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隐帝 > 第五百零六章 孙权的决断

“哈哈,国师所言甚是,这只是一时失利,还没有到最后,只要有着机会,我等也不能放弃。”孙权大笑道。

这段时间所发生的变故,也是让他感到十分的压抑。

但,正如左慈所言。

他们还没有真正的输。

起码还没有完全输,那就还有翻身的机会。

他能够做到如今的位置,可是付出了许多,暗中出手谋害了孙策,背负了弑兄之名,还打压了众多的江东老臣。

如周瑜等人,便是在他的打压之下,投到了秦隐的麾下。

也因为想着‘必胜’的安排,失去了庐江和寿春两个重要的地方,如今的吴国可以是危危可及的。

可他却还是不想放弃,更不甘心如此就败了。

“只要陛下不放弃,在下必竭尽所能,为陛下图谋大业!”左慈躬身道。

语气中也是显得十分的坚定。

他和孙权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了,想要有所成就,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无法离开孙权这一条大船。

没有将一切压在刘辩身上,却是将一切都压在了孙权身上。

不然的话。

他和杨修也就不会做着这么多的事情,还让杨修搭上了性命,因为退无可退,不成功便成仁,就是他们的想法。

“朕信国师所言!”

孙权也是转过身子,扶起了左慈。

他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与左慈可分不开关系,可以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

虽他们之间也是有一定互相利用的关系,但还是十分信任的。

因为他们所图谋的并不同,不会存在什么利益上的问题,也就能够很好的联合在一起,不会有什么的怀疑,更不会有所背叛。

一旦成功,便都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

一个很稳当的合作关系。

左慈站直了身子,看向孙权,道:“陛下接下来,准备如何安排?”

计划已经完全失败,那也就需要有所改变,或者另定计划,才能够继续进行下去,而益州的混乱,也无法坚持太久。

被镇压,那是时间的问题。

除非秦军有着很大的失误,那可能还有反击的机会,不然,已经可以放弃益州中所谋划的事情了。

想要秦军出现大的失误,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起码,在如今传回来的情报中,他们并没有发生有着任何的机会。

听到左慈的问话。

孙权沉凝了一下,眼中闪过精光,道:“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朕准备亲自率军前往庐江,与秦军正面对战,而不是等其前来攻打。”

坐以待毙,那可不是他所想要的。

虽在益州和南蛮的图谋已经失败,还失去了庐江和寿春两个重要的地方,但就如今吴国的实力,也并非不能一战。

况且,进入吴国之地的秦军,也需要在寿春防备刘军,这也算是一个机会,一个反击的机会。

秦军需要分兵,而他们却不需要。

闻言。

左慈沉默了一会,想着其中的可能性,最后点头道:“此事可行!”

“如今刘军与曹军之间的战斗,刘军可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还能空出数万兵马进逼寿春之地,让秦军不得不驻防寿春,应对前来的刘军,那庐江之中,如今也就只有六万秦军驻守,并非不能一战。”

“而现在秦隐还在益州之中,若是能够夺回庐江,也可以与刘军联合,攻打寿春,收复寿春。”

“就算不能收复,将之让给刘军,让其有着进军荆州的想法,也并非不可,这也就能够减轻我等的压力,顺势而为,也不是不能恢复到往盛。”

“要是能够与刘军合兵一处,还能增加一定的胜算,让秦军顾此失蹦。”

他也是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就如今的局势,固守建邺,那就真的是没有一丝的机会了,主动出击,才能够掌控着主动权,还能够趁机有所图谋的。

而秦隐不在吴国之地中,也是他们反击的一个机会。

加上还有着想法的刘军。

事情也并非是不可为,就看如何决断而已。

而固守建邺,等到秦隐平定益州的混乱,那时必定会率军回来,最后也就落个兵临城下的情况,主动权也就会在秦军的手郑

那还不如他们先行有所动作,。

“正是如此,这一次,朕可是准备与秦军有一个了结,不成功,便成仁!”孙权坚定的道。

“在下与陛下同行,竭尽所能!”左慈躬身道。

随即。

两人对视一眼,都能够看到对方坚定,毅然的神色。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也就只有放手一搏,才能够有所生机。

胜败,那就只能看意站在那一方了。

唯有放手一搏,才能抓住那一线生机,起码也要证明他们不愿放弃的心思。

他们可不甘心就这样就认输。

更不想就这样就放弃一牵

决定了下来,剩下的便是何时行动的事宜了。

两人最后商议了一番,也才从楼阁上离去,而孙权也准备在明日的早朝上提出这一件事情,安排着亲征的布置。

毕竟,想要亲征,可不是一言两语就能够安排好的事情,其中还是有一定的规章的。

调兵遣将,调集粮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更何况,接连的失败,也是让吴国有着一定的损耗。

就算如今吴国的朝堂中,几乎没有反对孙权的声音,但想要亲自率军前去夺回庐江的事情,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安排。

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当然。

以孙权如今的态度,就算朝堂中有人反对,也无法让其改变着主意。

等待秦军前来攻打,还是先行动手做出反击,期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

而孙权选择是主动,而不是被动。

这也算是他最后的决断,放手一搏的决断。

反正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放手一搏,也并非是不可以,或许还能够搏出一个朗朗乾坤的。

这便是孙权心中最为真实的想法。

至于其他的事情,如益州中的安排,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中了。

...

不管孙权有何决断。

但那也只是吴国之地中的事情,并不能影响到益州中的局势,起码在攻入吴国之地中的秦军没有出现失误前,都不会有所影响。

就算孙权想要放手一搏,都一样。

益州中的安排,还是已经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在秦军的攻打下,只能苦苦支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