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侯门重生贵女 > 第239章 无须这般多礼

啐了绿竹一口,“你这小蹄子在说些什么胡话,这事也是你说的?真是不知羞耻。 ”

她说了,就一跺脚跑开。

绿竹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嘴角露出极浅的笑意,笑意里多了丝讽刺的意味。也不知道是谁不知羞耻,也不知道是谁老是悄悄地打量表少爷呢,当她没注意着呢。哼!

她在后边儿慢慢地走,并不走得急。

见着绿松与绿竹都走了开,绿枝自暗处走了出来,面上微有些紧张之色。她见得姑娘睡着了,就出来洗个脸,没想到听到绿松与绿竹的对话,这些个对话让她听得都颤颤然。站在原地好一会儿,她最后看了一眼才回了内室,见紫藤替自家姑娘掖上被子,不由得上前帮忙。

绿叶挑了挑灯芯,见着灯光亮起来,又将灯罩画上,回到床前,就睡在床榻上。只是她睡了一会儿,见绿枝还有些愣愣的样子,到让她有些儿奇怪了。

她到是想问绿竹怎么了,又怕出声就将姑娘吵醒了,没敢问出声。

绿竹睡在她身边,脑海里一直回荡着绿松与绿竹的对话,这让她的心也静不下来。

绿叶觉着她有心事,想问又没问,怕将姑娘吵醒。

日子过得极快,很快就到了去二皇子赏梅的日子。

二皇子府后院里种着梅树,一大片梅树,此时的梅花开得正盛,还未走近鼻间就能闻到一股子清香,清香细细的如同丝线般缠绕在鼻间,钻入人的心肺间,沁人心脾。枝头的梅花绽放开来,红梅与白梅间隔着,白与红相间,白的无瑕剔透,红的艳映天空,枝条上稍稍地还长出一点儿绿叶,似提前送来了春天。

傅氏与袁澄娘进得二皇子府里,便由齐侧妃身边得力的麻妈妈迎到齐侧妃跟前,齐侧妃一身白底红梅遍地对襟褙子,被丫鬟婆子簇拥着有如众星拱月一般高傲,视线先扫过傅氏,再落在袁澄娘身上停顿了一下,这才收回视线,“是表嫂与五娘过来了。”

傅氏与袁澄娘给她行礼。

齐侧妃连忙叫起来,“表嫂与五娘与我这般多礼作甚?都是自家人,也无须这般多礼。”

傅氏这才行了半礼,“许久不见侧妃娘娘,原想着是不是要过来拜见侧妃娘娘,又恐拢了娘娘的清静,这才没来,今儿幸得有娘娘相请,这才有幸见识这梅海了。”

齐侧妃颇有几分自得,“表嫂要过来,我自是扫榻相迎,就怕表嫂不来。”

傅氏笑道:“娘娘这话可要折煞我了。”

齐侧妃一笑,绝艳殊色,“五娘且过来,让我看看?都好几年未见过了,我们五娘也都是大姑娘了。”

这能来二皇子府赏梅,都是京城的勋贵之家,谁还能不知这袁三爷的家眷。见着这母女得了齐侧妃青睐,心里头都有些羡慕,又有些嫉妒,不敢表露在脸上,只是顺着齐侧妃的话恭维着傅氏母女。

袁澄娘到得齐侧妃跟前,远着一瞧,袁澄娘如玉似玉般容貌就让齐侧妃眯了眼,待得人到身前,这一看还要美上几分,连她这样儿自认是美貌的也在袁澄娘面前相形失色,毕竟袁澄娘还年轻,人娇面嫩。齐侧妃看着格外的高兴,“五娘可要见见你二姐姐,你二姐姐都快生了?你们姐妹好些年没见,格外的想念吧?”

傅氏一听这话心里就有个“咯噔”,但面上不能流露出半点儿担心来,拢在袖子里的双手紧紧地捏成了拳。

袁澄娘到是惊呼道:“表姑姑,我二姐姐快生了?我都好久儿都没见二姐姐了。”

这围着齐侧妃的勋贵夫人们这才想起来快要生的袁侧妃不就是出自忠勇侯府,看向袁澄娘的眼神都有些淡淡了,这些人都知道这中间的微妙关系。

齐侧妃微眯了眼睛,看向傅氏,“表嫂,不如让五娘去看看明娘?”

