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喜迎春 > 第六十六章 谈婚

说话的人是琥珀没错,别人的声音听不出来,她的声音还是认得出的。

迎春和黛玉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同时噤声,竖着耳朵听窗户根儿。

“你小声点,这屋里也不知有人没人。”另一个略显低沉的女声传来,这不是王夫人屋里的月容吗?迎春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捻了一颗杏脯放进嘴里。

显然黛玉也听出了是谁的声音,不掩饰的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琥珀不以为意道:“没事,我刚刚看见鸳鸯和紫鹃出来了,屋里头能有谁?”

看来她们没想到自己和黛玉会呆在丫鬟的屋里说话,迎春又捻了一颗杏脯,静静的听这两个大丫鬟在说什么。

“那也是...唉,你就小声点吧。”月容低声埋怨琥珀。

“干嘛要小声啊,若是让太夫人听见了,那就正好。求太夫人给你做主,看看二夫人到底打算把你留到什么时候?”话是这么说,可琥珀到底是把声音压低了几分,语调颇显得有些愤愤不平。

月容没出声,琥珀很铁不成钢的道:“也怨你爹,就不能直接替你找个人家,然后再去跟二夫人说?到时候她再不肯,怕是也不能说不让你嫁的。”

等了一会儿没声音,直到迎春还以为她们两个已经走了的时候,月容说话了。

“夏天的时候,找了一家的。是外头庄子上一个副庄头的儿子。”月容低声道,“二夫人说姑奶奶没了,怎么也得等一年再说吧。没得主子家有丧事,奴才们还谈婚论嫁的。”

黛玉的眼神闪了闪,迎春连忙拍了拍她的手,黛玉笑了笑,示意迎春她没事。

琥珀的声音又传了过来:“呷,鸣蝉的事不也是那个时候定下的嘛!先定下来,等到明年再成亲不就行了吗?咱们家的小爷姑娘们也不过就是一年的孝期而已,难不成还让奴才们跟着守足三年不成?我看二夫人这就是想着法儿的不让你出去。”

“别这么说,珠大爷屋里的香雪不也没嫁吗?”月容的声音有点没底气。

果然,琥珀马上反驳她:“那能一样吗?香雪可是一早定了是珠大爷的屋里人的。要我说,等过了年,就差不多要给她开脸了。”

等了一会儿,也不见月容说话,琥珀叹了口气,道:“你呀,还是趁早想想办法吧。实在不行,我找个机会替你求求太夫人。”

太夫人又能怎么样呢,没得婆婆跑去管媳妇屋里的丫鬟的亲事的。迎春对琥珀这个提议并不十分看好。外头有小丫头喊琥珀,琥珀便拉着月容走开了。剩下屋里迎春和黛玉两个人齐齐叹了口气。

黛玉捧着手炉,来回摩挲了几下道:“以前母亲有个得力的丫鬟,很是帮得上手。母亲很喜欢她,早早的就替她选了外头一户殷实人家定了亲,待到她十八岁的时候让她嫁了出去。我那时候还问过母亲,既然这么喜欢她,为什么不再多留两年,又或者在家中下人里选一个好的配过去?”

迎春拿起茶盅子喝茶,听着黛玉说下文。

黛玉笑笑道:“后来母亲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就是因为她好,才要给她寻一户好人家,以后说起来也算对得起她尽兴伺候了这些年。”

称心不也是楚夫人的左右手嘛,平时连采买记账之类的事,楚夫人都是让称心帮着做的。这样能干的丫鬟,楚夫人不也早早的就衙了人家给她了吗。可见女大不中留的道理是人人都懂的。

月容是个细心又稳当的人,也不知王夫人到底在想什么,成天一门心思的扑在怎么给元春多弄点钱上面。旁的一应都不想了,自己身边服侍的人都不在意。真不要像老话说的,留到成仇人的地步才好。

外头天气阴阴的像是要下雪,鸳鸯掀了帘子进来笑道:“姑娘,太夫人吩咐传饭了。奴婢看着这天气怕是要下雪,让紫鹃回去给姑娘和表姑娘拿斗篷去了。”

迎春和黛玉起身回了厅上,探春站起来嗔道:“姐姐们出去哪里玩了,也不叫我。我正听着母亲和太夫人说话,一扭头就不见了你们。”

迎春忙牵了她的手哄了几句,那边宝玉也放了学回来,换了衣裳跑了过来,一头扑进太夫人的怀里撒起娇来。惹得太夫人心肝儿肉的叫唤了一阵子,因见黛玉也在,宝玉才不好意思的坐稳,和姐妹们说起话来。

王夫人一直都不喜欢宝玉和黛玉走的太近,一见宝玉又跑去和黛玉说话,心中不快,一叠声的叫了宝玉过来,笑道:“你看你,一回来就拉着姐妹们说不不停。我还没告诉你呢,你姨母家的姐姐就要来了,到时候你可就又多了一个去处了。”

一个皇商的女儿怎么能和江南盐课的千金相提并论?王夫人说这样的话真不怕闪了舌头,正常人都应该觉得要和黛玉交好才对吧。迎春忍不住在心中翻了个白眼。

宝玉倒是个单纯没心思的,听说又要来一个姐姐,乐不可支的问道:“可是那个叫宝钗的表姐?”

