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回到宋朝当花农 > 第271章 接旨

“谁担心这个了,我才没有!”

被识破心思的云溪恼羞成怒,装作气呼呼地走了,出了先生的院门,这才舒心地笑了起来,所谓君无戏言,而且周先生也这么说了,那么就肯定是没事了。本来想着有个穿越老乡能多占点光呢,结果光没占着没占着还不知道呢,先来了个惊吓,真够倒霉的!

再回到叶家,已经到处都是打扫的人了,还个个兴奋的不得了,不过叶福可没告诉他们是为什么要接旨,所以云溪一路走来还算平静,不过为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圣旨啊,圣旨,往上数多少辈都没有过的事啊,不兴奋才是怪事哩!

等到了晚上的时候,里正也听说了,傅明坤和柳先生也听说了,一个个都往叶家来恭喜,顺便打探下能不能旁听。可惜叶源也不知道能不能,只好告诉他们等明日问问再说。

闲话不细说,转眼间就到了第二日,叶家众人早早吃过饭,沐浴过,都穿上了专为吉祭之事准备的正服,这衣服十分地繁琐,一般都穿不着,好多人家都不准备这个,不过好在叶家有这个传统,为几个孩子都准备的有,不过都是宽宽大大,并不怎么合身,为得是能多穿两年,不过这衣服要束腰带,穿好了也就看不出来大了。

然后就是将大门打开,将整个院落又打扫了一边,经过昨天一夜的思考,叶源又将接旨的地方改在了前院,因为正屋子在中间,多少有点不方便,反正前院和正院的格局规模那是一模一样的,也不存在不恭敬的地方。

打扫完之后,就大红的地毡铺上,再将香案摆上,香炉供上。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宣旨的人来了。叶源还派出了好几号人,让他们在村口等着,看见有动静就立马回来报信。

叶家忙活这的时候,傅明坤、柳先生、里正、还有村里的老老少少,能来的都穿着干净的衣服来了,当然了,不干净也要被叶家赶回去换干净的来,不然多影响观瞻不是?

来了也不进去,因为不知道人家宣旨的官员让不让进呢,所以叶源也不敢让他们进去,只好围在大门外边,大多的跟赶大集一样,不过和赶大集不同的是,并不过分喧闹,也没人敢吃零嘴扔垃圾。只三五成群小声地聊着,等着。

可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太阳都升到正中间了,也没见着一个人影子。围观的人渐渐地开始骚动起来,然后就慢慢地开始散了,都到了做午饭的时间,那还有空看热闹,所以很快外边的人就走了个七七八八。

里正他们倒很执着,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还有村里的一些老人和孝,也不愿意错过看新鲜的机会。叶源没法,只好吩咐厨房赶紧上菜,请他们快快地吃了一顿。等吃完饭,又在外边摆上桌子,摆上茶水,边喝边等吧!左右有人报信,及时撤走就是了,总不能让人一直站着吧,好歹也是为自家的事高兴不是!

这一等又是一两个时辰,茶水都续了两回水,回家做饭吃饭的人都回来又走了好些子了,还是没有宣旨人的影子。

“我说叶大郎,不会不来了吧?”傅明坤首先坐不住了,他本想着离得近,来刷个存在感呗,没想到这左等右等就算不来了,他还有好些子事需要办呢!

“东翁莫急,肯定是要来的。”柳先生道,“这宣读圣旨可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而且像这种提前通知的,一般都是快走到了才会有的,所以再耐心等会,肯定会来的。”

柳先生是种过进士的人,参加过琼林宴的人,所以他说的话还是很有权威的,因此傅明坤就重新安下心来,耐心等候了。

一群人,一直等到太阳落西了,方才见两个黑衣带刀侍卫骑着高头大马快速而来,后面远远地跟着叶源派出去望风的人。

就来这么两人?众人正惊疑不定的时候,两侍卫就过了石桥,到了叶家的门前大石边,叶源忙迎上前去询问。

两人翻身下马,其中年纪稍长的侍卫问:“这可是叶源叶家。”

叶源躬身施礼,“正是,某正是叶源,不知你们是?”

“哦,你就是叶源啊,那就赶紧接旨吧!”侍卫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个明黄的卷轴,哗啦一声展开来。

这就要接旨了?叶源愣了一愣,忙朝圣旨跪了下去,其余众人一看也慌慌张张地跪了一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丰台县叶源,因奏对言之有物,为朕所喜,故赐举子出身,可直参会试。再赐黄金百两,白银万两,另免丁、税五年。钦此。”

侍卫讲完就从将圣旨塞给叶源,又从怀里掏出了一叠银票,从中找出两张给了叶源,其他的又塞了回去。又在马背褡裢里找出了赐给叶源的举人身份文书,递给叶源,然后就打算翻身上马,准备走了。

叶源忙喊着留步爬起来,将准备的红包扯出最大的两个,往侍卫手里递去,侍卫倒也没推辞,伸手接了,塞到怀里,又从里面拿出了三张不知道什么的纸张,很不舍地递给了叶源,然后两人就翻身上马,飞一般的走了。

等到云溪林氏他们女眷得到信出来的时候,就看见一群人莫名其妙地跪着,宣旨的人早跑没影子了。

众人愣愣地站起,个个面面相觑,这就完了?不过这过程虽然短暂了点,诡异了点,可叶源手里的圣旨和银票应该做不了假吧?

叶源小心翼翼地将圣旨放在香案上,恭恭敬敬地上了香。众人这才敢往前凑着看,当然也只是看看,摸是不允许摸的。

“这是真的无疑。”柳先生道,又问叶源要了举人的文书,仔细地看了看,“也是真的。”

“银票也是真的。”傅明坤道,他是商人,和进士出身的柳先生不同,对银票更有兴趣,早早问叶源要过验明了真伪。

“虽然儿戏了点,不过结果还算不错。”里正一语道出实情。“不过叶兄弟,那侍卫最后给你的是什么东西?”

此话一出,众人都好奇地看向叶源。

“我也没看呢!”叶源说着展开一看,居然是国子监的推荐书,而且三张都是不记名的。

“这是国子监的荐书啊!”柳先生是个识货的,瞄了一眼就认出来了,“亲家,你要去京城读书?咦,还是不记名的啊!亲家,没说的,一定得有宣儿一张,宣儿出息你脸上也有光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