傅氏当着众人的面,自是不好拒了齐侧妃的好意,可她心里急呀,只能看着袁澄娘。

袁澄娘给她一记让她放心的眼神,她才上前谢过齐侧妃的好意,傅氏道:“多谢娘娘的好意,五娘与二娘向来是姐妹情深,这都多年未见,还得亏了娘娘的好意,让她们姐妹能见上一面。”

京城中谁不知道这二皇子府后院由齐侧妃打理,袁家三房早就回京多日,还未见着有孕在身的袁侧妃,容易脑补的人就会忍不壮疑这中间的猫腻起来。

齐侧妃一听这话眼神微凛,却是笑着受了傅氏的谢意,“都说了让表嫂您别这么多礼,都是自家人,怎么还是这么多礼。”

傅氏恭敬道:“这礼不可废。”

齐侧妃哈哈大笑起来,显然是心情很好。

她一笑,勋贵夫人们都是跟着笑。绿叶看红莲格外的不顺眼,不由轻拉了紫藤的袖子,还朝红莲的后背努了努嘴。

紫藤冲她使个眼色,跟在袁澄娘的身后走入屋里。

屋里点了灯,明亮一片。

绿枝端上热水,伺候着袁澄娘洗脸洗脚,再替她将外衣脱去,送了床里睡。

紫藤依旧睡在袁澄娘床前,护着袁澄娘。袁澄娘睡之前忍不住用手摸了摸自己缺了的门牙处,落掉的牙齿空位处已经长出些许牙齿来,还很小,只是冒了个头——她巴不得明早一醒来牙齿就够长了。

袁澄娘在清水庵待得自在,并不知道她爹袁三爷连夜赶回忠勇侯府,在老忠勇侯府的门前等候将近小半个时辰,才终于等到老忠勇侯自门里出来,身上带着一种独特的味道,闻着似乎有股子硝烟的味道,让袁三爷不由皱了皱鼻子。

老忠勇侯爷就瞄过他一眼,淡漠地问道,“所谓何事?”

袁三爷望着老侯爷,这位是他的亲爹,他对亲爹的感情很复杂,一年到头都见不着亲爹几面,就算是见在面也是没话可说,这么多年,他都习惯了——

只见他自己袖子里拿出两张五百两的银票来,笑眯眯地递到老侯爷面前,“爹,这是儿子孝敬您的银子。”

老忠勇侯爷这才正眼看向他,瞧着三儿子笑眯眯的模样,就眯了眼睛,没去直接去接银票,反而是眼里多了些厉色,“你哪里来的银子?你置了私产?”

袁三爷早就知道会面对这样的情况,他非但没被老忠勇侯给质问住,反而有几分难为情,他低了头,又迅速地抬起头来,冲老忠勇侯爷“嘿嘿”笑道,“爹,您也知道我没那份能力,也就只能在外边给家里跑跑腿,这银子还真不是我的。”

老忠勇侯府爷眼里多了些警告之色,“即使没那个能力,还收别人的银子作甚?是不是应了别人什么事?”

袁三爷连忙摇头,“爹是哪里的话,儿子可没有应别人什么事,儿子有几分本事,您知道,儿子也知道,哪里敢应别人的事,这是何氏给儿子的银子,儿子本想跟往年一样给母亲办寿宴,想了想还是将银子给爹了,让爹再给母亲。”

老忠勇侯爷听到此就微眯了眼睛,像是头次听到这样的事,“怎么,你母亲年年都有何氏孝敬的银子办寿?侯府几时穷到这地步了,还需得儿媳出银子?”

袁三爷慌忙告罪,“爹可冤死儿子了,儿子就想偷着个巧给爹,怎么在爹的嘴里就成儿子说咱们侯府穷了?”

老忠勇侯爷被他的话逗笑,方方地接过银票,“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银子等会我就让人给你母亲送去,何氏还在庄子上?”

袁三爷连忙躬身谢道:“爹,儿子告退。”

老忠勇侯爷早就回了屋里,根本没理会他走不走,吩咐伺候他的小童将其中一张银票送去给侯夫人。

侯夫人见秦嬷嬷手里的五百两银票到是有些新奇,并没有去看秦嬷嬷的表情,颇有些调侃的兴致,“他怎的还能送银票过来?怎的就这么大方了?落英呀,你说我是不是还得去谢过他?”

秦嬷嬷面上微有些不安,觉得手里的银票有千斤重,头一次觉得嘴里的话难以说出口,吞吐地道:“老太太,侯爷说这是、这是……”

侯夫人还以为老侯爷转性了,还埋汰起秦嬷嬷来,指间摆弄着一套红宝石头面,“你怎的都不好说话,跟在老身身边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学得说话说半句的毛病?你看看这套头面如何?还衬得上老身?”

