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相爷家的小毒妻 > 第402章 强势归来

“皇上,武陵侯苏澜求见。”此时,汪海再度禀报,龙颜大悦。

“来得正好,快快请进。”

皇上正在兴头上,又终于得见武陵侯,越发畅快。

武陵侯在得知白应玖偷偷溜走时,便快马加鞭来了长安。敲遇上了此事,更不能袖手旁观。

如今面圣,得知母亲与皇上达成共识,又听闻王家的所作所为,当即表示:

“臣苏澜,万死不辞。”

为国效力,乃为人臣者之本分。他苏家儿郎,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好,好,好!”

皇上真心愉悦,再没有什么词汇能够描绘他此刻的心情。

苏家离开长安,是朝堂的损失,如今长安再次迎来良臣,皇上几乎可以预见未来的太平盛世。

“我大周有此良臣,何愁不能四海升平。”

皇上当即任命武陵侯苏澜为三公之一“太傅”之位,领九门提督统领一职,享正一品待遇,与王太师平起平坐。堪称大周第一人。

武陵侯府正式回归长安,当日,白应玖便被从牢里放了出来。

不看僧面看佛面。

无论是皇上还是太师,都要给新任的苏太傅一个颜面。

当皇后安抚好安乐,这才从侍卫口中得知昨日白应玖来过!

当她询问安乐时,安乐倒也诚实,直言白应玖的确来过,至于她在哪儿,她也不知道。

皇后怒不可遏,又是气恼又是担忧,生怕白应玖将此事告诉皇上。

皇上倒是贴心,直接派人告诉皇后,白应玖来找过他,说了些胡话。但那些话,他一个字也不信,直接把白应玖关进了大牢,还夺去了县主之封。

还没等皇后松口气,报信的人又说,武陵侯清晨见驾,皇上为了给武陵侯一个颜面,不得不又把白应玖给放了。

皇后以前有多么喜欢白应玖,此刻便有多么厌恶她。可因为一个武陵侯,她甚至动不了白应玖。

她动不了,父亲却可以!

皇后派人又去给王太师送信,送信的人还没赶到,王太师就收到了武陵侯成为太傅的消息。

以为再也不会回来的人居然回到了长安,还成为了权利的中心,王太师总有担忧。

当皇后派来的人赶到,王太师听闻白应玖把什么都和皇上说了,他并没有皇后那般放心。

皇后所接触的皇上,多为丈夫形象。而他作为臣子,为明白作为帝王的皇上有多么杀伐果断。

他明明要收复七城,这些年却丝毫不曾显露,直到吴敏尧得胜归来,皇上才露了点口风。

这样一个心思缜密,又能沉得住气的帝王,王太师从不敢小觑。

“让皇后安心教导公主,别再盯着白应玖了。”

王太师打发走皇后的人,又召集全家商议武陵侯重回长安一事。他总觉得,以武陵侯的性子不会做出尔反尔之事。当年因苏湖的牺牲,武陵侯府曾放出永不会长安之说。可如今怎么又回来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王太师忧心忡忡。

而武陵侯府的强势回归,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大多数的百姓还记得当年武陵侯府离开长安一事,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下就不得不提起苏湖,想到苏湖,又联想起当年七城覆灭。

“所以,这武陵侯府到底是好的还是个坏的?当年驻守不利,皇家对这位苏湖大人可没一点儿恩赐。”

这时,就会有人提出苏湖但年的功过,按理说应该是过大于功,没见连皇上也没体恤吗?

百姓自有一套生存智慧,尤其是皇城根下的百姓。想不通的事,看看皇上的意见就成了。

皇上对苏家可没封赏,由此便断定苏家不善。

基于这些猜测,大家对武陵侯的印象也没有多好。毕竟与苏湖出自一家,谁知道武陵侯会不会是第二个苏湖。

随着武陵侯被任命为九门提督一职的下达,皇上也向天下下达了罪己诏。

细数当年舍弃七城之过,主动要求看守皇陵,在众位大臣劝说三日之下,才勉强点头,由太子代劳看守皇陵一年。

这时候,天下的百姓才知道,当年驻守七城的官员全都是大英雄,就连苏湖也榜上一名。武陵侯府的威信空前高涨,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势。

王太师哪能眼见着武陵侯府一家独大,预备联合朝臣攻击武陵侯府,谁想,在第一个问及韩相这里就受到了阻碍。

“太师对犬子所为永不敢忘。”

韩相爷在王太师还未开口之前,便道出了这句话。轻瞥了他一眼,径自离去。

此言无疑已是宣战,竟连王太师半点解释的机会都不给。

王太师瞪着韩相爷的背影生闷气,转头又联系了几个老友,早朝之上公然指责武陵侯执法过严,以让部下怨声载道。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武陵侯把做武将的那一套搬到官场上来,有几个人能吃得消?

对此,武陵侯只言不发,王太师越发肆意,以为抓住了武陵侯的软肋。谁知,这时候久久不语的皇上却开了口。

“近来长安风气不畅,朕的罪己诏让有些人蠢蠢欲动。为了防患于未然,朕特意让苏太傅加紧防范,从源头杜绝有心人的煽动。”

谁是有心人?

防患什么?

谁又在蠢蠢欲动?

此言一出,朝臣们心思各异,看向王太师的眼神也不对劲了。

王太师指责的是武陵侯,可侯爷身后站着皇上。说来说去,王太师指责的人不是皇上吗?

“此举,可有让众爱卿烦忧?”皇上也不是独断专行,既然有人提出这事,他便尊重朝臣的意见,看看大家伙是不是都如王太师所言,已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

这个时候,谁敢承认?

别说武陵侯整治长安与他们没有关系,就算有关系,得知了此乃皇上授意,他们更不敢有关系。

罪己诏已让皇上如坐针毡,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不能为君分忧,也没有火烧浇油的道理。

皇上说的很明白,有心人煽动,他们可不想做那“有心人”。

“未曾。皇上圣明,我等定当配合苏太傅,严查有心人造事。”

韩相爷站了出来,代表众位朝臣向皇上表示衷心。大家纷纷响应,一时间让王太师的指责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