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侯门重生贵女 > 第131章 这一团乱的,真让我头疼

世子夫人刘氏知这位婆母偏心,如今竟然偏心成这样子,且袁大爷还未回京,她只能哭诉一回,也不能真拿袁二爷出什么气,她心里头憋屈极了,恨不得立时就将二房连同那几房一齐都分了出去最好,这几房都跟吸血蛭一般拖着他们长房。“母亲,康明还小呢,他是长子嫡孙!”

“长子嫡孙”四个字窜入侯夫人的脑袋,一个是最宠的小儿子,一个是最疼爱的长子嫡孙,她偏哪个都不是,不由头疼起来,“这都是什么事儿,克农都是做的什么混账事,竟然将康明带去那种地方,简直是越活越回去了!”

秦嬷嬷也是没想到袁二爷竟然做这种事,不过她觉着袁二爷肯定会干这种事,瞧着就像那种人。

“这一团乱的,真让我头疼。”侯夫人叹口气,吩咐道,“你们二爷回来了,且让他过来见我!”

秦嬷嬷点头,“老奴听闻大姑娘想要退婚,大奶奶本想去秦侯府,大公子没去书院,大奶奶如今都让这事儿占了,恐怕顾不上大姑娘了。”

侯夫人更没心思管大姑娘袁瑞娘的亲事,微眯着眼睛,“还是个不知事的小姑娘呀,这一退亲,哪里还能找得到好亲事?也不知这秦侯府是怎么办的事,竟然连个小丫头都收拾不了!灌个药不就什么事都没了,还指着真为秦侯府生下庶长孙不成?”

秦嬷嬷点头称是,“老太太说的是,秦侯夫人也太糊涂了一点。”

侯夫人叹口气,“这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不叫人省心,若是老大家的没心思处置瑞娘的事,你就替我传个话到秦侯府,暂缓婚事,待老大回京再做打算就是了。”

秦嬷嬷连忙记下。

天色渐暗,袁瑞娘心里越发的没底了,嫡母今儿个并没有出过侯府,这个消息更让她心里头发冷,索性打发银杏出去,银杏久久未回,她连半点睡意都没有,恨不得亲自到院门口张望。

她到底将这种念头压了下来,拿出绣样来绣着帕子,可能有些走神,指尖被针狠狠地扎了一下,她连忙用嘴将手指,并不是很疼,她还是有种想哭的冲动,侯府里根本没有人将她当回事,即使是庶长女,并不是嫡长女,谁也不会真替她考虑。

“银杏回来了吗?”她问道。

除了银杏,她身边自有另外伺候的小丫鬟,只是平日里她都习惯了银杏的伺候,小丫鬟都是在外屋伺候,没了银杏在身边,这些小丫鬟使唤起来到底有些不如银杏。

小丫鬟摇头,“姑娘,要不要奴婢出去看看?”

袁瑞娘摇了摇头,“不用了。”她继续低头绣着帕子,一针一针地绣着,很专注。

银杏回来时有些喘,进得内室来,她慌忙让屋里伺候的小丫鬟们都退了出去,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觉着不那么喘了,“姑娘,姑娘……”她一连叫了两声,话就在嘴边怎么也说不出来,圆圆的脸上都是焦急之色。

袁瑞娘见她回来,此时冷静了下来,事情到这地步,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纠结,不过就是两种结局中的一个,她放下绣样,叹口气,“你别急,先坐下,慢慢说来。”

银杏坐在小杌子上,缓缓地平静着呼吸,“姑娘,大公子突地就回了侯府,听闻大公子是去了什么地方让大奶奶发怒了,大公子今早根本没去书院……”

袁瑞娘自然不敢奢望嫡母将自己的事摆在第一位,就想着嫡母是不是能抽得空来替她去秦侯府商议退婚的事,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出。她双手捂住嘴,差点就哭出声来,大公子袁康明在嫡母心中的位置,她自然是清楚,为了康明的事,康明的事若是小事也不至于让他立时就回了侯府,恐怕是大事。

袁瑞娘知道自己盼着嫡母替自己退婚的事,已经没了指望,至少近日嫡母基本上是没有心情替她出头,“大公子究竟去了何处,何至于惹怒了母亲?”

