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看见的你是蓝色的 > 第13章 姜孜的秘密。

昨天是怎么过完的,绿完全模糊。

只记得后来男生带她去吃了一碗很好吃的热汤面,男生吃得热火朝天十分带感,而她的舌头好像被汤汁融化了一样,全程无声。

也许也说了一些没头没脑的话,也许也做了一些没头没脑的举动。但,完全不记得了。

她只知道这个男生在她身边会让她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脑筋混乱。

两人吃完面,她才意识到自己就在父亲的公司附近,得知父亲还在加班,便和男生告了别,与父亲汇合后一起回家。

要不是第二天一早在桌上发现那三枚红丝绒曲奇,她极有可能会把一切当成一场梦。

这天数学课后,姜孜拿了一只白信封递给她。姜孜嘴里咬着牛奶吸管,声音嗡嗡的像只蜜蜂:“连勋叫我拿给你的。”

绿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照片。

以学校为背景,多为“学长”和陪同人员的合影。顺便捎上绿的也有不少张,反倒是身为摄影师的连勋只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他们俩和“学长”在建校纪念碑前的合影。

第二次,是全体人员在新修建的主教学楼前的合影。

第三次,是他俩站在花园里那棵石榴树下相互有点别扭的样子。

第一张和第二张,由于照片中的某个身高太过突出,所以不得不把镜头拉远才能照到全身,加上夜晚光线不良,照片里他们的脸都有点模糊。

不过两个少年人身穿笔挺的制服,站在年轻的企业家身旁,青春年少对比年轻有为,还挺那么回事儿的。

至于第三张,是男生自然地将脖子上的相机交到班主任手里,笑着拜托“老师你给我们拍张纪念照吧,好歹也给它浇了半年水感情很深呢”所致。

照片里,男生站在与她相距一人的地方,双手抄兜,下巴微扬,十分洒脱。

绿虽不像上次在樱花树下那么呆,但由于二十分钟前还和照片上的男生有过不快,羞恼和不情愿都写在眉宇间。

她有点懊悔,下意识脱口而出:“好明显。”

不明所以的姜孜凑过脑袋来:“昨天是你和连勋出‘任务’哦?”

“别提了。”

“喂,你装什么不情愿?和校草一起过周末不好吗?”姜孜笑得贼贼的。

绿将照片塞回信封,随手夹进笔记,白她一眼:“你羡慕哦?班长也不是没给你打电话啊。”

姜孜撅起嘴:“人家怯场嘛。如果知道有连勋坐镇,就算拼了老命我也得来啊。”

“我看你是急着赶作业抽不出身吧?”

话音刚落,绿随即便被轻捶了一下。

“陈绿,你这个坏人~”

绿一边笑一边躲,胸膛里温暖的气流上升回旋,眼角余光不经意间扫到陈茉,时间仿佛停顿了两秒,但眨眼间,又仿佛什么也没发生,她继续回应着姜孜的打闹,虽然有点心不在焉。

每个女生都有除了所谓soulmate之外的“好朋友“。就好比绿和姜孜,关系也没特别好,但不妨碍她俩偶尔交个心。

如何区别和判定这样的关系呢?

其实也简单。

谁手里的筹码多,谁就有拍板权。

绿固然倔强,但她绝倔不过陈茉。因此,绿觉得陈茉是她的soulmate,但陈茉可以觉得她并不是。

当然,绿一早就了解这种不对等关系,并不为自己叫屈。

你要知道,一个普通的女高中生三年下来处得来的人可能不会超过十个,但像陈茉这么漂亮的,她可以跟任何人交朋友。

你会诧异总在不经意的诚遇见她与人热络地交谈,你会惊奇她复杂的人脉和非同寻常的个人魅力。

面对陈茉,你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她的喜怒哀乐,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经营一个“陈茉的朋友”的形象,去与之相配。纵使不能使她增辉,但如果让她丢脸,那就是你的不对。

