,这么重要如此需要排场的时候,他却是孤身一人,连个仆从都不要,一辆破烂马车还是租的,对待平民下人也是谦恭随和,一点傲气都没有……”

秦凤歌点头应和:“是,方才与他交谈,听他言语观他行止,完全不像是个没读过什么书的人,就算是虚伪做作,也似是真的别有一番见识,行事谨慎,更不像是狂妄昏官……”她猜测道:“莫非情报不实?还是他伪装太好?”

项天歌摇头:“情报是绝对不会错的,或许真是他伪装太好,还需要多加监视,就不信逮不到他的马脚。”

顾长安继续沉默,无语地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后来秦凤歌终于将他想起来了,意识到他的存在,问他:“那银狼你是觉得哪里奇怪?”

他想说的都被他们说得差不多了,不过还有一点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顾长安转头看看秦凤歌此时的装扮,确实与女子模样大相庭径,于是更确信了心中的猜疑,没有回答,而是问:“师兄曾说,童成文贪色,有两房小妾,还有许多外室,育有三女两子是吧?”

项天歌不解其意,“是啊,你问这干嘛?”

顾长安犹豫要不要说,恐怕这些古董人觉得荒唐,只能欲言又止地看着秦凤歌,几次张口又把话吞了回去,最后只含糊道:“在下只是觉得,方才他望飞鸾的眼神……有点别扭……”

秦凤歌不明白他真正的意思,还很得意,故意凑近他道:“我倒不觉得,我都习惯了,男子一贯如那般看我,银狼你不也是吗?”

顾长安汗颜,真想敲敲她脑袋,打醒这样过分自信的她,老妹,你可长点心吧!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是一副痴汉的样子看你的?

他努力咬住唇才忍住吐槽,不再说话,往后推了几步。

项天歌见此状,心中不快,挡开了他,对他们道:“银狼,你潜进童成文住的客栈去监视他,自次日,寸步不离地盯着他,你面具显眼,切莫露面,时时要隐在暗处才是,记得吗?有什么异常情况及时报与我知。”

顾长安只好道:“遵命。”

他脱口多问了句,“那师兄你和飞鸾去哪?”

项天歌不喜他多问,白了他一眼,又对秦凤歌别有深意地笑笑:“我们自然另有要事要做,你遵令去行事就好了,不用管我们。”

顾长安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过,憋住气,回了声是,就去做事了。

不用猜也知道,这时候还有什么‘要事’?不过是把自己支去干累活,他好和秦凤歌单独相处你侬我侬罢了。

“把老子支开,自己去泡妹子,还泡我的妹子?知道我面具显眼还让老子去监视!去你妹的项天歌!”顾长安一路潜行,一路在心里暗骂,别提多怨念了。

顾长安想得没错,项天歌正是这样打算的,然而秦凤歌倒不是只想玩乐偷闲,还是心念正事,问项天歌:“师兄,昨日童成文已经将述职文书交到吏部了,我们是不是要去偷出来?好看他才学如何?”

项天歌带她往九回街走,听她此言,直笑得合不上嘴,摇头道:“确实要看他述职文书的,只是不用我们偷,昨日就有人抄了他的文书给掌门送去了,掌门看过,说无有破绽,恐是他人代写也无可知,才让我们继续跟踪监视。”

“谁这么厉害?这么快就潜进吏部偷看了官员文书?”秦凤歌讶异道。

项天歌更加欢喜,笑个不停,故作高深:“不是什么厉害的人,只是那文书本就要到他手里的……”

秦凤歌见他有意掩饰,似有不能言之处,也没有刨根问底,心中猜测是罗云门安插在吏部的细作,很有可能是某位书吏。

两人到望月楼照常吃茶,闲到黄昏时分,于窗前看景的项天歌忽下楼去了,秦凤歌疑惑,挪到窗边去看,瞧见他在楼下与一人相见。

项长春今日散值后,就领人去置办中秋节宴所需的物什,在九回街上转了一个多时辰,来至望月楼下,正要上来与掌柜预订雅间,不期被项天歌碰见了,父子俩就在楼下相遇。

经过近来的事,父子俩的隔阂矛盾已经消除许多,项天歌也如寻常孩子一样对他父亲恭敬起来,下去就见礼道:“父亲,这是在忙何事?”

项长春原先一直拧眉不展,见到他便有了三分笑意,“一年一度的中秋雅集,今年由为父承办,这不就紧忙张罗着吗?”

项天歌觉得奇怪,他知道项长春说的是长安文官们每年中秋举办的诗社雅集,说是庆节作诗以尽雅兴,其实就是官员之间互相攀比饮酒作乐附庸风雅的一次集会,很多文人墨客为了求功名通门路,不惜花重金贿赂也要弄到这次雅集的入贴,去了呢也不可能顾上作诗习文,只知道在官员贵人面前溜须拍马,能主办一次这种雅集,更是身份崇高学识深厚的标志,大多是世家名门的高官才有机会承办,项天歌虽知而向来不屑,项长春往年挤破头去凑热闹才能得到入贴,出身微寒不通文采的他去了也大多是出丑惹祸,被那些高官耻笑多次,而今年他竟然能够承办?怎么会轮到他呢?凑热闹也就罢了,承办雅集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他干嘛要给自己找这种罪受?

项天歌想想,觉得他是想借此次雅集露脸风光一回,才不辞劳苦争取到这次机会,也不想败他的兴给他泼凉水,于是笑道:“这是好事啊,多露脸啊,父亲也别怕辛苦了,反正平日享乐惯了不怎么操心,这回就当活动活动,做点儿有用的事儿吧。”

听他此言,项长春却只觉心中苦涩,想自己做了二十多年的官,在自己儿子眼里都是只图享乐一事无成,正经官位在身,禄禄混过,如今办一个供人取乐的雅集都算做正事了?

他与父亲吵闹久了,说话总是夹枪带棒的,今日想说些好话也不得道,说出口自己也觉得有些刻薄了,心中自悔,等着项长春与自己争吵,然而项长春却缄默不言。

项天歌连忙道:“父亲,我是真为你高兴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