“可不就是她。”王夫人趁机笑着拉住宝玉说起宝钗一家将会住进侯府的事。

黛玉本来就不太喜欢宝玉那种不知避嫌,太过亲近的态度,见他被王夫人叫了过去,只觉正中下怀。才不理王夫人说了些什么,扭过头去和太夫人说话。

楚夫人笑着对黛玉道:“要到扬州去送年礼的人过两天就走了,外甥女儿可要带些什么东西回去,也好给了他们一起带过去。”

黛玉忙道:“舅妈定是都准备好了的,我也没什么要带的,不过就是给父亲做了两身衣裳,写了封信。到时让他们带过去就是了。”

太夫人听了半响,这时开口道:“派了谁送年礼过去?”

楚夫人忙道:“还是那年过去杨州的小厮叫福庆的,那孩子岁数不大,却是个能干的,如今已经是个小管事了。”

福庆如今是二门上专管四处送礼的小管事,只因起初就是派他去的扬州,如今只要是往江南去,都是派了他的。这会儿他正坐在沁兰苑的客厅里,和艾金莛说话。

“那就真是麻烦福管事了,我们在那边也没什么亲戚了。只有当时冬瑾的一个邻居姓张的婶子,因她照顾了冬瑾一段时间,确是有恩于我们的。如今见福管事过去,就想着能不能顺便帮我们带点京里的特产过去,也算是我们的心意。”艾师傅指着桌上包好的两个包袱朝福庆道。

福庆笑道:“艾师傅说的哪里话,当初咱们还是一同进的京呢!那张婶子我也是见过的,您这点东西也就是个顺手的事,也不耽误什么,我到了扬州,自会亲自送过去的。”说着朝一边站着的冬瑾看了一眼。

当初进京的时候,她可不是叫冬瑾的,福庆还记得她那会儿叫春燕。冬瑾这名字好像是后来刘先生给改的。那个时候她面黄肌瘦的,连日的赶路也辛苦,让她显得像是得了什么大病一样成天没精神。在府里呆了这两年,好吃好穿的养着,圆脸盘,白皮肤,个子也长高了,看着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冬瑾不知道福庆看她,她低着头,手里摆弄着一个小小的布老虎,这是她给张婶子的小孙子做的,那孩子如今应该有三四岁了。张婶子一家都是好人,若不是他们救了自己,把自己藏在家里,现在还说不定被舅舅卖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福庆指着冬瑾手上的布老虎笑道:“这也是要带去的吧。”

冬瑾回过神来,连忙点点头,将布老虎塞进桌上的包袱里。

艾金莛笑道:“这孩子老是这样迷迷糊糊的。福管事,那就麻烦你了。”

福庆起身拎了两个包袱告辞退了出去,艾金莛送到了沁兰苑门口,有个婆子正等在那里。

“麻烦李大娘送福管事出去了。”艾金莛朝那婆子手里塞了几个钱,那婆子乐呵呵的应了一声,带着福庆朝二门外去了。

在太夫人那里吃过晚饭,果真就下起雪来。紫鹃带了绣橘两个人拿了迎春和黛玉的斗篷过来,与她们两个穿上,又一边一个的打了伞。鸳鸯在后面捧着太夫人赏的一盒子杏仁酥跟着。太夫人连声吩咐婆子们打好灯笼,好生送她们姐妹回去。姐妹两个笑嘻嘻的牵了手,辞了太夫人出来。

走到半路,黛玉见漫天的雪飘,不由得诗兴大发,张口便吟了一首七言出来。说罢笑看着迎春道:“二姐姐不如也吟一首出来,也应了这雪景。”

迎春心中讪笑,自己还真就没有这个吟诗作对的本事,跟着刘若兰学了这几年,怎么也学不会张口成诗。

“我可不像你那么能耐,张嘴就是诗。”迎春连连摆手。奈何黛玉不依,站在雪地里不肯走了。

迎春只好从肚子里搜了半响,拣了两句古人的诗应景:“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黛玉听了拍手叫好,一边拿灯笼的婆子笑道:“姑娘既已做好了诗,那就赶紧走吧。这雪可是越下越大了。”

迎春听了吐了吐舌头,赶忙拉住黛玉朝馨院走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