银杏摇摇头,“奴婢没用,大奶奶许是封口了,奴婢没打听出来。”

袁瑞娘心里焦急得很,但丝毫没有用处,只能是装作不担心,“睡吧,我也累了。”、

银杏连忙服侍她睡觉。

袁瑞娘不清楚的事,袁澄娘却知道的一清二楚,并不是紫藤探听到的消息,紫藤也一样只知表面,并不知其里。袁澄娘的消息是从如燕嘴里听说,被她派去盯着众人的如燕夜里悄悄地来到她的屋里,将长房里发生的事同她一说,才让袁澄娘如梦初醒般。

她对袁康明的印象并不深,只记得袁康明上辈子好像是娶了皇后娘家的侄女,皇后娘家侄女比袁康明还年长,早年定过亲,因未婚夫突然亡故一直未嫁,待嫁入忠勇侯府后不足八月就生下孩子。这事儿她记得清清楚楚。

“你且下去歇着吧,”袁澄娘看向如燕,“好好儿地歇着。”

如燕也就下去歇着了,但她回去时,见那屋里还点着灯,颇有些好奇。进了屋里,她才发现红莲在绣东西,她是江湖中人,于女红之事仅仅是粗浅地将破口子的衣物缝个回去而已,瞧见红莲做着精致的香囊,并有些好奇,“你怎么还没睡?”

红莲将绣了一半的香囊放下,伸了伸懒腰,“是如燕呀,你回来了?姑娘吩咐的事都办好了?”

如燕将视线自那香囊上收回来,“姑娘让我去庄子上取些东西,这一去一回的,着时有些慢,耽误到此时才回得府里,实是我动作慢了些,幸好姑娘一点儿都不生我的气。”

说到这里,她还靠近红莲,“我新入侯府,很多事儿都不知道,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望红莲姐姐多多提点,可好?”

红莲对她颇有戒心,也不知道姑娘是哪里买来的人,还是三奶奶庄子上的人,都让她有些谨慎,“我也是新到五姑娘身边,五姑娘的喜好,我多数儿都不知,哪里当得起提点这话。”

如燕颇有点悻悻然,索性就先睡了。

红莲见她睡去了,眼里微沉,她看得出来五姑娘挺亲近这新来的丫鬟,不由怀疑是三奶奶何氏亲自安排过来伺候五姑娘的人,瞧着绣了一半的香囊,她心里又无限欢喜起来。

袁二爷并未回府。

他不回府是常事,但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不回府就显得较为心虚,又把侯夫人气了一回。

侯夫人并未将孙子袁康明的事说与老忠勇侯爷听,生怕惹得老侯爷大怒便没得袁二爷好果子吃,到底是疼儿子的,孙子大错也未铸成,好好儿地劝着便是,她是千方百计地瞒着,但到底这府里还是忠勇侯老侯爷为尊,话总归会传到他耳里。

老忠勇侯爷气得七窍生烟,当下就到荣春堂喊打喊杀,将侯夫人吓得不轻。

小辈们过来请安,都让老侯爷骂了回去,个个的脸色都不好看,尤其是奶杨氏更是委屈,被公爹老忠勇侯爷一句话就给问懵了,她心里有万分的委屈,也不敢当着公公的面儿顶撞回去,暗暗地一瞧她亲姑,见她青着脸,必是在老侯爷面前吃过挂落。奶杨氏这面儿上到是极为精关,并不去强自出头。

“二爷不回侯府是常有的事,”奶说得很轻,面上还有点烧,管不住自个男人,不去说袁二爷的性子,到成了她的错,她还得受着,“侯爷,是儿媳没用,儿媳没用。”

老忠勇侯爷见了她就更不高兴,“只会说没用,都不知道丈夫去打哪去了,还好意思说没用!你不是没用,你是一点儿都没有,连个男人都拢不住!”

他的话一下子就将奶杨氏说得泪水涟涟,连个回嘴的机会都没。

她一哭,叫老忠勇侯爷看了更为不耐烦,连带着看向老妻的眼神都不太好,“老二回来了,叫他过来见我!”他威风摆够了,就走了。

侯夫人差点噎着了,当着这一屋子的人咬牙恨道,“定是那贱人说与他听。”

她说出口的话,屋里的人都没敢附和。

老忠勇侯爷一走,奶杨氏恨恨地擦去眼泪,不甘心地瞧向世子夫人刘氏,“大嫂,康明都十二岁了,也不小了,还能不知事儿?他自个学着去了红满楼,怎么能怪是我们二爷带去的?”

