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惊梦 > 第252章 张府对话

自从被罢免参知政事,张九龄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瞬间就变得老态,坐在书房里一脸愁容。

张九龄不是对自己失去宰相实权感到失落,而是为今上日益享乐而又听不见忠言而感到担忧,为李林甫身为宰相却心胸狭窄排除异议终将一手遮天而感到担忧,对牛仙客这个胥吏出声毫无主见唯李林甫之命是从的宰相而感到担忧。

内有权相,外有胡将。

张九龄为这个盛世大唐的未来感到担忧!

老夫人谭氏端了一碗参汤走了进来,说道:“事已至此,又何必烦忧?如今天下太平盛世繁华,你又有何担忧?”

张九龄叹道:“名为盛世繁华,实则已是隐患重重,如是祸患爆发,我身为宰相,实在难辞其咎!”

“你呀,就是把自己看得太能了,就当这天下没了你就会塌了似的。喝了这碗参汤,好好歇息。你要是身子垮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来做你想要做的事了!”

张九龄一愣,随即也露出了一丝笑容,端起碗试了下就一饮而尽,擦了下嘴笑道:“夫人所言甚是,我还能为这盛世繁华的大唐尽上最后一番力气。”

谭氏有些落寂的道:“大郎就任伊阙令,陈氏和小彤彤也跟着去了,顺儿又在太学读书,这府里已是没有几分生气了。你再死气沉沉,这里我也待不下去了,干脆回岭南算了,免得过些年想回去也回不去了!”

瞧着老妻发白的头发,张九龄心中一阵黯然,这几十年来要不是老妻无怨无悔的操持家务和百般鼓励,让自己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要说自己取得现在的成就,这一半多的功劳得归功于这位相濡以沫的白首发妻了。

张九龄抓着谭氏的手,说道:“要是明年不见起色,我就告老还乡回岭南!”

“孩子大了,我也不想操心,也操心不过来了。大郎心思纯朴明事理,又有陈氏这等贤惠的妻子,我很放心。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三儿,小小年纪就处于风口浪尖,如今又身在西域苦寒之地,身边尽是胡人遍地漫漫黄沙,时刻刀光剑影,想起来我心就痛!”

“三儿这孩子是要成就一番大事的,不经历这些风雨,怎能堪当大任?”

“你呀,就是这般心狠。”

“不是我心狠,这是属于三儿的责任,属于他的使命!”

“你怎么就能断定那安禄山会有反意?”

“我现在更加确认了,你就看吧,要是安禄山当上了一镇节度使,要是李林甫继续排除异己,那么陛下又会扶持一人制衡李林甫,那么自有一番争权夺利必将搅得朝野乌烟瘴气。那时,就是那些手握重兵如安禄山般的人的大好时机。如此局面,祸患岂能不生?”

“你可别忘了还有陛下呢,陛下可是圣明天子。”

张九龄叹道:“陛下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励精图治,现在已经是安于享乐了,终日沉迷于歌舞之中,现在夺嫡之争又起,真是多事之秋。三儿这个时候在西域未必不是好事。”

“就是不知道此生是否还有再见的机会!”

这时,红姑敲门走了进来,说道:“阿郎,大娘,来娘子派人前来送信!”

张九龄接过信,打开一看,不由得气道:“真是胡闹!”

谭氏从张九龄的手中拿过信一看,反而笑道:“真是我的好孙儿,竟能引得小丫头万里生死相随,这小丫头也不错,我喜欢!”

张九龄苦笑道:“你这样置依依她们于何地?”

谭氏不以为意的道:“你没看来娘子所说依依是何等的深明大义,三儿有妻如此真是幸甚。”

“那你还说喜欢那小丫头!”

“男子汉三妻四妾又能如何?三儿有这本事,我巴不得他多娶上几个,好为你老张家开枝散叶。”

张九龄哑然失笑道:“娘子,你这话说得可是诛心了,你对我和大郎可不是这么说的,你对我们说的是女人从一而终,男人也不能沾花惹草要一视同仁。你这搞的可是双套标准啊!”

谭氏斜着眼道:“你现在要是想纳妾,我也随你,前边礼部郎中的老父都七十有五了,也不纳了个年芳二八的小妾了,你也可以的!”

张九龄经过与老妻的这一番对答,心情甚好,也开起了玩笑:“我此生有你足矣!”

谭氏老脸一红道:“红姑还在呢,你这老不正经的!”

红姑看到阿郎也有了笑脸,就笑道:“阿郎,大娘你们继续,我先告退了!”

“回来!”谭氏叫住了红姑,接着问道:“三儿这事该如何处置?”

张九龄淡淡的笑道:“没什么好处置的,静观其变好了!”

李依依抱着张博的嫡子进了宰相府,与母亲一道谈论着家长里短,等李林甫处理完政事回到家中,也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对于这个女儿,李林甫是愈加的喜爱,李依依身上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大气,也让李林甫深感遗憾,这要是入后宫的话,绝对是宫斗的厉害角色,可惜了,便宜了张三那混账了。

当李依依抱着爱子在与父母独处享受天伦之乐时,似乎是不经意的说了杨铃儿的事。由于有了李依依的层层铺垫,使得李林甫夫妇虽然恼怒,但也没有表现得特别愤怒,这也使得李林甫对女儿又是高看了一眼。

李林甫暗叹,张三和依依这对在阴错阳差组成的夫妇,或许才是最合适的。也因此,李林甫对于身后李家的安排,有了更加明晰的路线。子女数十也唯有靠这个女儿和女婿了!

但是,打压还是必须的,唯有打压才能为这小两口创造更好的基石。

李林甫入宫陪李蛮下棋时,也是在不经意中说了杨铃儿的事。李蛮不以为意,反而赞道:“这事瑁儿也跟我说了,这几个小辈对此事都处理得很好,这事就这样过了吧!”

李林甫趁机的说道:“陛下,寿王殿下确实聪慧,唯独欠缺的是经验,若是陛下能给寿王殿下多一些实践的机会,那么对于殿下的成长会更有好处!”

李蛮道:“此事不急,对了,兖国公太子少保陆崇贤病故,就谥文贞,你代朕走上一趟。”

陆象先,字崇贤,吴县人,景云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蛮继位,太平公主谋废立时,陆象先有保护之功,封兖国公,后又迁任太子少保,为政尚仁恕,每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苟澄其源,何忧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