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农门医女:背靠王爷好乘凉 > 第二百五十一章 被看见了

这次出了事,若实在说有什么好处,就是胡麦田得以在娘家多住几天。

因为这个,当天晚上茂林被赶到胡丰年那里去睡,她们娘儿仨倒是挤了一个炕。

和胡霁色不同,胡麦田能说会道,虽然强势,却也是个贴心闺女。

有她陪着,兰氏看着状态倒是好了很多。

隔天一早,小张氏就来把胡霁色叫了过去。

走在路上的时候,小张氏就小声埋怨:“你也是真是,干啥出那个头。”

她指的是胡霁色支持胡宝珠告状的事儿。

胡霁色皱眉道:“四爷爷是为这事儿叫我吗?”

小张氏恐她多心,连忙安抚道:“你放心,这事儿怪谁也怪不到你头上。再说了,要不是你拦着,你们家那个败家子儿早就进城去送命了。”

胡霁色想了一下,道:“我倒不是怕怨我。就是咱们村里吃了这么大的官司,怕四爷爷着急上火。”

她确实很会说场面话,小张氏听了,心里难免也偏着她些。

此时小张氏也只能无奈叹气,道:“事儿都捅出来了,丢脸也丢了,你老姑告不告状,也没什么差别。”

说话间,两人到了村长家。

其实胡霁色也考虑过这件事,遵从一个时代的规则,是她在这里好好生活的前提。

只要村长不怨她多事,她也可以受多麻烦。

小张氏让她在茶厅门口候着,自己先进去同公公公说了几句话。

她进门就道:“您快别着急上火的,让孩子看了也跟着着急。”

老村长打了个哈欠,无奈地道:“今年是什么年成啊,咋就这么多事儿啊!”

小张氏就道:“出多少事儿,也跟霁色丫头没关系。她来的时候还问起您是不是着急上火夜里睡不好了。爹,我知道您心里不怨她,但她毕竟还是个孩子。您还是换副脸色,别让孩子多心难受。”

老村长昨晚一宿没合眼,确实也是又乏又累,最重要的是心里憋着一团火气,那脸色自然不好看。

不过听小张氏这么说了,他才想到孩子会多心难受,连忙打起了些精神。

“你把她叫进来吧。”老村长道。

小张氏点点头,这才出门去叫胡霁色。

“四爷爷。”胡霁色进了门,小声道。

老村长摆摆手,让她坐下,先道:“霁色丫头啊,你不要多心,这事儿怨谁都不怨你。”

胡霁色抬头看了小张氏一眼,小张氏笑着点点头。

胡霁色松了口气,道:“是…… 当时瞧着,也是确实下不来台了。”

老村长一挥手,道:“这事儿就不提了吧。咱们得想想接下来咋办了。”

“嗯?”胡霁色有些不解。

其实她一直不明白,村长有事儿应该找胡丰年商量才对,为啥找她?

老村长缓缓道:“那天,你婶子看见罗大人朝江家小哥下跪。”

胡霁色:“!”

老村长看了看她的脸色,然后才慢慢道:“这孩子是什么来路,你们家,心里有底吗?”

他不找胡丰年,找胡霁色的原因,就是因为瞧着江月白和胡霁色亲近些。

胡丰年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这人心眼实,除了治病,旁的事儿都有些顿。

但这个丫头就不同了,人虽然话也少,可机灵,姑娘家又细心。

他觉着,应该先问问这丫头。

而若是这丫头也不知道呢,他也有把握,丫头不会把事儿说出去。

胡霁色挣扎了很久……

想起了当日江月白和盘托出的情景。

和她想的不一样,这两兄弟并不是隐姓埋名,而是在朝廷知情的情况下被流放到这儿的。

当地的父母官,还有沈引等有门路的人,甚至都知道他的存在。

相比起来,那些追杀他们的人,反而才是见不得光的。

既然如此,能不能把他们的身份告诉老村长?

现在也不可能去和江月白商量。

老村长看她的神情,心里约莫猜想着这丫头怕是知道点底。

他斟酌着道:“丫头,你放心,这事儿若是不能说出去,那四爷爷保管谁也不说。只是,作为一村之长,村里有些什么人,我该心里有数才行。”

也确实是这个理。

胡霁色回过神,小声道:“四爷爷,这事儿……他不让说。”

老村长沉吟了一会儿,抬头看了小张氏一眼。

小张氏立刻道:“我出去。”

等她出去了,老村长又问:“还不行?”

胡霁色琢磨着,与其让老村长瞎猜,鬼知道他会猜出什么来……

“他们兄弟俩出自京城,家里原是做官的,但不是什么厉害的官,就是个读书的,有些名气”,胡霁色想了想,决定这么说,“他们家老爷子在的时候,有过很多学生,罗大人碾转也算是他家老爷子的门生。”

老村长虽然不大明白朝廷上的事儿,但毕竟是个有见识的。

琢磨了一下,也明白“有些名气的读书人”是啥意思。

“那咋流落到这儿来了?”老村长问。

“听说是前些日子他们家老爷子和他们亲娘都去了”,胡霁色道,“他们大户人家,里头腌臢事儿不少。他们爹听了另一个媳妇的鬼话,就把他们兄弟俩给撵出来了。”

这样说也不算说谎。那位现在确实有一位宠幸的奸妃。

老村长愣了愣,道:“是这么回事儿……”

“旁的也不好多说”,胡霁色道,“他们兄弟俩也不愿意提,大约是叫那大户人家伤了心。之前就跟我说咱们村的人特别好,所以就想帮着建水利。四爷爷,您放心,他们不会给村里惹麻烦的,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老村长听了这话,心都软了,连忙道:“诶,好,那这事儿就不提了,以后都不提了。”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现在看来,大户人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想到那两个孩子,都是聪明又良善的,做父亲的怎么舍得把他们赶走?

作为一个朴实的乡下老村长,他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老村长斟了杯茶,长吁短叹了一会儿,才道:“这事儿说完了,说说你老姑的事儿吧。”

胡霁色也料到了,道:“您说。”

老村长琢磨了一下,道:“跟你个孩子家家的也说不清楚。眼下你家那两个老的又是这个样子,回头把你爹和你三叔找来,再商量吧。”

……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