世子夫人刘氏知道杨氏是个胡搅蛮缠的性子,也不欲与她争辩,朝侯夫人行了个万福礼,“母亲,儿媳先回了。”

奶杨氏见她要走,便上前将堵在她面前,“大嫂怎能这么般便走?”

刘氏按下心里的不耐烦,冷冷地瞧向奶杨氏,“那弟妹奈若何?”

奶杨氏一噎,立时回头看向侯夫人,见侯夫人无动于衷,她就呼天抢地起来,“大嫂好生无礼,我好好儿地问大嫂,大嫂理也不理,是不是不把我们二房看在眼里,也没有把二爷放在眼里?”

刘氏也瞧向侯夫人,“母亲,儿媳原想着等二弟回来说一说这事儿便清楚了,没曾想二弟一夜未归,这事儿到让侯爷知道晓。儿媳本不欲跟二弟妹计较,她一个当婶娘的竟然就盼着我们康明……”

侯夫人疼儿子,但不疼儿媳,儿媳是外人,儿子是才是她亲生的,见亲侄女杨氏无端端地闹起事来,她自然就不喜,更何况又被老忠勇侯爷训过,她一时就有点烦躁,“都退下去,见天儿的吵吵,我不耐烦见你们,你们也别来请安了。”

侯夫人这话说的,并不偏袒谁,各自都给了“板子”。

刘氏心中虽不服,还是迅速地回了长房。

奶杨氏不服,那是真不服,她非得找刘氏闹个清楚明白,偏刘氏不理会她,让她一腔热血都成了空。回二二房院里,她瞧着东西厢都住着的姨娘格外的刺眼跟扎心,非得让身边的陈妈妈传话过去让姨娘全过来伺候她用朝食。

袁二爷不回府,她就折腾这些如花似玉的姨娘。

她一眼瞧过去,二房的姨娘都有了四五个,“我怎么觉着像是少了个人?”

她一问,几个姨娘都缩了缩脖子,不敢吱一声,生怕惹恼了她,没得她们好果子吃。

还是陈妈妈尽心,“奶,就少了个李姨娘。”

奶杨氏拿架子得很,瞪着这屋里一个个的姨娘,个个儿地都比她颜色好,更让她心里不痛快,“怎么,缺了个姨娘,都不知道要来我这请安?”

姨娘们眼观鼻,鼻观心,个个儿的都没敢接上她的话。

“个个都锯嘴的葫芦似的,瞧着怪老实,”奶杨氏伸指一个个地点将过去,“你们在我面前个个老实得很,也不知道在你们二爷面前是个什么样的嘴脸,你们二爷不在,给我请安的人都少了个?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杨氏是真气,丈夫是她自个选的,她母亲也想着嫁给嫡嫡亲亲的表哥那自然是最好,至少不会让她受大委屈,岂料到她这一嫁,受的委屈竟然这许多,就是亲表哥才这么气人,他要抬姨娘,她哪次没同意过,他还在外头要戳她的心,叫她回娘家在姐妹间都没脸面。

她未出阁时是母亲捧在手心中的嫡女,嫁也是嫁的嫡次子,嫁的是姐妹中最好的那一位,到头来,她过的最不尽如人意,她那些姐妹们暗地里都笑话她不过是表面瞧着好看。

她瞪着这一个一个的姨娘,这些都是颜色鲜活的女子,个个的在她面前恭敬着她,待得一转身,不在她面前了,她们在二爷面前又告她的状,二爷又来训她。

她一想起来就觉着全身都疼得慌,二爷将她的面子都踩在脚底,她却还要为他想着脸面,被大嫂那般嚣张地对待,不就是因着她们是长房嘛,杨氏越想越气,“李姨娘呢?李姨娘呢?”

“李妹妹说身子不舒坦。”王姨娘见杨氏的执拗脾气又上来,就小声儿地答了一声。

杨氏盯着她,“什么李妹妹?谁是你的张妹妹?”

她这一问,把王姨娘后悔的想将话都给噎回去,说出去的话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她想收都收不回,也惯她自己就贪得了张姨娘的那支钗,就大着胆子到杨氏的面前,被杨氏瞪着问一句,她便没了力气般。“奶奶,求奶奶饶了奴,求奶奶饶了奴,奴再不敢的。”

杨氏还是瞪着她,眼里的怒意丝毫未减,朝陈妈妈使了个眼色,“给我掌她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