秦嬷嬷瞧着她正在兴头上,反而更不敢说话,但是再不敢,她也得说呀,只得一鼓作气地说,“是三、是三爷将银子给了老侯爷,老侯爷将其中的五百两给老太太送了过来,就是三爷跟三奶奶的一片孝心给老太太办寿……”

话还没说完,就见侯夫人差点将头面失手给扔了出去,惊得秦嬷嬷立即噤声。

这套红宝石头面,秦嬷嬷是记得清清楚楚,还是老太太跟老侯爷成亲没多久,老侯爷送给老太太。

侯夫人厌烦地看着那套红宝石头面,不耐烦再看一眼,“都收起来。”

秦嬷嬷慌忙将红宝石头面收起来,见红宝石几十年如一日的晶亮,让她都看花了眼睛。她小心翼翼地放好后才再回到侯夫人身边,轻轻地替侯夫人轻捶着肩头。

侯夫人平时最欢喜秦嬷嬷给她捶捶,今日里却觉得越捶越烦躁,让她恨不得把屋里的东西都砸掉,但她还是忍着那股气性儿,冷哼道,“何氏胆子到是大了起来,居然让她男人把银子给老侯爷送去,老身几天没让她过来晨昏定省,她到是还晓得走门道了!”

秦嬷嬷配合地露出诧异之色,“真是三奶奶的意思?”

侯夫人露出厌恶之色,“除了她还有谁!”

秦嬷嬷立即道,“老奴眼拙,没瞧出来三奶奶还能想得出这法子。”

侯夫人即使眼里厌恶之色未褪,还是沾了几分自得,“她心眼多着呢,可惜没能如愿。就五百两,到老身的手里才五百两,那边也不知道是昧了多少银子去,指不定也有五百两。老身当年够眼瞎,怎么就找了这个撑不起来的男人!就连儿媳孝敬给老身的银子,还能昧去N氏还不知道他这个公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算是她男人拿了银子去买好老侯爷,老侯爷也不会多看他一眼!”

不愧是跟老侯爷是多年夫妻,还真的是猜得一点儿都没错,简直像是亲眼见着袁三爷去送银子给老忠勇侯爷一样,说得有鼻子有眼睛。

秦嬷嬷慢慢道来,“老太太,听得大奶奶身边的项婆子说何氏又动了胎气呢。”

侯夫人嘲讽一笑,“动胎气,她要是不动胎气,哪里能待在庄子上!她动胎气好呀,老身就怕她不动胎气。”

秦嬷嬷也跟着一笑,要说不想三奶奶生下儿子的第一个人当然就是侯夫人,“老太太,要不要老奴过去瞧瞧三奶奶?”

侯夫人瞪她一眼,“你要去,何氏还不得以为老身再去找她要银子?”

秦嬷嬷心里这么想,面上到底不敢露出半分,反而说道,“三奶奶乐意孝敬您,怎么就成了老太太找三奶奶要银子了?当儿媳的孝敬婆婆,是理所当然的事。”

侯夫人就爱听这样的话,“你呀,就一张嘴甜,年纪越大,这哄人的话就越会说了。”

秦嬷嬷笑得脸跟麻花似的,“老奴哪里是哄老太太了,老奴都是打从心底里说出来的话。”

侯夫人觑她一眼,“给齐三夫人下个帖子,你去送。”

秦嬷嬷点头应是。

还未待她退回去,侯夫人又叫住她,“红莲在清水庵可好?她在老身身边这么多年,老身没了她还真是不习惯,习惯她伺候了,就五娘那个脾气,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受委屈。”

这便是侯夫人,似对身边伺候过的人极好,就连红莲也挺记挂着。

秦嬷嬷就怕夜长梦多,恨不得立时地就能将红莲送到三爷房里,偏上回让三奶奶何氏那么冷不丁的一弄,这念头就只能暂且打消,一听得侯夫人问起她那个孙女,她就觉得是来了机会,“五姑娘那儿离不得人,老奴那孙女是个老实的,一直守着五姑娘呢。”

侯夫人闻言轻笑,似乎少了五百两的银子也不那么肉疼了,“伺候主子就得好好儿地伺候着,若是连你们五姑娘都伺候不好,就甭提再换个主子了。”

这话嘛,秦嬷嬷自然是听得明白的,“红莲自然是精心伺候五姑娘。”

比起侯夫人的动怒,世子夫人刘氏更为动怒。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她就算是再能干,实在是没够银子给侯夫人办寿,样样都要花银子,就是花呀更是得换,得从侯府门口直到侯夫人的荣春堂,都得摆满鲜艳的花,仅仅这一点就得银子一百两,还是往少里算了下,算的都算是不怎么名贵的鲜花盆景;一算银子,世子夫人刘氏头疼。

银子是世子夫人的软肋,她自己的嫁妆银子那是给她自己的儿女留着,必不会乱花一分;她有时候还嫌弃何氏还拿自己的嫁妆出来贴补,有时候又恨不得何

未完,共2页 / 第1页