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冲天斗神 > 第335章 排场

冯原对此很是有些腹诽。

出关就出关吧,偏偏要搞出那么大的阵仗。好吧!就算你是太乙宫的副宫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用不着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倒不是冯原藐视上位者,而是觉得,太乙宫现在的修炼风气已经不像从前刚刚开始建立宗派时候那么淳朴。冯原看过门派内部的典籍,知道上古时候祖师建立太乙宫的时候,修士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根本不像现在这样喜欢在私底下比拼各人师傅的能力。因为规矩太多,太乙宫门人弟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变得开始对上位者阿谀奉承。当然,拍马屁这种行为在任何地方都能见到,修炼世界也不能免俗。可是,太乙宫内部拍马溜须之事实在太多,很多身据高位的人,其实根本没有统御所在部门的能力。按照冯原的看法,各殿殿主是撑起整个太乙宫的中坚,能够成为殿主的人,除了德行兼备,还要具有极其深厚的修为实力。可是现在,好几位殿主都是靠着嘴皮子吹牛奉承的功夫得到现在的位子。若是论起真正的修为,恐怕根本不如其他职位低微的门人。

对于这些事情,冯原也对宫主提起过。然而,太乙宫内光是负责总管之人,就多达二十几个。说起来,这种事情也是太乙宫仿照俗世的一种体现。总管其实不是什么都管,而是各人负责一块。比如冯原就只是负责日常食,很是弄了些海鲜上来,直接做着吃了,甚至船上还有清灵玉液,而且还带着不少。齐国所在的位置远比楚国更加偏北,天气寒冷,对于烈酒的需求一向很大。杨柏做主,在船上开了两坛,大家都喝得很高兴。

到了下午的时候,海面上的风渐渐大了,船只椅的幅度跟着变大,对船工水手们这是家常便饭,可对于杨柏他们这些才上海船的人可就受不了了,没过多久,就有人趴着船舷哇哇大吐,杨柏虽然是得到杨天鸿赐予丹药拥有修为的家将,却也是如此,差一点儿没把黄疸水给呕了出来。

船上的水手们显然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忍着笑安顿大伙,甚至还专门做出了热汤水,喝下去多少好受点。

杨柏吐得昏天黑地,把肚子里的东西吐了个干净之后,总算略微缓过劲来

接下来几天,大家也渐渐适应了海上的风浪。

杨柏他们上船之前,以为航海就是操控海船漂洋过海,可上船之后才知道不是,海船要尽可能的沿着岛屿和海岸线航行,这样才有标志校正航向。因为船只始终和海岸线保持一定距离,最起码要在视野之中。

说起来,这也是自家公爷的要求。杨天鸿下令杨柏等人细细绘出齐国和楚国之间的海岸地图。尽管杨柏不明白公爷的真正意图,可是想来,应该与杨通手上那支正在组建,整日里玩命训练的安州水军有着关联。

船队此行的目的地,是海州。

那是齐国属地,也是一个离开大陆的岛屿。表面上规划为一个州,核心其实就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岛。当然,海州领域范围内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岛。只不过,除了被称为府城的大岛之外,其余小岛上很少有人居住。

在齐国,海州是一个颇为尴尬的存在。

据说,最初在齐国疆域地图上,并没有海州这个地方。那还是在齐桓帝称霸中原之后,才在海外设置的最新行政区。当时,齐国和赵国大战,齐国在尧山之下大胜,赵国兵败割让了十五座城池,从此退出中原。齐桓帝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志得意满之际,也就对于获胜之后的数万名赵军俘虏起了别样心思。齐桓帝最初的打算,是想要把这些赵军俘虏全部坑杀,只是当时的大夫晏婴劝阻,才在海外划出海州这块地方,将所有赵军俘虏全部驱赶过去。按照晏婴的说法:若是这些赵人能够在海岛上生存下来,那么几年以后,此地就能成为齐国疆域,也可以继续朝着那里移民。若是这些赵人在岛上自生自灭,那么也就用不着浪费齐国的粮食。

不得不说,晏婴这一招的确是好棋。毕竟,赵人不是齐人。就算是全部死绝,也不干齐国之事。若是情况朝着最好的一面发展,齐国也就能够凭空得到一块新的领土。

几千年过去了,谁也不知道最初那批赵人俘虏在岛上究竟过得是什么生活。只不过,六百多年前,齐皇下令开始在海州设置建制,真正把海州划入齐国范围。那个时候,海州已经有了十六万百姓。说起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当年的赵军俘虏后裔,也有极少数想要避开齐国重税,不远万里渡海来到这边的齐国贫民。

海州很穷,那里没有贸易航线。这也是因为戎狄作乱的缘故。海州距离大陆遥远,齐人也没有在海上贸易的习惯。十六万百姓这个数字,差不多保持了好几千年。毕竟,海州范围内真正得到开发的地方,也就是府城所在的核心大岛。那里耕地有限,能够养活的人口就是那么多。什么提倡生育之类的说法,在海州根本无法实施。在那里,家家户户都是为了吃饭发愁。成年人尚且无法吃饱,更不要说是顾及孩子。

齐国官府也曾经组织过商队,想要在海州与大陆之间开辟一条商路,往那边运送米粮。然而,海州的位置已经远远超过了齐国北部边境的所在地。两者之间的直线就长达数百公里。海州岛没有任何出产,就连兽皮也是数量稀少。没有特产品,商人们也就无利可图。虽说“爱国”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为了远在海岛之上的方外之名游走奔波。几年时间下来,齐国官府竟然连一次海上贸易都没能组织起来。大陆这边为海州提供粮食的计划,更是无法实施下去。

“说起来,海州也是很惨的地方。”

一个孟家商行的老水手栓着帆绳,对站在旁边的杨柏很是感慨地说:“那边的娃娃能否生下来,都是要看府城官员的安排。几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海州,那边的娃娃两岁的时候起,就要在冰冷的海水里浸泡游泳。能够撑过小半个时辰的,才可以从府城官员那里得到粮食配额。若是在海水里冻死淹死,那就意味着体质瘦弱,即便活下来,以后也是多病多灾。”

杨柏听了沉默不语。早在来的时候,他就听说过海州那边的情况。现在的海州镇守将军名叫陆松,也是齐国最早派往海州任职的官员后裔。纵观天下各国,唯有海州这边的情况最是凄惨。因为粮食不足,海州一直实施人口限制政策。让两岁孩子在海里浸泡,分出优劣的法子,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实施。更早些时候,海州干脆就把刚刚生出来的婴儿用冷水洗浴,或者扔在野外足足一天时间。能够活下来的,自然也就有了在海州生存下去的资格。

海州地处偏远,每年大多是时间都是被寒冷笼罩。因此,周边水域也是刺骨的冰寒。不要说两岁孩童,就算是成年人在水中浸泡的时间长了,也是根本受不了。

在齐国官府的相关典籍上,海州的人口数量永远都是十六万。这一点,从未有过变化。毕竟,那块土地能够养活的人口,只能是这么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