她们打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之后计较公平毫无意义。

也因此,和姜孜相处时的那种温情而不纠缠,才让绿觉得毫无负担。

但实际上,这样的“友情”也只能到达这个程度,绿对姜孜的喜欢永远不可能超过陈茉。

和陈茉在一起,就连“在咖啡馆温习功课”“节假日一起逛街”这样普通的事,都会变得让人憧憬。

绿想象了一下和姜孜一起做这些事的情形。抱歉,似乎会很乏味。

所以,尽管双方对这段“友情”的定义不同,绿仍然觉得她与姜孜之间是自己占上风。

因为,她保管着姜孜的秘密。

不记得具体是哪次体育课上,那天绿犯懒什么也不想做,就坐在网球场的看台上发呆。姜孜走过来坐下,突然就对她说起了她喜欢的男生。

很多人都知道姜孜有男友,但她从不透露那人是谁。

就在那节体育课上,她把这个小秘密告诉了绿。

她喜欢的人是三年级的一个学长。

你也许会问,班上放着三个标致的美少年还要出去打外食是不是精力太好了一点?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现实是,这三个美少年除了他们自个儿,谁也看不上啊!

女生嘛,就算看完一卡车的少女漫画,还是能分辨出对于自己而言,哪种男生可以拿来填充自己单薄的青春期,哪种可以成为自己的男朋友。

两者一点也不妨碍的嘛~

学长。

有时会觉得,这个称谓是如此暧昧。

关于青春,关于仰慕,关于惆怅。

姜孜说,在认识“学长”之前,她已经有喜欢的男生了。

那时姜孜还是个满腔热血的中二少女,也没认识许多男生,单单就是很喜欢那个人,觉得全世界他最好。

也表白过,但回回都惨遭拒绝。

是的,这家伙表白了不止一次。

后来姜孜考上“未来”,而男生去了别的学校。

高中开学后不久,姜孜听说男生在新学校有了暧昧的对象,所以最后一次对他说了“喜欢”。

但仍然被拒绝了。

说到这里,姜孜把腿抻得笔直,鞋跟抵在看台座位坚硬的直角上,看着飘着云的天空对绿说:“喜欢不是错,但说出来是错。喜欢,对于十六七岁的我们太有负担了。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绝不会跟他说出来。”

剧痛之后的大彻大悟让人悲伤,她需要强烈的东西与之抵消。所以,那天她一个人喝了一打啤酒,醉醺醺地打电话给“学长”。

“学长”带她回了自己的家,还让他妈妈照顾了她一晚上。

然后,两个人就顺理成章在一起了。

姜孜说,有一次她想吃玉米棒,“学长”陪她穿过大街小巷,最后却只买到一个地瓜。“学长”为难地说:“反正都是甜的,没关系吧?”

姜孜还说,有一次夜里下雷阵雨,她家没有人,“学长”跑到她家楼下,窝在电话亭里给她打电话,陪她聊天,等她睡着了才离开。

对了,姜孜极少加入绿和陈茉的午餐饭局,因为她总是去陪“学长”吃饭。

很多事,很多细节,绿听着听着就笑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姜孜那样的运气,难过到崩溃的时候会从天而降一个“学长”。

他给你肩膀倚靠。

他结束你自以为是的爱情。

他耐心教你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方式。

姜孜让人羡慕,有那么一个人为她穿越大街小巷只为买一个玉米,哪怕最后买到的是个地瓜。

即便那样,也很美好。

这些看上去简单却不容易的事,全都需要天大的幸运啊。

绿把陈茉的恋情定义为“没有用的恋爱”,却喜欢被姜孜拉到一边听她讲和“学长”之间那些细碎的琐事,倒不是绿厚此薄彼,热衷于看陈茉受挫,而是陈茉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介绍她的男友这件事让绿感到费解和不快。

他多高?

学习好吗?

是惨绿少年,还是帅到让人肝颤的坏人类?

既然是好朋友,多少要透露一点点吧?

可是,陈茉的男友是个怎样的人,直到他们分手,绿依旧无从判断。

那好吧,既然是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那她为什么要费心分析和劝慰?

拜托,她没有那么闲好吗?

而且,直到最后那个人也只是将陈茉变成爱而不得的怨妇而已,这样“没有用的恋爱”,不提也罢。

相对的,“有用的恋爱”难道不应该是姜孜这种吗?

双方因为“在一起”而成为更好的人,这才是恋爱的终极奥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