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喜迎春 >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元

看似鸡肋的婚事,却在丢失的那一刻让人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迎春一时之间有点反应不过来,本来以为稳当的婚事,突然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她静静的听着楚夫人的话,心里暗暗思索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我的儿,虽然这事是他们不对,可到底这事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咱们生气归生气,也没法说什么。”楚夫人叹了口气,还是得尽快跟将军府说一声。

迎春吸了口气,也许是自己对这桩婚事的期望太高,所以现在发生变化让自己有些手足无措。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总得解决。

“母亲也不必生气,这事也没说定,也算不得人家悔婚。”迎春笑笑,安慰楚夫人道:“虽说这事有点不地道,可既然这样了,就要解决。再说四妹妹也不是别人,若是这桩亲事能成,我也是高兴的。舅舅那里我去跟舅母说,他们定然不会怪责母亲的。”

楚夫人听了真是老怀安慰,这个庶女真是没白养,懂事的很呐。“我的儿,哪里用得着你说,我自会去跟你舅母商量。我就是心里不舒服,如今听你这么一说,倒也想开了。到底是岁数大了,竟还不如你想得开。”楚夫人说做就做,一边吩咐道:“备车,我要去冯府。”

也不知楚夫人是怎么跟秦可卿说的,反正冯家倒也没有为了这件事而有太大的反应。郡主府特意送了几盆名贵的兰花过来侯府,虽然话没明说,倒也足以表达歉意了。楚夫人则重新开始替迎春物色婆家,倒也不乏提亲的人,只是楚夫人下定决心要替迎春挑一个好的,于是反而挑剔起来。

迎春还来不及自己的这桩没成功的婚事难过。喜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贾珠连中三元,名列二甲第七十三名。太夫人高兴的一叠声的让到门口去放炮仗,又吩咐下去,全家上下每个下人都有一份红包。本来还想大办宴席,却被贾政劝住了:“珠儿能中进士全仗皇恩浩荡。以后只需在任上为朝廷出力便是报答皇恩了。府中还是低调些的好。到底不是中了状元。”太夫人想想也有道理,却还是叫上自家亲友。好好的摆了一天宴席才罢休。

紧接着,宫里传出消息,元春生下一个女孩。虽然让一心盼望能得个皇子的王夫人心里不太痛快。可却让只有三个儿子的皇上喜欢的不得了。亲自赐名华。又听说贾珠连中三元,更是欢喜,直说贾娘娘家学渊源,有如此好学勤奋的弟弟。特意下旨令内务府赏赐元春珠宝五盒。锦缎二十匹,玉如意一柄。赐贾珠文房四宝一套。白玉镇纸一对。

王夫人私底下埋怨皇上只替公主起了名字,却只字不提封号的事。贾政瞪了眼睛呵斥道:“你懂什么?这种话也是你能说的?她一个女孩子,急着要什么封号。就算什么封号都没有,她也是皇上的长公主。再说,你以为不管哪个皇子皇女都能在一出生就得一个名字?二皇子可是满周岁的时候,皇上才赐的名。”

王夫人心里还是有些不忿,却不敢出声了。贾政看她的样子,也猜出她心里的想法,却也懒得再说什么,转而叫了贾珠来讨论往后的去向。贾珠见父亲问他,想起前日李纨提出外放的事。他也知道妻子在家中过得不太自在,母亲的脾气这几年越发的奇怪。可是他是二房长子,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如果有机会留在京里,他还是不想外放的。更何况,就算他谋了外放的缺,妻子只怕也得带着兰儿留在京里伺候公婆。那还不如他也一起留下,守着妻儿的好。

想到此,贾珠恭敬的说道:“儿子还是想留在京中,方便侍奉父母。”

贾珠的回答让贾政心里很是舒坦,他摸了摸胡子道:“这样也好,我回头跟你大伯父商量一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缺。”

父子两个谈了半个多时辰,算是把贾珠的事定了下来。

李纨知道了有些失望,贾珠笑着安慰道:“只怕我外放了也不能带着你和兰儿,不如就一起留在京里。“

李纨想想也确是如此,只怪自己一门心思的想要离婆婆远些,竟然忘记了这件事。贾珠又道:“过几天闲下来我陪你一起回一趟岳父那里,和他老人家好好喝两杯如何?”见丈夫如此体贴自己,不能外放的失落一下子又被喜悦所代替,李纨笑着点点头,将外放的事抛到了一边。

迎春暗暗替元春庆幸,还是生女儿好啊!若是生了儿子,从此便免不了的勾心斗角。虽然人在宫中,身不由己。可到底生女儿比生儿子好多了。“何彼浓矣,华若桃李。”看来皇上真的很喜欢这个女儿,这也是元春和公主的福气。

院子里的蝉不停的叫着,迎春扯了扯嘴角,苦笑了一下。她那个半路夭折的婚事,在她还没来得及哀悼的时候就被一桩桩的喜事冲淡了。这样也好,也许这就叫缘分不到吧。迎春拿着手里的花样子对着窗户看了看,笑着摇了摇头。

长公主水华满月的时候,元春求了皇后,宣了太夫人和王夫人进宫。王夫人去的时候满面红光,恨不得是要所有人都知道她是要去宫里看外孙女了。可回来的时候确是沉着脸,说是不舒服回了屋,连晚饭都没吃。苦了李纨,带着丫鬟捧着饭送过去,还差点被骂一顿。

太夫人私底下跟楚夫人说:“到底是元儿心里明白,做了娘,想的也比原来多了。这回特意跟我们说了,要我们多亲近些林家,莫要和那边走的太近。”说着伸手指了指东风巷的方向。“结果老二家的不乐意了,觉得元春远了薛家。唉,都是当奶奶的人了,怎么越发糊涂起来。”

对王夫人的评价,楚夫人不置可否,不过她倒是很赞成元春的说法。她陪着太夫人说了会儿话,便将话题转到了迎春身上。将那些来提亲的人都拿出来跟太夫人商量,结果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太夫人道:“我知道你是想给二丫头找一个好的,不过也不能拖得太久了,她今年都十四了,还是早些定下来的好。”

楚夫人何曾不知道是这个道理,她想了想道:“这些人里头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要不然我回头跟冯太太商量一下,从武将里选一个好的?”

“那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别忘了,咱们家也是行伍出身。”太夫人点点头,“不过还是得慎重些,不要随便定了人家。”

婚姻大事也轮不到迎春自己拿主意,她每天就是跟着刘先生读读书,带着探春管理一下大厨房,再不然就是到竹院陪着王熙凤说话,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这日睡过午觉,她闲来无事便带着点心去了竹院,正碰上贾蔷从南边回来复命:“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大的十三岁,小的十一岁。又请了个先生教她们唱戏,想来等到园子盖好的时候也就差不多了。”

“也不用太多,能学好十出戏也就行了,拣些个喜庆热闹的来学,莫要学那些伤春悲秋的。”王熙凤害喜的厉害,人都瘦了一圈。她强打着精神吩咐了贾蔷,便挥手让他下去了。

“嫂子还是吃不下去东西么?”迎春皱皱眉头,这离生产还要还几个月,老是这样下去怎么行。

王熙凤喝了一口酸梅汤,苦笑道:“就是能喝这个,可也不能多喝,也只能用井水湃过,连冰都用不得。只觉得这胸口闷热,像是有火一样。问了太医,却说一切都正常。”

“回头我吩咐厨房做些清淡滋补的汤水吧,总是这么下去不行。”迎春暗暗在心里记下,只等回去吩咐常妈妈。

“三丫头最近怎么样?听说她倒是学的挺快的。”王熙凤笑着说起了闲话,仿佛这样就能让自己好受些。

探春确实学的挺快的,也许对她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迎春自认不像探春那样用功。不过最近几天她却被王夫人给缠住了,每天都端茶递水的,跟着李纨一起侍奉在王夫人身边。

“婶娘这几天不舒服,她便留下伺候了。”王夫人到底是王熙凤的姑姑,迎春便只说了两句带过。

姑母病了?这裁似就是从宫里回来就开始了吧。王熙凤有些无奈,想来是娘娘说了些什么,让她觉得不高兴了吧。又不能发脾气,只好用这种方式宣泄了。其实她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女儿做了皇妃,儿子中了进士,宝玉也算是听话。王熙凤心想,如果是自己的话,只怕每天乐得合不拢嘴了。

“嫂子想什么呢?”迎春看王熙凤愣神,笑着伸出手在她眼前晃了晃。

“这丫头,我眼睛好着呢!”王熙凤一手排开迎春,戏谑道:“回头我去问问母亲,怎么还不给你定门亲事,是打算留下跟着我们一辈子不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